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阮山 刘娴
2024年,汉阴县双河口镇接待游客突破4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00万元,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同比增长均超过30%。双河口古镇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三柳田园综合体书咖入选“全国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亮眼的成绩,有力彰显着一年来双河口文旅融合发展的强劲态势。
双河口镇幸和村航拍
公共服务提档升级、文旅产业魅力彰显、文旅消费不断提振。一年来,双河口镇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聚焦“四个小镇”建设,统筹推进全镇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文化旅游强劲复苏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重点项目凝聚发展底气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双河口古镇,欢迎大家来到庖汤桌宴的活动现场!”冬季庖汤长桌宴的举办地,是修葺一新的驿道文化广场,游客在这里观看精彩的文艺节目,品尝本土特色美食,欣赏茶马古道历史浮雕,品味双河口魅力故事。该项目是2024年7月19日洪灾后,为修复损坏的护坡,依托现有地形条件,盘活原有闲置资源重新改造的文化广场项目,于当年10月1日建成投用。项目建成后,古镇的景区框架拉得更宽,文化活动载体变得更大,文化内容展示更加生动,配合12月31日建成投用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展陈室项目,双河口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故事变得可感可知,成为古镇一处新的地标性“打卡地”。
长桌宴
2024年,双河口镇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省、市、县各类专项资金4000万元。全新的游客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叠水景观、驿道文化广场、乡村振兴示范镇展陈室、“杨柳岸”酒吧完成建设,三柳“朱小鹮”露营地恢复运营,谢家院子民宿、“汉唐驿”青旅加速推进,无动力乐园项目稳步实施……通过一个又一个项目的实施带动,全镇文旅发展的业态布局逐步完善,为推动全镇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化服务增添发展文气
“乐趣三月三 古镇沉浸游”“粽情端午 艾在古镇”端午节主题活动、“寻梦双河口 古镇沉浸游”五一文旅活动、“乐游双河口 清凉嗨一夏”暑期游乐活动、“古镇盛彩迎国庆,梦里寻踪双河口”国庆系列文旅活动、“花好月圆”中秋诗会……2024年,双河口镇文化演出活动精彩纷呈,古朴古镇因为一场场文化活动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开展的活动中,皮影戏、地方小戏、烧火狮子、媒婆说亲等传统节目是当仁不让的“流量密码”,对传承和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推动地方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2024年,全镇共开展各类文化文艺活动四十余场,打造新型文化空间3个,开展文化下乡惠民演出20余场次,文化惠民实现全覆盖。双河口文化站获评市级先进文化站。
在文物保护方面,双河口镇全面开展了2024年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和文旅资源普查,及时修缮维护了境内的文物古迹。对双河口而言,文物不仅是对红色文化、驿站文化、农耕文化的深情回望,更是守护文化根脉的具体行动。普查工作让全镇文化和旅游资源进一步显现,为更好传承文化,推动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建巩固提升发展名气
2024年10月10日,双河口古镇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成功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新奋斗的起点。为持续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叫响“陕西双河口”品牌,双河口镇先后组织考察小分队前往十堰、襄阳、成都、溧阳等地开展学习交流,汲取先进经验。按照汉阴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开展了“大干80天 古镇增新颜”专项行动,结合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擦亮人居环境底色,提升驿道古镇成色。新型文化展陈空间、网红景点提升、古镇街区改造、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改造等工作任务先后如期完工,幸和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成功创建,结合三柳村露营地建设、三柳小学改造、三柳田园综合体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等项目,“一线三点”的全域旅游格局初步显现,一批景观节点成为游客必打卡地点,一批全新业态吸引游客纷纷驻足,全年10余篇专题稿件在省级媒体播发,40余条主题报道、动态消息被市级媒体广泛宣传,不少网络达人慕名打卡,“双河口”已然成为汉阴乃至安康旅游的一张全新名片。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启程2025,双河口镇将持续抓牢项目建设主引擎,不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服务,致力于打造游客的“诗与远方”,向着文旅融合发展的“星辰大海”矢志笃行、一往无前,奋力谱写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