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雷蕾 汪德凤
近年来,宁陕县通过“宁聚力”宣讲团走基层宣讲,在有效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后,持续拓展“宁聚力”宣讲,通过理论“宣讲+”的方式,不断增强理论宣讲的吸引力,精心将“大道理”转化为充满烟火气息的“小故事”。
这些故事犹如一把把钥匙,开启了群众理解党的理论的大门,使理论宣讲工作既“接天线”,与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紧密相连,又“接地气”,和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打造理论宣讲舞台
9月20日,宁陕县城关镇汤坪村的农家书屋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一排排书架上,映照出宣讲员认真讲解的身影。宣讲员胡静结合陈列的各类党报、党刊,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从国家政策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到民生保障的新举措,每一个要点都讲解得深入浅出,让群众清晰地看到理论政策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落地生根。
群众在哪里,宣讲舞台就搭建在哪里。传播党的好声音的“场所”丰富多样,可以是村口那棵承载着村民无数回忆的老槐树下,每一片树叶似乎都在聆听着党的故事;可以是丰收在望的田间地头,金黄的稻浪与宣讲员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乡村发展的交响曲;也可以是手指轻点即可进入的网络课堂平台,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党的理论如春风化雨般滋润每一位在线群众的心田……宣讲阵地从传统的固定场所逐渐拓展到更多维度的空间,宣讲服务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近,如同心与心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固的桥梁。
基层宣讲既要抓好阵地建设,更要注重提升阵地效能。宁陕县充分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广场等现有资源,深度挖掘其潜力,创新打造“老槐树下的讲堂”“农家道德讲堂”“村头板凳会”等一系列极具特色的平台载体,成为基层宣讲的优质孵化器和示范点,见证了无数思想的碰撞与升华。同时,在县级融媒开设专题专栏,推出宣讲云平台,常态化推送党的创新理论评述解读。专业的编辑团队精心筛选内容,实时更新,确保每一条信息都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方便干部群众随时随地观看“掌上宣讲”,让理论课堂从“纸面”迈向“云端”,真正实现了理论学习的便捷化和高效化。
培育理论宣讲小队
“叔叔阿姨们,短信上的链接点进去就能赚钱?哪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很多都是电信诈骗,遇到要赶快删除……”11月7日,在江口回族镇江口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会正在热闹进行。宣讲员们将电信反诈案例、医保参保知识等重要内容,以最贴近生活的方式送到群众身边,用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让大家深刻认识到电信诈骗的危害。
为更好地解决“谁来讲”这一关键问题,宁陕县积极吸纳“党员干部”“红色宁陕”“模范好人”等各类人才,组建了一支实力雄厚的“宁聚力”宣讲团,构建“干部讲政策、党校讲理论、先模讲奉献、百姓讲故事”的多元宣讲矩阵。干部们凭借对政策的深入理解,将国家的大政方针清晰地传达给群众;党校老师们以深厚的理论功底,为大家剖析党的创新理论;先进模范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奉献的真谛;普通百姓则讲述身边的点滴变化,展现党的理论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该县还精心设置11支特色志愿服务队,采用“理论宣讲+文艺演出+百姓故事+志愿服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17场大型集中宣讲活动。此外,为充分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宁陕县成立了红色故事女子民兵宣讲班,她们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坚韧,将红色故事讲得绘声绘色,为理论宣讲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推出理论文艺大餐
天还没黑,龙王镇河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就已经热闹非凡,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越聚越多。大家带着小板凳,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围坐在大荧幕前,等待放映队播放红色革命电影。
如今,这已成了村民们晚饭后在院坝聚会时最期待的项目。当夜幕降临,电影的画面在荧幕上闪烁,剧情深深打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大家在娱乐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除了电影,还有精彩绝伦的文艺节目。大家自编自导自演的《抵制高价彩礼,唱响文明新风》《我们是普法宣传员》《劝赌》等小品、快板、情景剧深受好评,圈粉无数。在《抵制高价彩礼,唱响文明新风》中,演员们通过生动的表演,展现了高价彩礼给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倡导文明节俭的婚恋新风尚;《我们是普法宣传员》则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让观众在欢笑中增强法律意识;《劝赌》深刻揭示了赌博的危害,引导村民远离赌博,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这些节目将理论知识巧妙地融入到艺术表演中,寓教于乐,让群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也能受到思想的启迪。
宁陕县通过开展“文化进万家”农村公益电影+“映前三讲”、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戏曲进乡村”等丰富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以“接地气”的方式将“有温度”的理论传递给群众。在“映前三讲”中,宣讲员利用电影放映前的短暂时间,结合影片主题,向观众讲解相关的文化知识、科技信息或卫生常识;“三下乡”活动则为乡村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先进的科技成果和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戏曲进乡村”更是将传统文化与理论宣讲相结合,以戏曲这种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传播党的声音。这些活动将党的理论与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大家在宣讲中能坐得住、乐意听、记得牢、用得上,真正实现了理论宣讲的价值。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展“宁聚力”宣讲440场次,10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宣讲,受众2万余人次。
“宁陕县将继续优化理论宣讲工作,通过讲、唱、传、演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更多贴近群众生活的素材,进一步增强宣讲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宁陕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军介绍,该县将继续让党的创新理论传遍宁陕每一个角落,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宁陕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