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肖兵 通讯员 郭邦胜
岁序更替,万象启新。每个不平凡的过往,都镌刻着时代的烙印。
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千家万户;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的新闻报道,把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定格在时代潮头;一次次暖人心、聚民意的孝义善举,把幸福安康的文明水平推向新的高度……刚刚过去的2024年,安康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每一次充满正能量的发声,都与这个伟大时代、与奋进中的安康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一年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安康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定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全面践行“七个着力”重要要求,围绕建设崇德向上幸福安康,深入实施理论武装铸魂、优秀文化传承、孝义善举培育、文明建设提质、以文塑旅增效五大工程,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团结奋斗、勇毅前行,为加快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设幸福安康汇聚了澎湃动能。
夯实理论之基 筑牢思想之魂
2024年农历春节的首个工作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上了一堂“廉政课”,强调要“深化落实市委常委会会议‘第一议题’和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月一次(扩大)集中学习制度,领会好、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连续13年在时间维度上将理论学习摆在首要位置。
这一年,安康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高擎思想旗帜,全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全市上下大力实施理论武装铸魂工程,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走向深入。“关键少数”带头落实“第一议题”“第一时间”学习机制,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年集中学习14次,创新推出每月一次“读书班式自学”和中心组成员一人一堂辅导课的学习新模式,其做法被中宣部《党委中心组学习》刊发推介。
2024年10月25日,汉阴县城关镇干部沈波利用公益电影映前10分钟,向村民宣讲民法典中备受群众关注的话题。“群众需要啥,想听啥,我们讲啥。”沈波说。
“以前懂法用法少,出现纠纷不知如何有效解决,在电影放映前听宣讲,认识更加深刻,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映前三讲’很实用!”聆听完宣讲后,五一村村民邓小华竖起了大拇指。
“映前三讲”只是我市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一个侧面。这一年,11个市直部门灵活运用“理论宣讲+文艺演出+文明实践”和公益电影“映前三讲”等形式,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专题开展常态化宣讲。同时创新宣讲方式,利用《“三新”开讲》《理“响”安康》电视专栏、“学习强国”安康学习平台等构建全媒体宣讲矩阵,一批富有时代气息的融媒体产品从“云端”直抵群众心间。建立“1+N”宣讲队伍广泛深入宣讲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举办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讲3000余场次。打造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11个,“学习强国”县级融媒号全部上线运行,线上线下、一专多元的理论宣传体系持续健全。
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绘声绘色的宣传宣讲……在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的推动引领下,党的创新理论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全市上下踔厉奋发、干事创业的实践指南和行动纲领。
讲好安康故事 擂响奋进鼓点
“中国版图中央,坐落小城安康,这里秦巴苍茫、汉水浩荡,人与自然和谐生长,处处吉祥……”2024年2月,安康城市宣传片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大屏,安康独特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自信走向国际舞台。
一年来,借助外宣的力量,安康有了独属的热度和话题。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这一重大主题,策划了“这里是汉江 这里是安康”城市形象推介暨涉水产业主题招商进京津等系列宣传活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省媒体关注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安康担当”,刊发稿件100余篇。40余家中省媒体关注安康龙舟节,70余个融媒体进行矩阵式直播,“安康龙舟节”全网话题阅读量破1.6亿次。岚皋以“村BA”为契机,构建“万人推家乡”宣传矩阵,在中省市刊发稿件300余篇,全网曝光量超15亿次。2024年,安康累计在中省官方媒体刊(播)各类报道10000余篇(条),一件件有温度、有深度、有力量的新闻作品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让世界更加清晰地看到一个自信开放包容的安康形象。
这一年,创新实行“一月一策划,一季一通报”工作机制,通过“线索收集+选题策划+成效评估”闭环管理,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内外一体的“大宣传”格局。中省市县四级媒体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群策群力,全面宣传了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设幸福安康的新举措新亮点新成效。
围绕“强信心 稳经济 促发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化“三个年”活动、“三个紧密型共同体”、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精心组织开展“温暖的回响 幸福安康谱新篇”“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科技赋能 培育新质生产力”等系列新闻采访活动,组织召开营商环境、生态建设等系列新闻发布会25场,通过强大的正面宣传,实时展现干群一心聚力建设幸福安康的动人场景。
安康大步向前中的每一小步,都有新闻战线的见证和参与。在习近平总书记来安考察四周年之际,全市将“牢记嘱托担使命 踔厉奋发向未来”系列新闻发布会的发布厅搬到田间地头,同步组织开展“温暖的回响”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把镜头、笔触聚焦在基层一线,激荡起感恩奋进的澎湃热潮;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市级媒体开设了“幸福安康新图景 75载看变化”专栏,推出了《书写幸福安康的时代答卷》《用教育为幸福安康奠基》等系列报道,全面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康发生的巨大变化……
一波又一波宣传热潮,一个又一个精品力作持续输出的背后,站着一支过硬的新闻宣传队伍。承办了省第11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举办了全市“勇担新使命 阔步新征程”新闻工作者风采展示活动,在集中“赛马”和晾晒比拼中展现记者风采、凝聚奋进共识。先后组织习近平文化思想、全市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等专题培训11期,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队伍素养能力显著提升。
