记者 吴苏 通讯员 袁小龙 胡杨阳
戏腔悦耳,余音绕梁。每日一大早,在汉调二黄研究院的排练室,演员们便会齐刷刷来到这里,唱念做打、水袖飞舞,婉转的戏腔似有穿透空间的力量,汉剧演员们此起彼伏的吟唱声在耳畔回响,给人带来心灵的慰藉。
从最初的安康汉剧团到如今的汉调二黄研究院,从最初民间艺人的自娱自乐到如今专业化的演绎队伍,有着“京剧祖山”之称的汉调二黄,发端于梨园法曲,融合皮黄腔调,从明清至如今,汉调二黄跨越历史的尘烟,走过时间的长河,在安康儿女的风骨柔情中被孕育成一张亮眼的“非遗名片”,秦音楚韵就这样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不断得到传承发扬,像火种燎原,任气韵绵长、抒情曲意在汉水之畔不断赓续绵延,焕发新的生机与荣光。
守正创新,文艺繁花结硕果
回顾汉调二黄的发展史,其吸纳山歌、民歌、小调,融合昆区、吹腔、高拔子的独特韵律集百家之所长,自安康汉调二黄研究院成立后,数千本传承下来的汉调二黄曲目经过今人的重新演绎,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汉调二黄创新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历数安康汉调二黄研究院近年来所获得的殊荣,《板桥轶事》参加了第一届陕西省艺术节获演出铜奖;《马大怪传奇》参演第二届陕西省艺术节获演出金奖,第二届中国戏剧节获优秀演出奖;《枇杷村里镇长哥》参演第三届陕西省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赵成卖身》参演第四届陕西省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大破天门阵》参演第六届陕西省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莲花碑》《五女拜寿》参演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获得优秀剧目奖、优秀演出奖;《莲花碑》参演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展演奖。
《激战牛蹄岭》汇演
年轮斗转星移,安康汉调二黄研究院未曾因过去的荣誉而止步,依靠传承创新,每年都会排演老戏本,创作新曲目,脍炙人口的本戏、折子戏等戏曲类目不断刷新着安康人的必看榜单。特别是今年,由安康汉调二黄研究院原创的大型戏曲舞台剧《激战牛蹄岭》,首场演出便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瞩目和声声赞誉。这部历时两年精心打磨创作的剧目,是安康首次运用声光电、烟幕、气弹等特效展现的舞台剧,不仅是2022年度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项目,同时也参评了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奖”,获得优秀舞美奖。剧中角色设计保留了汉剧打戏的精彩,还融入了现代科技的创新,效果震撼,让人眼前一亮。同时,该剧大胆尝试,保持高水准原创词曲,将安康汉调二黄唱腔、配乐与现代音乐、朗诵、手风琴等元素完美融合,营造了战地上革命先辈的血色浪漫。
自8月底正式与观众会面后,《激战牛蹄岭》便开启了接连汇演之路,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的“五进”宣传让全年龄层的群体都能感受到这部大型红色革命历史题材汉调二黄大戏的魅力,感人的故事、精彩的表演,传统汉调二黄和现代艺术相结合的演出,似是带领观众再次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真切体会到革命先烈们经历的苦难岁月,以及为了革命胜利承受的生离死别。
在弘扬传承汉调二黄的路上,安康汉调二黄研究院从未停下前行的步伐,一场场惠民演出活动,一次次向观众的传播靠近,无疑是将汉调二黄这项非遗文化以生动形态加以诠释,有效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戏剧艺术的繁荣发展。
服务群众,文化盛宴润民心
在安康汉调二黄研究院,全院上下始终秉持“弘扬传统文化,坚持守正创新”的工作理念。一出出好戏、一个个细节……演职人员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信念严于律己、勤学苦练,不断提升演绎水平,为汉调二黄的发扬光大贡献青春与汗水。
