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天
旬阳籍著名作家孙扬老先生的《黑山虹》,是一部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它为近代以来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故乡旬阳段家河黑山农民专门勾勒了一幅兴桑养蚕的恢宏农耕文明图景,展示了缫丝织布面貌的锦绣画卷,具有浓郁的乡愁味道和历史沧桑感。
作品的故事是以山腊梅为代表的佃农,为反封建、反奴役、反剥削,追求底层百姓的幸福生活,突破以柳化谋为代表的地主阶层要求按照自己的利益种植粮食作物从而限制佃农发展蚕桑等多种经营的故事冲突中徐徐展开的。
故事女主人公山腊梅家穷志向高远,男主角申治平身残志坚,他们共同托举着黑山的彩虹,编织着桑梓的锦绣,冲破多重障碍牵头组建了山虹纺织社龙头企业。在他们的带领下,像孙贤良、水彩莲、梁铁娃、冷俊鲁等众多柳化谋的佃户,纷纷开始发展兴桑养蚕的梯坎经济,并积极参与到山虹纺织社中,走出了一条逐步摆脱地主柳化谋土地束缚的致富路子。此举强烈地冲击了地主柳化谋的既得利益,他在千方百计阻止佃农发展蚕桑的图谋失败后,又想方设法釜底抽薪破坏山虹纺织社的发展。从拦截学成归来的山腊梅搞假意合作,到挖墙脚策反强仁愿、派侄子柳三安到山虹社当卧底、以减租为诱饵诱骗水彩莲放弃养蚕,拉拢织布匠人包兆对抗山腊梅,勾结保长、乡长和国军连长拉偏架等一路打压未遂后,便雇人挖山腊梅的祖坟,雇阴阳先生恐吓养蚕大户孙贤良养蚕,后又赤膊上阵,带人直接砍掉孙贤良的桑叶。最后,他又唆使雇农二鲁子将外出采桑叶的孙贤良推下万丈悬崖,致其丧命等,其歹毒的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这也使整部小说结构呈现出一种多元而立体感纵深感,在强烈的矛盾冲突中,将农村那个年代的“寂寞沉闷,一团死水”,写得“波澜壮阔,汹涌澎湃”。
作品中的主题思想、艺术初心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孙扬老先生虽然以旧时代的农村农耕生活为背景,把小环境、低视角、过去式作为写作主题,规避了现实题材的羁绊,算是一种题材上的精明又高明的选择。作品具有极其不平凡的思想境界和民生水准,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作为旬阳乃至安康,有西汉鎏金铜蚕作丝路源头的见证。由此,这部作品给了我们极大的思考空间,它在具备极强的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生动。正面人物山腊梅“犟”,自己穷,并不稀罕对方的发家致富。在选择婚姻上,她认为:“富有,是爱情需要的,但它太会摧残真爱的灵魂,金钱是爱情必备的,但它会玷污深爱的真诚。”为此,她拒绝与柳家的富二代柳三安成亲,却与残疾跛子穷人申治平成家立业,一心一意带领佃户发家致富。反面人物地主柳化谋“奸”,他“头戴礼帽,手柱文明拐棍,一副尖嘴猴腮”搜刮穷人的品相,其所作所为,尽显奸诈,让人如遇苍蝇般恶心。还有正面人物孙贤良的“正”,孙明义的“义”,柳晓云的“善”,水彩莲的“亲”,梁铁娃的“实”等以及反面人物柳三安的“毒”,强仁愿“阴”,二鲁子的“蠢”等,其性格特征在故事的铺排中都铺排有序,泾渭分明,让人过目不忘。
作品中的故乡情怀热辣滚烫,滚烫中有着坚守和梦想。孙扬老先生长期在外工作,而家乡的一天一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果一花、一鸟一兽、一园一舍所绽放出来的朴素美丽和永恒思念,都在他的心里成倍地放大,在作品中无尽地回味。回不去的故乡,忆不完的乡愁袅袅。那汉江河、薛家湾、孙家梁、水泉沟、柳家坡、屈家垭、邓家嘴等黑山脚下的村村寨寨,山山峁峁都成了这部作品的地理坐标。那刺玫花、苦菊花、金银花、山茶花、马桑花、沙枣花、十里香等都在这部作品中散发着故乡泥土般的清香,有如一幅水墨长卷,落墨不多、色彩不重,却是层次隽永、意境高远。
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一种载体,是植根于民间的文化形态,具有深厚的民间文化土壤。从方言中可以窥察一个地域的社会习俗、文化传统、生活风尚等人文因素。作家对语言有着特殊的敏感与迷恋,自然不会忽略方言土语的特殊魅力和恰到好处地运用。
