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星海
水是生命之源,故水之于茶有“水为茶之母”之说。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汲江煎茶》诗云:“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对此,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曰:“此诗奇甚!茶非活水,则不能发其鲜馥,东坡深知此理矣!”对于我们今天品茶论道,喝茶选择用水就有很好的抉择。
泡好茶当然需要有好水。东坡烹茶,对水特别挑剔。他闲居宜兴蜀山时,最爱金沙寺旁玉女洞金沙泉的泉水。这金沙泉离蜀山有十七八里路,苏公的书童龄三天两头就得跑一趟,的确挺累。这书童龄心生一计,就近在蜀山边上的蠡河里挑了一担河水回来交差。苏轼烹水沏茶,觉得茶味没有以前的甘醇,追问书童龄,书童龄只得据实相告。苏公找来一节竹管,一劈两爿做上记号,一爿自己保管,另一爿交给金沙寺的老和尚。自此后,书童龄再也不敢欺瞒东坡。
而大文豪苏东坡与王安石的茶水之辨,更是“一瓮长江水,传吟千古愁”。王安石患有痰火之症,太医院的医生说饮阳羡茶可治,得用长江瞿塘中峡的水煎服才有效用。子瞻故乡在蜀,倘若能借眷属往来之便,携一瓮中峡水相送,那么,老夫衰老的年纪,皆子瞻所延长的。船到夔州,苏轼正构思着《三峡赋》,不知不觉就所嘱之事忘记一干二净。等他想起这茬时船已到了瞿塘下峡,于是取了一瓮下峡的水交差。王公烹水沏茶,发现气场不对,遂与苏公理论。“这三峡水性,上峡水太急,下峡水太缓,只有中峡水缓急参半。用此水煎阳羡茶 ,上峡水味浓,下峡水味淡,中峡水在浓淡之间,今观茶色许久方现,故知是下峡水。”苏轼速离席向王安石谢罪。
古人常讲:“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喝茶是离不开水的,泡一杯好的茶与水也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水是茶的载体,离开水,所谓茶色、茶香、茶味便无从体现。因此,择水理所当然地成为饮茶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唐代中期艺术性饮茶蔚成风气以来,最早评定天下好水的人是唐朝刘伯刍,他“亲揖而比之”,提出水品为七等。但是,唐代茶神陆羽《茶经·五之煮》中明确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河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地慢流者上……”古人对于泡茶用水十分注重,总结出一些“好水”的特征。唐代还引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关于水质鉴别的学术争论。其中我们秦地也有“汉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这是记载的现今我们陕南安康一带茶与水的最早史料。时代在变迁,现在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引汉济渭饮用汉水就是最好例证。
宋代苏辙诗说:“相传煎茶只煎水,茶性乃存偏有味。”又到明代,张大复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其中就有软水和硬水之分。明代人许次纾在《茶疏》中不仅描写了适合喝茶品茗的24时,亦讲述了水于茶的重要性。并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茶、水、器之间的关系,可谓相互依存,互为作用。鉴赏茶品的冲泡用水,一定要选对选好才能把握住好茶特点,从而达到“溪上归来云满屋,愿分一勺煮茶泉”的诗意生活图景。
那么我们选用冲泡茶叶用水原则有哪些?实践证明,必须要达到以下五要素:首先是清澈透明,无色无沉淀水可显示茶本色;二是流动不腐,含气体水可助茶汤鲜爽;三是比重轻,矿物质含量较低水可较小影响茶性;四是水入口后腔有甘甜感可增茶味;五是水温冽,地层深入,污染少可茶味醇正。一句话,就是要求水质达到清、活、轻、甘、冽程度。
常言说:清泉难遇,好水难得。说起泡茶用水,以天然水为最佳,天然水有软水、硬水之分。现今研究表明,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属软水,泉水、溪水、江河水属暂时硬水,部分地下水属硬水,蒸馏水为人工加工而成之软水。水中所含钙、镁离子较多的硬水,会影响水的酸碱度。
自古以来,陕西地理位置独特,山河锦绣,汉江、渭河与黄河皆有不同,名泉活水颇多,但陕南、陕北和关中生活用水水质大不相同。这就需求饮茶者用心鉴别,便于冲泡佳茗,这方面环节和细节不可忽视。早在唐朝,白居易诗云:“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茶始觉珍。”那时他们饮茶之水,选择的是清澈没有任何污染的渭河水,让“八水绕长安”成为佳话。我们好多饮茶者,这方面知识还很欠缺。
一般来说,水的PH酸碱度对茶汤色泽有较大影响。若泡茶用水PH酸碱度偏酸或偏碱,即影响茶汤PH酸碱度。由此可见,泡茶用水以中性及偏酸性较好。只要懂得茶叶知识,就会冲泡出一杯好茶来。
喝茶是离不开清澈之水,泡好一杯好茶,水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水是茶的载体,离开了水,所谓茶色、茶香、茶味便无从体现。因此,择水理所当然地成为茶叶评审和饮茶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现代茶叶专家研究认为:“上水为天然水,中水为纯净水,下水为自来水。”但也因个人的客观条件与习俗习惯,择其善而从之。
茶者为嘉“木”也,无所不包,以“锅炒杀青”,属“金”,煮茶用“火”,冲泡用“水”,以陶或瓷盛之,属“土”。一盏茶中,“金木水火土”尽得,博取兼容阴阳五行的精华灵气,难怪茶叶有诸多玄机、养生养心之功效。但是,一滴水的作用不可少。在敦煌遗文献中曾有乡贡进士王敷撰书的《茶洒论》说道:“人生四大,地水火风。茶不得水,作何相貌?酒不得水,作甚形容?米曲干吃,损人肠胃;茶片干吃,只粝破喉咙。”若人读懂此言,“永世不害酒颠茶疯”……
这正是:
上善若水品佳茗,载物厚德煮茶泉。
绿叶水质相融合,人间至妙饮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