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谭高礼 何丹
项目建设快马加鞭,企业生产热火朝天,现代中药产业药香四溢,绿色矿产漂洋过海,发展强音传遍四方;
绿色画卷铺展开来,自然国心、长寿镇坪让寻找诗与远方的游客驻足流连;
长寿宴饭菜飘香,长寿老者笑容灿烂,老旧小区“涅槃”重生、“烟火气”十足,祥和的日子里,百姓生活幸福满满;
……
奋斗的身影,实干的热潮,换来不凡业绩,展现出镇坪活力迸发的万千气象。
近年来,镇坪县抓紧抓实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下大力气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激情热土千帆竞进,书写着镇坪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项目聚集动能足
走进陕西景鹏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自动化生产设备高效运转,工人们精神饱满,全神贯注于手中的工作。
作为一家深耕电力设备领域的归雁企业,公司在镇坪县委、县政府精准服务、政策引导、重点培育下,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优越的产品质量,不仅在国内市场崭露头角,为湖北、云南等地提供了优质的电力设备和服务,还将产品远销至海外市场。2024年,公司年产值达6000万元,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更为当地创造了50余个就业岗位,有效促进群众增收。
重点项目挑大梁,镇坪县认准了生态经济路,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从资源、生态优势着手,储备谋划了一批批“顶梁柱”项目。
在南江湖旅游示范区内,芳心小筑(音乐汇)子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该项目即将实现主体框架结构封顶。
南江湖旅游示范区项目总投资5.6亿元,涵盖20个子项目,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串联起白家片区丰富的旅游资源,致力于构建一个集山水观光、乡村体验、艺术度假及土特产品集散于一体的开放式综合性旅游产业园区,该项目的建成,将极大提升镇坪县的旅游品质和综合承载力。
此外,黄龙潭运动公园、标准化高中、飞地中药产业园、文彩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正高效推进。
镇坪县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助企纾困为重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4年招引落地项目53个,总投资96.87亿元,“安康壹号”海外仓完成出口总额6868万元,同时推动107个市县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重点项目当前是投资、未来是需求,一个个项目的招引、落地、开工、投产,让活力激荡的镇坪发展动能更加澎湃。
绿色发展意正浓
踏入曾家镇金坪村11组的云木香种植基地,满眼皆是青山绿水间茁壮成长的中药材,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金坪村拥有耕地1579亩、林地超过17000亩,过去因缺乏有效开发长期闲置。为打破困境,在县经贸局的帮扶下,邀请专家现场调研、规划,招商引进镇坪县鸿耀农业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推进中药材种植项目。从最初的500余亩云木香种植,到如今已扩展至1500余亩,成功将闲置的土地变成了致富的“金土地”。
受益村民王增田感触颇深:“这两年村里大力发展云木香和玄参种植,我们通过土地流转、务工获取收益,一年就能增收1万多块钱。”得益于政策扶持与企业引领,金坪村采用“公司+集体经济+农户”的合作模式,有效促进村民增收。
金坪村的成功只是镇坪县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地处陕鄂渝交界之地,国土总面积150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超过88.81%,道地药材1026余种,石斛、玄参、天麻、葛根等多个品种百年传承、享誉四方,是镇坪最厚实的家底。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镇坪全县上下共同探索的目标。
近年来,镇坪县以中药首位产业引领县域发展,各类政策要素倾斜配套中药产业项目,实施“七镇十村万顷药”工程,每年统筹近亿元资金支持中药材基地化、园区化、标准化种植,建成种苗基地1万亩、标准化林下种植基地10万亩。同时,按照“县域建基地、飞地做加工、校企共研发、全域拓市场”思路,加快产业链、创新链、增收链深度融合,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4.76万亩,产量1.68万吨,综合产值达13亿元。
在钟宝镇旧城村,青山环抱之下,一栋栋特色民居沿河而建,形成了“农家民居体验馆”集群。
“巫溪和湖北是‘火炉城市’,镇坪则是避暑胜地。去年镇上鼓励开民宿,指导我们规划利用空房,生意很可观。”旧城村民宿管家李明芝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旧城村距离县城9公里、高速出口0.8公里,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特色产品以及地热温泉等资源,钟宝镇积极探索实施“民宿+”联动机制,打造了20家标准民居,2024年实现户均增收3万元,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
以绿为底,绿上“绣花”。镇坪聚焦“医、食、养、游”等,深挖休闲康养资源、擦亮长寿文化品牌,积极探索“旅游+”“富硒+”等多元化发展途径。
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一方面围绕绿色产业做文章,打造牛郎山药旅融合、大湖溪产业示范园区等康养旅游项目63个,培育形成了小石山居、巴山硒院、盐道风情等露营基地(休闲农庄)61家。2024年全年接待游客122.5万人次,有效推动了中药产业与文旅康养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民生福祉节节高
“以前的道路狭窄,路况不好,大型车辆往来频繁,出行不安全。现在桥建好了,增设了凉亭和广场,不仅出行便捷,还多了休闲的好去处,这项民生工程值得点赞!”居民王鑫感慨。
原来,为了疏解分流城区交通压力,小河口大桥自2019年底建设以来,面对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工序、管线迁改和居民拆迁等多重挑战,镇坪县实行一个问题一个专班,县委、县政府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最终确保了大桥顺利通车。
抓民生就是抓发展。近年来,镇坪县聚焦群众关切的托幼、教育、养老、医疗、就业等民生重点,连上“断头路”、改建菜市场、改造老旧小区、建设文共体、打造教工体、构建医共体……既干好群众“当前急”,又谋划“长远计”。
教育一头连着国家大计、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在城关镇文彩村,一所占地71057平方米、计划总投资4.96亿元的标准化示范高中正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该校按照30个班、1500人的规模进行规划,预计将于2025年秋季投入使用。
“自从栈道修好以后,我每天都会坚持步行锻炼。中午到门口的公园晒晒太阳,晚上则来这个小广场跳舞,生活真是惬意极了。”居民柯大妈满脸笑容地说。
在镇坪,一个个由拆迁荒地改建而成的“口袋公园”、小广场在县城周边悄然兴起,不仅美化了环境,更为居民提供了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农贸市场改造、狮子凸崩塌治理……这些民生工程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家乡的巨变。”居民汪军表示,“家乡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幸福!”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总投资2.37亿元提升县医院医技综合楼,建成国医馆10个实现县镇医疗机构全覆盖;
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8个,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100%;
培育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3家,建成托位380个;
建立“交通牵头、邮政主导、资源整合、渠道复用”客货邮融合发展机制,构建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开发就业岗位540个;
整合提升现有公共服务资源,“五个一体”紧密型文共体建设试点取得显著成效并在全市推广;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陕西最南端、中国“雄鸡”的中心,这里的人民正全力奔跑、奋勇拼搏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