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安康
安康跑旱船
2025-02-07  来源:本站原创

陈静华CZi安康新闻网

在记忆的长河里,老家安康的春节总是热闹非凡,而跑旱船则是记忆中最耀眼的那抹亮色,承载着浓浓的年味与乡情。CZi安康新闻网

每当春节临近,乡村的空气中便弥漫着喜庆的气息。跑旱船的筹备工作也悄然启动,村里心灵手巧的老人们开始忙活起来,他们用竹篾、彩纸精心扎制旱船。竹篾被弯成流畅的船形骨架,花花绿绿的彩纸此刻被赋予了生命,在他们手中化作鲜艳的船篷、灵动的船舷装饰。孩子们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眼中满是期待,时不时伸手摸摸那些漂亮的材料,想象着春节社火的热闹场景。CZi安康新闻网

终于,到了跑旱船的正月初一。阳光洒满村子,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汇聚到村头的开阔场地。跑旱船、舞龙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走来,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位装扮成艄公的老者,他手持长桨,脸上带着质朴的笑容,步伐矫健有力,仿佛真的在波涛中奋力前行。船身里,一位身着艳丽服饰的大姑娘或者小媳妇,宛如水中仙子,她稳稳地站在挂满配饰的彩船中,轻轻晃动船身,旱船便似在水面上摇曳起来。周围还有一群身着彩衣的舞者,他们或手持彩扇,或舞动彩带,与旱船相互配合,演绎着一幅幅生动的水乡行舟图。CZi安康新闻网

欢快的锣鼓声响起,节奏明快而热烈,跑旱船的演员一边摇着桨一边唱起花鼓子,在老家,跑旱船又名“玩采莲船”,跑旱船和陕南花鼓子是标配。艄公和船娘的动作愈发娴熟,他们时而如在风平浪静的湖面悠然飘荡,时而又似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奋力搏击。围观的人群将旱船围得水泄不通,赤火筒在“刺啦刺啦”地烧,鞭炮“噼里啪啦”地响,大家被这热烈的气氛感染,欢呼声、叫好声此起彼伏。孩子们兴奋地在人群中穿梭,大人们则面带微笑,眼中满是对这传统年俗的喜爱。CZi安康新闻网

旱船一跑就是几个村儿,花鼓一唱就是一个正月,直至二月二龙抬头。大姑便是这跑旱船的船娘主角之一,她皮肤白皙,身材窈窕,歌声婉转。大姑跑了几十年旱船,一唱花鼓就是几十年,从大姑娘唱成老太太,从娘家唱到婆家,后来又唱到网络上,一直唱到七十多岁,她能唱上百首花鼓子和安康道情,因此成为家乡的八岔戏传承人。CZi安康新闻网

大姑从跑旱船,扮船娘,到加入鼓乐班,承接贺寿或者其它红白喜事演出,几十年乐此不疲。老年的大姑,儿孙满堂,身体健康,唱花鼓子和八岔戏成了她最大的爱好。这些年,受时尚流行歌曲的影响颇深年轻人不爱好这项传统表演,于是一到过年,大姑便半推半就地被老伙伴们邀请去伴唱或表演。CZi安康新闻网

“正月是新年呀,幺花进花园呐,手把花籽儿哦撒满园哦……”CZi安康新闻网

大姑录了五十多首这样的花鼓子发在网上,其中有独唱,还有对口花鼓,有时一边敲着小鼓小锣伴奏,一边演唱。她唱得最多的是传统的陕南花鼓子,比如《姐儿十八春》《十炷香》《八部经》《十女拜寿》等。这些陕南花鼓子内容大多是反映乡村妇女生活的,比如《假三年》《姊妹十人织绫罗》《小怀胎》《怀胎经》《好吃懒做回娘家》《十绣荷包》;有反映劳动生活的,比如《撒花籽》《打蒜薹》《卖杏》《卖瓢》《卖菜》;也有倡导社会主义新民风、歌唱美好新生活的,比如《尊老爱幼党当先》《优越社会多丰富》《唱安康》等。曲调大多质朴简单,唱词丰富诙谐,昂扬向上,细听起来,自成腔调,趣味盎然。大姑说,喜欢就不觉得累,现在跑旱船、唱花鼓子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他们这些老辈人还在坚持传承文脉,薪火相传,只要有人邀请,他们都会欣然前往捧场助威。身体的衰老、传统艺术的衰落都挡不住他们对这项年俗的热爱!CZi安康新闻网

每到正月,安康各乡镇和城区的金州广场都会有社火表演。跑旱船也升级换代,旱船更加华丽,唱词也与时俱进,更加健康优美。新年到来,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旱船一跑就是半个月。表演时,女演员常常化着艳妆,穿着桃花红或者荷叶绿的戏服,扮作船娘;男演员头戴宽檐帽,身着艄公服,手握船桨,扮作艄公。船娘肩挎彩绳,手扶船舨,将船轻轻摇动。随着锣鼓家什响起,陕南花鼓子便一首接一首唱起,“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颇有一些比赛歌会、机智演唱的味道,但是更多了几份浓浓的年味。CZi安康新闻网

对每个眷恋年味的人来说,跑旱船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乡村文化的传承。它将过去的岁月、祖辈的生活与我们紧密相连。在这小小的旱船里,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愿。CZi安康新闻网

如今,虽然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每当春节看到跑旱船,心中那份对故乡、对童年的眷恋便会油然而生。跑旱船,摇曳着家乡幸福安康的年俗记忆,它就像一颗闪耀的明珠,闪烁着焰火的光芒,温暖着长翅的时光。 CZi安康新闻网

责编:殷婷|一审:许安|二审:孙妙鸿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