安康汉调二黄研究院深知,文化的核心是活力,只有促进人民共赏,才能保障人民共享。为此,从今年年初以来,层出不穷的演出活动便接二连三地开展。春节期间,汉滨区第二十五届春节优秀民间文艺展演暨第十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系列文化活动在中心城区金州广场精彩上演,此次系列文化活动中,由安康汉调二黄研究院出演的戏曲舞蹈《粉墨春秋》、独唱《喜事登门》、舞蹈《汉滨茶飘香》、小品《社区故事》、八岔戏、舞蹈《勇立潮头》以及汉调二黄唱段等节目于正月十五当天精彩亮相,一江两岸响起的戏曲声调,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3月1日,五省(湖北、福建、湖南、陕西、广东)汉剧艺术院团联合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下简称“世界非遗”)研讨会在梅州召开。研讨会上,五省汉剧院团代表发言交流,为汉剧申报“世界非遗”建言献策,并达成工作共识(梅州共识),将以“中国汉剧”为申报名称,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作为发起单位,五省(湖北、福建、湖南、陕西、广东)汉剧代表性院团为申报主体,以湖北省武汉汉剧院为牵头单位,合力开展相关申报工作。
“五一”期间,汉滨区集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推介活动,安康汉调二黄研究院响应号召,线上线下同向发力,精心策划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演出,在吾悦广场、西城阁、汉城国际商业步行街、东关美食街等地轮番上演,有效提升了汉调二黄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五一”期间开展演出活动
6月23日至24日晚,西城坊内以“毛玩‘萌’想成真 端午幸福安康”为主题的第23届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一江两岸”文化惠民系列演出精彩上演。由汉调二黄研究院承担的汉调二黄行进表演让游客们零距离感受到了国家级非遗文化的魅力。活动现场,《茉莉花》《赛马》《春临汉水》等乐曲轮番上演,耳熟能详的曲目让观众们掌声不断,传统戏曲中演员们展示的唱念做打翻、舞蹈、水袖等精彩绝活令观众连连赞叹称奇,除此之外,还为游客们近距离展示了戏曲服饰和非遗饰品,沉浸式的文化盛宴,让游客切实感受到了戏曲艺术带来的魅力,让传统文化以更新颖、更亲民的形象植入人心。
在江畔、在广场、在乡村、在社区、在校园、在景点……演员们的身影从未缺席,汉调二黄的魅力不断得到释放。“坚守人民立场,演绎时代大戏”的舞台上,汉调二黄的传承因子以生生不息的形态,在这片沃土上开出满枝繁花,结出丰盈硕果。
赓续文脉,非遗名片焕新彩
紧跟时代、紧贴人民,服务大局、开拓创新。围绕汉剧发展、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文化交流、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今年以来,安康汉调二黄研究院充分发挥文艺单位的职能效用,先后多次跟随市、区相关部门赴省内外开展招商引资、旅游推介演出活动,全年各类演出达到120余场次。
同时加大精品剧目的创排工作,大型红色革命历史题材汉调二黄剧目《激战牛蹄岭》顺利入选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参评剧目,获得文华优秀舞美奖,到年底完成项目规定演出场次并结项验收。完成新创作汉调二黄歌舞《盛世中华》《今夕何夕》《汉江上传唱着汉调二黄》《魅力安康》的创作排演,并在2023年安康春晚、安康龙舟节开幕式及夜场晚会上演。复排汉调二黄传统戏《法门寺》已完成内部彩排;复排八岔折子戏《兰桥担水》《陈姑赶潘》并已上演。完成濒危剧种演出60场次,已结项验收。完成戏曲进乡村演出13场次;完成五一、端午期间文旅惠民演出和夜间巡游任务;戏曲进校园在江北小学、恒大小学、滨江小学、红星小学共计开展120课时。
李渔戏剧节汇演活动《三哭殿》
4月代表汉滨区委、区政府赴西安市雁塔区参加春来早春茶开园推介活动;代表瀛湖镇、流水镇、双龙镇在西安开展为期一周的推介活动。6月2日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开展文化交流活动、6月6日赴浙江省金华市参加李渔戏剧节汇演活动。9月4日赴江苏省常州市和西安市参加旅游推介活动。复排汉调二黄传统剧目《龙凤呈祥》完成五省汇演启动仪式演出任务,并配合协助兄弟院团赴安康演出的各项业务工作。以汉滨区茶文化创作的汉调二黄舞台剧《茶为媒》剧本一稿已经创作完成。汉调二黄舞台剧《陕南抗日第一军》入选陕西省舞台艺术重点选题目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按照下一步的规划,安康汉调二黄研究院将持续推动(汉剧)汉调二黄申报世界非遗工作,加强汉调二黄传统戏的传承,甄选经典剧目复排,并搬上舞台,积极配合跟进汉调二黄立法工作顺利实施,做好“戏曲进乡村”“濒危剧种”项目的申报,完成汉调二黄现代戏《茶为媒》的创作、排演工作。秉持“弘扬传统文化、坚持守正创新”精神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作品,让更多的观众了解汉调二黄,热爱汉调二黄,把安康地方文化瑰宝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以坚实的文化供给,坚定安康地方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