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成家宁
我市近年来以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为抓手,以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创新引领、服务集成”五位一体总体思路,推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3年,全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4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76家、认定瞪羚(潜在)企业18家,分别较上年增长96.83%、66.88%、100%。2024年,入库培育企业159家,同比增长84.88%。2023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196.63亿元,同比增长19.19%,高新技术企业自身规模及发展效益不断提升。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比重逐年提高,成为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实力最突出的企业群体。
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建强服务体系建设,我市先后成立安康市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形成“职责明确、齐抓共管、部门合力、协调联动”工作格局。
市委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多次调研企业培育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工作。市政府建立定期调度工作机制,定期研判,每半月调度1次经济稳增长及企业培育等工作。强化监测考评,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监测指标和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内容,纳入安康市目标责任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问题清单,压实工作责任,定期督查通报,形成闭环管理。
为强化政策激励,加大支持力度,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安康市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实施方案》《安康市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对新获批的高新技术企业,市级财政给予20万元资金奖补。对首次通过备案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1万元资金补助。
今年8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安康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在原有政策基础上,提出对通过复审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5万元资金奖补,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建立财政、税务、科技三部门联动机制,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激励政策落实,支持企业应享尽享。近三年,市级层面共兑现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奖励资金5139万元,其中,2022年1168万元、2023年1267万元、2024年2704万元,有效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
为支持企业创新,我市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需求,建立了高校待转化科技成果清单、企业技术需求清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清单、 科技招商目标企业清单,共梳理重点产业链科技成果110项,企业技术需求200余项,转化科技成果30余项,梳理科技招商目标企业80余家。聚焦全市8条重点产业链,持续打造“周周有对接,月月有路演,季季有主题,一链一专场,县区全覆盖”的安康路演模式。今年已成功举办项目路演活动及校企供需对接活动14场次,发布技术需求120余项,促成产学研合作签约21项。
我市建立联动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强化科技金融服务,中、省、市、县联合共建安康市循环经济产业科技创新基金、安康乡村科技振兴发展基金,两只基金总规模2.411亿元,投资项目10个,投资金额1.56亿元。
市委金融办、市科技局通过联合召开全市科技型企业政银企对接会等方式,促进金融机构与高新技术企业面对面对接,有效破解企业融资和发展难题。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联合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宣讲,推进服务“进县区、进园区、进企业”。充分利用“陕企通”、企业微信群等平台,加强惠企纾困政策宣传,确保企业第一时间掌握政策。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企业运行管理,统筹整合创新资源,推动重点科技项目、创新平台、高端创新人才等向高新技术企业聚集。
同时,我市实施科技赋能,优化发展环境,建立部门包抓重点科技型企业机制,由50个市级部门包抓50家重点科技型企业,建立联系沟通、问题解决、协调联动、信息反馈“四项机制”,推动一对一包联帮扶。
探索建立“科技赋能三个一”机制,每条重点产业链组建一个科技创新团队、每个链主企业配备一名科技副总、每个入链企业明确一名科技顾问。探索面向重点科技型企业选派科技特派员50名,破解企业缺人才、缺技术问题。扎实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及“亲商助企日”等活动,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政策服务供给,以科技创新软服务构筑企业发展硬环境。
“市科技局将瞄准培育目标,抢抓时间节点,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圆满完成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目标任务,让高新技术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为工业强省、科技强省建设贡献安康力量。”市科技局局长李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