厚植精神沃土 培育文明高地
2024年6月,安康高新区双泉村,一场以“传承孝义文化 弘扬中华美德”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如期举行。“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尊敬长辈、敬爱父母、关心家人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主席台上,双泉村党支部书记王昭美向村民自信地诠释孝义文化的深刻内涵。
2024年的安康,“孝义善举”是绕不开的关键词。这一年,全市深入实施孝义善举培育工程,通过宣传教育、实践养成、道德评议、风尚引领“四大行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深入开展孝义“六进”活动,成功打造240个孝义文化示范点、40个孝义文明实践品牌、307部孝义文化文艺作品,孝义善举已内化为这座城市的集体信仰和坚定行动。
一年来,全市深入挖掘和培树先进典型,发挥标杆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共同走向进步。全市上下广泛开展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文明有我·凡人善举”推选宣传活动,选树“孝义之星”“孝义之家”等各类典型3200余人次,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6人(组)荣登“陕西好人榜”,40人获评“安康好人”。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这些星星之火汇成燎原之势,照亮了安康见贤思齐、崇德向上的康庄大道,让2024年的安康焕发新的生机和希望。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生动的注脚。安康以“绣花”功夫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对标新版创文指标体系,深化“行业+属地”协调联动管理,落实联合执法、门前四包等机制,常态化抓好车辆停放、广告张贴、不文明养犬等问题整治,紧盯一江两岸、交通秩序、各类市场等开展专项整治,全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个个创建难点被攻克,一项项创建短板、弱项得以补齐强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行走在安康的街头巷尾,越来越多的文明“小确幸”触手可及:靓丽整洁的社区街道、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彬彬有礼的市民群众、崇德向上的社会氛围……无不彰显着城市的文明气息和文化底蕴。
这一年,文明之风劲吹城乡。深化拓展文明实践的内涵与外延,延伸建设文明实践点、驿站1633个,探索建设文明实践综合体12个,全覆盖建成运行智慧云平台13个,开展各类活动5.6万余场次,服务群众100余万人次。统筹推动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创建扩面增量,促进行业系统和社会文明程度整体提升。目前,全市共有全国文明单位22个、全国文明村镇16个、全国文明校园3个、全国文明家庭2个。深化拓展乡风文明建设“八大活动”,发布文明新风“十抵制、十提倡”倡议,4个案例入选《陕西省移风易俗工作案例选编》。
丰富文化供给 以文润城惠民
2024年12月31日,安康新闻宣传战线迎来历史性的一刻——安康市融媒体中心、安康市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两家市级媒体融为一体、合二为一,既是一场守正创新的自我革命,也是一次薪火相传的事业赓续。
一年来,安康一手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壮大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一手厚植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从愿景变为现实。
这一年,公共文化服务日益均等、可及。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开展如火如荼,以机制一体贯通、设施一体管理、服务一体供给、力量一体调配为内核的“文共体”模式在全市铺展,共设置总中心5个、分中心50个、子中心或联合子中心442个,全面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广大群众,真正实现了群众唱“主角”、文化进万家。汉阴、白河创建为第一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区),旬阳市金寨镇等6个镇创建为陕西省第四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乡镇(街道),数量位居全省第一。2个案例入选全国公共阅读服务优秀案例,3个作品入选省级重大、重点支持项目。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过去一年,我市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舞台剧《金蚕》公演,长篇小说《蚕门》《魔芋姐姐》、散文集《只此青绿》《草木本心》等一批反映我市创新创造与生活实践的文艺作品出版。“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开展21600余场次,举办系列文化文艺活动7000余场次。策划开展了“凝心铸魂强根基 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征文、“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书画展览等活动,特别是超50万人次观看的“唱响红色经典 凝聚时代力量”群众大合唱融媒直播活动,唱响了爱党爱国爱安康的高昂旋律。全国暨陕西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在我市紫阳县举行。由我市承办的全省“聚焦文明传承 讲好陕西故事——电影创作采风·安康行”活动有声有色,在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上,安康获评全省首个地市“全域影视拍摄基地”。
文化传承保护是维系文化根脉的关键。一年来,全市大力实施优秀文化传承工程,《安康市汉调二黄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安康市陕南民歌保护传承发展条例》以法律手段护航文化保护,旬阳黄州会馆等6个项目维修竣工,汉滨区刘家营遗址安防工程获国家文物局立项,28个项目列入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第24届安康汉江龙舟节、陕南民歌大赛成功举办,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有序推进,《加强版权服务,护航产业发展——安康市积极发展毛绒玩具版权产业》获评2024年西部示范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优秀案例,这些闪光时刻共同组拼成2024年安康文化传承的壮丽画卷。
这一年,安康全力实施以文塑旅增效工程,文化产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实行规上文化企业经营状况月监测调度机制,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主体达4308家,同比增长10.65%,新培育规上文化企业10户。全市20家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入选第二届陕西省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入选数量位居全省地市前列。
又踏层峰望眼开,更扬云帆立潮头。2025年的大幕已经拉开,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自觉担负起“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崇高使命,同心同向、满怀豪情地踏上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