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郭华丽
“从起灯开始,船头全程都是朝上的,这代表行的是逆水船走上坡路;船头朝下则会被认为是在行顺水船走下坡路。主家门前在出灯这天还会摆上水果干果,出灯完可以发给打花灯的小孩。”
今年60多岁的谢正根,手拿用各色彩带缠绕装饰的竹根,即长篙,斜撑在地上,一边说一边身子前后摇晃。一会儿双手紧握长篙,一会儿双手撑住篙头、双脚用力踩在地面,整个身子向后倾,一会儿身子前倾,长篙在身体两侧快速划拉……玩彩船这一民间春节社火,从小到大,从村里到县城,只要举办社火,都会有玩彩船的。
市民在蜀河古镇看玩彩船 王小刚 摄
一说起玩彩船,谢正根就停不下来,还格外认真。他介绍说,玩彩船在起灯的时候首先要在主家门口玩,随后要到(岩嘴)码头去玩,去拜汉江。船在洪龙滩岸边打几个圈,然后把篙头往地下一杵,这就象征停船,这时锣鼓声停顿,船头向汉江点三下,这就是拜汉江。拜完后开始唱歌,唱花鼓子之类的,一边唱一边玩。在这里的唱词大都是祭拜河神,佑护一年航运顺利的祝祷话。“拜完汉江之后再到大桥上面去,再下来从南门进古商贸街去每家门口玩。过去狮子起灯之后,也要到岩嘴码头的洪龙滩去拜汉江。原来旬阳的一些单位比如供销社、粮食系统、水陆运输公司还请我们上去玩船,也是蜀河人上旬阳去给扎好彩船,然后同旬阳班社的人一起玩。”
在我的记忆里,玩彩船就像是一出诙谐、幽默、夸张、充满张力又极具生活趣味的情景剧。而已逾花甲的谢正根俨然是一人一槁一船似与风浪、险滩搏击,又似耽溺于波平浪静、顺风顺水的浩渺无垠里。
在旬阳蜀河古镇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带着中心的小伙伴走访了好几位县级、市级、省级以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在和他们深入交流、欣赏了他们的实时演示后,我深深感知到这个千年古镇的精神内核和人文魅力,不仅仅是一辈辈古镇人对汉水文化的敬畏、守正,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更承载着他们对传统文化深沉的挚爱,传递着一种对生活永不妥协、对文化执着追求的坚韧信念。
在和谢正根不到3个小时的交谈里,我一次次被他的话语、一招一式击中,就像古镇里其他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一样,是他们让活起来的非遗文化活色生艳了这个千年古镇,让这个汉水流域的古镇成了古镇人的人生博物馆,让藏在潇潇容颜下古镇的灵魂岁岁年年焕发生机。
“我父亲谢同富就是我们蜀河扎彩船的,他是原旬阳航运社的职工,也是个水木匠,黄州馆里现在放的两条彩船就是我父亲扎的。我父亲已经不在了,他做的竹篙我一直都留着,也算是个念想。”说罢,谢正根转身上楼,不一会儿拿下一根长长的蓝、黄、紫、白色彩带缠绕的竹篙递给我们接着说:“这个就是我父亲留下的。听父亲说,在他之前也就是民国时期能扎船的是蜀河大户人家的项春波,他承头扎灯,还召集蜀河口的大商户筹措资金搞民间灯会,他还会扎战龙、滚龙。战龙是玩的最早的,晚上玩烧花子,滚龙是白天玩的。我父亲应该算是个心灵手巧的人,他不但会扎船、会玩船,还会唱很多花鼓子,并能根据主家的实际、喜好随即编唱词。从小看父亲扎船、玩船,自己也喜欢,看得多了就记住了,但真正玩之前也不知道挨了父亲多少骂、多少打。”
说着说着,谢正根忽然把竹篙斜靠在墙上,直直地坐在椅子上半天不见言语,再看向我们时却是眼圈微红。“20世纪六七十年代,缺衣少穿的,可大家总感觉日子过得踏实,生活有奔头,我父亲六七十岁的人从正月初四开始扎灯,一直到正月十三出灯,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也没有人给钱,就是自己喜欢玩,想把蜀河口的年过得热热闹闹。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那个年代,蜀河口人吃的就是这汉江水的饭,不是驾船的就是在码头做搬运工,再就是做生意的,哪家进进出出的货不是从水上来从水上去呢。玩船其实也就是为我们蜀河口人祈福,祈祷各家各户行船的、搬运的、做生意的都平平安安啊。”
谢正根的一席话让我想起蜀河镇子里一位老人的话:蜀河口码头停泊的大大小小的船数都数不清,坐船的就跟坐车的一样,你看现在路上有多少车,那时蜀河口码头上下就有多少船。瞬间也就懂得了谢正根突然的感伤,是为早逝的父亲,抑或是为这一江汉水,为这在一江汉水里谋生活的父老乡亲。
谢正根是12岁开始玩船的,先是跟着父亲学,很快就自己上手了。老先人留下的规矩是从哪儿出灯,就在哪儿落灯、卧灯。“因为我父亲是扎彩船的,所以也就从我家出灯、落灯、卧灯。出灯时锣鼓响器先开场,彩船在主家门上转三圈,锣鼓响器停顿,船尾一落,起板,开始唱花鼓子。”谢正根一边说一边撑篙演示。在我们“唱一个,唱一个”的鼓动下,谢正根大声唱了起来:住下那个锣鼓我开声,先祝主家好年成。人丁兴旺生意隆,跨江达海显神通……
在花鼓调儿的承转起合,身形的摆动里,我们似乎看见60多岁的谢正根正驾船航行在碧波荡漾的江水里,他脸上一一舒展开的每一道皱褶既洋溢着幸福,又有无法言传的庄严。那一双写满人生况味的眼睛熠熠生辉,好像他继承的不是航运社驾船的父亲扎船、玩船的技艺,俨然是父亲的生命之船。
在这一刻,我又一次被击中,也再一次领悟了什么叫源远流长,于这些非遗传承人而言,是溯源固本,更是为有源头活水来。
几天后,在整理采访资料的时候我又想起,彼时,当我问起谢正根: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里,他觉得扎彩船、玩彩船的技艺还能持续几代人?“会祖祖辈辈,世世代代传下去的!”他回应时,口吻斩钉截铁,神情坚毅而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