乡情最浓的故乡人与事,牵动人心的还是作品中无处不在的方言土语,读起来像捡漏儿一样令人惊喜。如:“这头壳郎子吃得很香,发出嘭嘭的响声”;“这样喂,会很快起膘的”;“药包噗沓一声掉在地上”;“招惹别人嚼口舌,说闲话,倒是非”;“有些皮薄,不好意思”;“就这么定,可不能把人家给闪了”;“有手艺,不葛人”;“过细,慢走呀”等等以及光眉画眼,敲名叫响,猛不棱登,搭眼一瞧,心眼瞎,细发,挡磕,拧瓷等土话,都满实满在地散发着浓烈的乡土气息。至于那些俗语,如:“什么蔓蔓,结什么蛋蛋”;“错过此地无好店,离了此庙难烧香”;“你有你的关门计,我有我的跳墙法”;“黄连树根盘根,佃户人心连心”;“割不到麦子,还拾不到麦穗”;“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进萝卜园”等,都成了作品中的画龙点睛之句,让人读出了兄弟姊妹般家常的亲切,反而比那些刻意创造所谓的名言警句来哗众取宠要融洽而贴切得多。
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十分传神。它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故事情节里的情景交融。如,描写山腊梅与申治平筹谋发展的沉思时:“桐油灯一闪一闪地亮着,亮光显得有些暗淡,屋里一时陷入沉静的状态,仿佛听得有一丝丝微风,从门缝钻进屋内的嘶嘶声。”描写柳化谋做贼心虚的神态,深夜“柳家门楼上的灯笼,在微微的夜风中摇来摇去,门楼下的后门外黑黢黢的,什么都看不见,柳化谋蹑手蹑脚地从这里进了门,生怕别人发现,不体面。”描写柳晓云生气时的神态:“只听到自己疾步的风声,并没有听见发怒的叫声,那种不归常理的叫声,被树上的鸟儿喙走了。”描写山腊梅识破柳化谋计谋的开心状态时:“那南岭北坡里茂盛的桑树绿叶,在阳光下,闪耀着绿色的波浪,听得出来,仿佛有一箔一箔的金蚕宝宝正在会餐,发出嗤嗤的响声,一下子感觉地球在响声中徐徐转动。”描写租户、桑户、棉农等的扎堆上访,柳化谋惊吓得心惊胆战时:“只听得冷俊民的一声嘶喊,整个人群响起了斥责和质问声,仿佛是一阵一阵轰隆滚动的雷声,震天动地,又如奔泻的巨涛一浪高过一浪。”描写访民的要求满足时:“一阵激动的呼声,穿过山梁上浓密的柏树林,在苍茫的土地上,在广阔的云天里飘荡滚动,一群一群山雀在黑山湾的上空展翅飞翔,旋转了几阵子,好像发现了生命秘密,呼呼啦啦地落在崇山峻岭的丛林之中。”如此等等。可以说,在环境烘托人物内心活动方面,情景交融的严丝严缝,意境表达得到边到沿,情景刻画得惟妙惟肖,形神兼备。
这部《黑山虹》小说,我是一口气一字不落地拜读欣赏完的,由此,读出了老先生那热血沸腾的文学情怀和家国情怀。尤其是获悉老先生书写了6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并且在耄耋之年出版发行了110万字的三卷本长篇红色小说《兴安踪影》,接着,又以自己的“任性”和“韧劲”写作出版了《黑山虹》,其矢志不渝笔耕不辍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仰与感佩。
文到此处,本可打住,但看到孙扬老先生在后记里写道:“《黑山虹》小说本来计划写四十五万字,现在只写了二十多万字,好像有点草草收笔,有些人物的命运留下悬念,待那些人物再现的时候,就算完成。”我就有点沉不住气,就想顺着老先生的思路,谈一点在创作第二部《黄栌霞》时可以参考的建议:
作品中一些故事情节很精彩,但有些剧情反转太快。如,柳化谋在租户上门闹事后,中间没有任何重大事件和逻辑层次改变他为富不仁的德行,就开始兑现承诺,似乎存在一些不合情、不合理之处。
作品中的人物个性很鲜明,但个别人物刻画力度不够。如,柳三安,应该是个坏人,或者说是个反面角色,但总感觉“坏”没有坏透,“反”也没有反够,还需再加点火候。作品中的纺织和印染技术有所涉及,但兴桑养蚕的路径反映不足。如果把兴桑养蚕的过程移植到蚕农身上,随着故事的演进相应表现出来,那就显得更加灵动、鲜活而饱满,更加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