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楚珺
妻子来市中医医院送饭时,常看见黎涛的白大褂上别着三色笔。蓝笔签病历,黑笔写医嘱,红笔圈重点——和在八仙镇做全科医生时一模一样。
平利县八仙镇海拔较高,冬季比其他镇都要长。集镇人口密集,冬天又是疾病高发期,八仙镇卫生院每年临到春节便更加繁忙。这样的春节,黎涛过了6个。“过去不少青壮年劳动力都出去下矿,所以尘肺、慢阻肺患者比较常见。住院也只能通过吸氧、打针缓解喘息、憋气、咳嗽的症状,气流受限的问题没法儿根治。”黎涛回忆道,言语间尽是惋惜。
2024年8月到市中医医院报到那天,急诊科主任拍着黎涛的肩膀说:“从乡镇卫生院考来的,基本功都是扎实的。”10月,黎涛便“转战”高新院区。电子叫号屏昼夜闪烁,他在呼吸科支援时遇上流感高峰,一个夜班看了十多个发热患者。
到市中医医院以后,内科、呼吸科、脑病科黎涛都待过。在他看来,急诊科还是最考验人。“来急诊科的要么情况紧急,还有些是诊断不明确。找病因需要做检查排除,一些患者会不理解,误以为是乱收费,我们也只能反复解释、讲原理。但绝大多数病人都是非常好的,配合治疗。”黎涛说,在急诊科,最有成就感的时候,就是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的时候。就好像捡到一颗坠落蒙尘的星星,再将它擦亮。“去年抢救了一个心搏骤停的病人,过敏性休克,整个科室通力合作抢救回来了。”黎涛说,这样的紧急情况不少,还有一次深夜接诊大咯血患者,气管插管时血沫溅到手背上,他并没有害怕,而是忽然想起家里半岁儿子吐奶的样子——当医生的和当父母的,原来都要习惯这些温热的液体。
今年春节,黎涛和妻子依旧忙碌。自己要值班,妻子从八仙镇的农村商业银行调到了大贵镇,业务量只增不减。还好有父母的帮衬,二人有了孩子后工作反而越干越好,一家人每天也会打视频电话,夫妻二人见面的频率还是一周一次。
新年到来,黎涛在金州广场的出租屋墙上贴上了安康市地图,妻子用荧光笔标出心仪幼儿园的位置,两人盘算着该在哪里买新房。玻璃门外,安康城的万家灯火如星河垂落,他们都望向了心中的那一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