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罗伟
冬至来临,时令进入一年中黑夜最漫长的阶段,蒙蒙夜色中,尽管气温一再朝着零下逼近,但在安康中心城区大大小小的街角巷弄,人间烟火的沸腾气息依然触手可及。
万乐城门前夜市
天色将晚,家住汉滨区老城街道的李银匆忙安置好两个孩子的晚餐后,便推着小餐车出门了,串串晶莹剔透的糖葫芦既是她一天的劳作成果,也是她的生计所系。进入培新街口,李银熟练地将一应器具摆放好,便站在餐车前等待客人。一个多小时候,60多串糖葫芦销售一空,李银瞅了瞅手机上增加的600多元收入,满足得笑意浮上脸颊。
同样在这条街上,李银的丈夫刘小伟也是众多摊贩中的一个。四年前,夫妻俩为了孩子上学从五里老家搬到安康。为了生计,曾尝试过很多工作,可都因为种种缘由未能长久干下去,直到最后,培新街的“夜经济”为他们的生活打开了明亮的出口。
“在这里摆摊虽然辛苦,但是时间比较自由,收入相对打工来说也能更高一点,所以我们就一直坚持下来了。”李银的两个孩子也在附近上学,四年来,夫妻俩驻守在培新街上,一个卖冰糖葫芦和东北饭包,一个卖炸鸡,生活在以这条街道为圆心的轴线上变得兴旺起来。
在这条不到2公里的街道上,共有50多家摊贩,不论风雨琳琅、严寒酷暑,都坚守在一隅之地的餐车后面,为幸福生活全年无休地奋斗劳作。他们是这座城市实体经济最小的单元细胞,让一座城的烟火凡常有了生机与活力。
严国强在双堤巷的小摊
秉持为消费者负责,为民生加码,为经济添彩的原则,汉滨区政府在精研细管的基础上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城管执法大队、街道办事处和社区,针对小摊小贩开通绿色通道,为他们办理了摊位证、营业执照等证件,让摊贩们能够安心无忧经营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环境。
在培新街售卖甜品热饮的摊主马兰花说道:“我在这里摆摊也有两年了,现在对我们这些摊贩的管理更加规范,时常都有人过来监督检查,当然对我们也有好处,用水用电用厕的问题都解决好了,每天垃圾也有专人来清扫,这样我们经营起来就更加放心。”
对此,在距离不远的金州路双堤巷摆摊多年的福建人严国强有着更深的感触。“我来安康有20多年了,主要卖烤鱿鱼,租个铺子不划算,就这种小车又方便成本也低。最开始我在市中心广场附近摆摊,那时候流动性比较大,顾客也不太放心在我们这种小摊上消费。这几年政府倡导‘夜经济’,我就干脆搬过来了,今年给我们统一办理了营业执照、食品摊贩登记备案卡,顾客一看这些证件,消费起来更安心不说,对我们也是一种保障,能够固定在一个地方长久地将生意做下去,水电这些也不用自己再想办法解决,我很知足了。”
“夜经济”一头连着地方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百业。广阔的“夜经济”消费市场,催生出餐饮、百货、娱乐等多元化的业态,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生活,也为众多低成本创业者提供了创业就业的实践平台。连续数日,记者通过走访万乐城、双堤巷、培新街、黄沟路早市等地,发现无论是摆摊的小夫妻,还是兼职的大学生、抑或初入社会的00后,都在“夜经济”的单元内,找到了拓宽生活的一条通道,既为创业就业延伸了思路,更为安康“夜经济”的繁荣注入了一抹亮色。
在城市基层治理的网格之内,小摊小贩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在提升管理效能的同时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汉滨区城管局副局长李东给出了自己答案。
“‘夜经济’发展至今,已成为众多年轻人灵活就业的重要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探索更加贴合城市发展脉络、地方实际的管理办法,以期让夜市长红,经济细胞更加活跃。今年以来,汉滨区城管局协同街道社区共同发力,利用城市空闲地、有条件的人行道设置划线管理、限时经营的早夜市市场,同时对部分果蔬市场指导运营业主完善设施设备,采取错时经营的模式,早晨上午开放为果蔬销售,夜间则开放为限时经营的夜市。鼓励指导具备条件和意愿的商业综合体,利用自有空间举办早夜市市场,并实行物业管理。以校园周边为重点加强流动商贩的引导和管理,通过法规政策宣传、协助提供市场摊位等措施,引导游商进场入市规范经营,对进场入市经营的食品商贩按规定进行备案登记,并及时通报市场监管部门落实食品安全、餐饮油烟等规范管理。”
从城市管理角度来说,引导流动摊贩进场入市规范经营,既推动了城市管理工作有序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市容环境秩序建设管理水平,也在化解城市管理中长期存在的城市“面子”与群众“肚子”之间的矛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体现了汉滨城管人“城管背后有民生”的工作理念。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小摊贩有了固定经营场所,用水用电方便,安心经营,不再东奔西跑,也就有了相对固定的客源,生意也好做了。市场有人管理、有人保洁,既有了“烟火气”,也治理了“脏乱差”,整体环境更加安全、方便、有秩序。
与此同时,市场监督管理局在食品安全卫生方面也拿出绣花功夫,常态化开展各种安全检查,在柔性监管中强化对消费者的保障。汉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柯贤会表示:“我们要求早夜市食品经营户在显著位置公示登记卡及健康证明,严格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和食品经营规范及各项食品安全制度,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常识,用全面规范的管理让‘夜经济’实现良性发展。”
一系列善治、精治、强治举措,归根到底都是围绕“人治”,汉滨区通过多部门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让小摊小贩有了固定化的经营场所,市容市貌更加整洁,既为街巷“畅淤活血”,又为经济“强筋壮骨”,燃旺了民生烟火。
黎明时分,天边泛起鱼肚白,早市上蒸腾的热气和人们鲜活的笑脸是生活最温暖的底色。走过培新街,于夜色中收摊回家的归人已将这条街道还给往来行人,干净、敞亮的路面承载着经济发展、民生之用,到了夜晚,又再次活泛成“越夜越精彩”的样本,升腾起“夜经济”的“红火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