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安康
历史与现实的交融——读陈德智长篇小说《乡约》
2025-02-28  来源:本站原创

陈和强3ei安康新闻网

阅读完陈德智先生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乡约》,长长地舒一口气,既感到酣畅淋漓,又言犹未尽。《乡约》以古老的乡约文化为题材,以世纪之交变革时代为背景,通过发生在千年古邑“信县”起伏跌宕的故事形象展现了乡约文化在当代的传承演变,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展示了乡约文化广博深邃的魅力,是一部思想性、文学性和艺术性融入一体的时代画卷。3ei安康新闻网

现从创作艺术的角度,有以下几方面深刻的感受。3ei安康新闻网

一是具有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作为一名也写小说的人,在为《乡约》的精巧构思、宏大叙事和精准简约的文字风格称赞的同时,也为作家在取材上、描写上不虚美不隐恶的诚实、正直品格而感叹!《乡约》故事发生在信县,一个位于中国西部、汉江流域的偏僻县份,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交融的地方。那里正在经历一场以工业化、城镇化为主导的急剧变革。西河省洪州市下辖的信县,在激荡的21世纪初期,由于发生了一起进城拾荒农民捡拾巨款,送还失主的新闻事件而名声大噪。信县顺势而为,掀起一场全方位诚信建设浪潮,带动经济步入快车道。其后,由于大环境的变化信县发展思路变轨,政府债台高筑,民间高利贷失控开始走下坡路,发展陷入低谷。信县由弱到强,又由盛到衰的经历,就像一个人,诚信则立,不诚则废。《乡约》试图通过这个起伏跌宕过程的形象化展开,来解析这个浅显的道理。作为乡约文化核心之一的“诚信”,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急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当代,也是一个急需破解的新话题,避免诚信危机、走出诚信危机,是当代人必须破解的一个社会问题。《乡约》中所展现的发生在信县城乡光怪陆离的精彩故事,对于我们这些改革亲历者来说,似乎耳熟能详,或多或少能找见现实的例证。正如著名作家余华所言:小说离开了现实,就像无根的草,是立不住的。《乡约》以农村老人“耙耙婆”进城捡拾垃圾,意外拾得巨款, 又毫不犹豫交还失主这个寻常事件为开端和线索, 展开信县跨度十年、 大起大落的时代画卷。通过一系列精彩的财经故事的演绎,形象地展示了信县以树立宣传拾金不昧的重大典型为契机,开展诚信建设和乡村治理,树立了县域诚信形象,优化了营商环境,在小说两大主角赵宇航、卢志濂的执政智慧推动下,软实力变成了招商引资的真金白银,实现了工业化的飞跃、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和以村民自治、村规民约为重点的乡村治理的新发展新突破。3ei安康新闻网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乡约》没有回避大变革时代出现的种种问题。而是以客观写实的笔法,描述了由于种种原因,信县发展开始走下坡路,发展陷入低谷的不良状态。诸如离开诚信的立县之本,违背生态文明和经济规律,搞的颇受争议的举债扩张房地产,上当受骗的特色种植,违背生态和自然规律以及城市规划,贻害无穷的洄水湾开发,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等等。这种尊重历史的现实主义,不但是这部小说的看点,更是作家坚守信义、道义和良知的清醒认知。3ei安康新闻网

二是象征意象的广泛运用增添了作品深度和厚度。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不可偏废的,这部作品的思想价值的挖掘更加深邃。作家除了直接表达“信”的理念之外,我们从很多有象征性的形象,可以深度感悟作家的艺术思想。首先是小说名称的象征意义。乡约,既是一个古代乡村治理者的职务名,也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乡贤主导、乡规民约约束的乡村治理模式的概括,它的底色是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它和现代乡村治理中提出的道德教育、村民自治、民主监督、新民风建设是一脉相承的。推而广之乡镇的治理、县域的治理,不论是政府或是人民,“利”字当头,抛开诚信的传统和为民情怀,事业要走下坡路,为人身败名裂,破坏了的生态、消失了的文化载体,有些就成了永远的遗憾,比如作品中描述汉江大河渚的消失、洄水湾景观的消失以及古村落破败消失等。3ei安康新闻网

其次的象征形象是李白云。这个形象是美好的化身、文化的化身、灵动和超现实的化身,更是小说主人公卢志濂精神情感寄托的化身,她对卢志濂的倾慕,也可以看着是在卢志濂身上体现的道德之美、智慧之美、文化之美,是大众所仰慕的,是高尚、纯洁和无限美好的,是代表了进步和向上的力量。在小说的最后卢志濂和一身红衫的李白云不约而同出现在茫茫大雪中的留侯村高岗之上,象征暂时的雪雾,阻挡不住追求高雅道德的鲜红。3ei安康新闻网

再次象征是作品塑造的南北两个村子。一个代表儒家积极入世和仁义礼智信,是卢志濂精神的母体,一个代表道家飘逸、智慧与豁达,是塑造卢志濂精神气质的重要源流,也是卢志濂新时代乡村治理理念的实践示范。作品深刻的象征是白世伟这个形象。他扭曲的政绩观、重利轻义的世界观和“一把抠出五条渠”的权力观,给信县产业、城建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形象尤其发人深省。3ei安康新闻网

三是构思精巧剪裁得当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新世纪在信县发生了多少大事,赵宇航、卢志濂等“关键少数”在其岗位上又经历了多少大事,但作品中只是选了信县内外高度关注且曾引起热议的波澜壮阔大事件。那些从信县坊间早已流传的种种所谓“内幕”,在小说中都有所反映,读者像探秘一样,就想不停读下去,看这件事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这是这部以情节取胜的小说一个最大的艺术技巧。小说的主旨抓住了文化这个灵魂,张修这位历史文博学家的塑造,酷似长篇小说《白鹿原》里的朱先生,他主编县志,研究历史文化、考古,挖掘了信县三千年厚重的历史,他是信县文化的守望者与时代传承者,也是卢志濂、李白云的精神导师,整部作品张弛有度,把历史文化的高雅闲适与叙述大事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给了读者高雅文化的熏陶。再次是对事件的有机串联。作家笔下的拾金不昧典型、工业化的几个重大项目,还有洄水湾的大开挖,都是对信县发展影响深远的事件,错综复杂,作家在构思的时候,似乎打破了时空顺序,以文学手法把这些事件重新整合,这样处理既增进了作品的紧凑感,也让人感受到作家追求艺术的超越时代感。3ei安康新闻网

四是文字的精准简约给读者带来阅读享受。作家文字功底深厚,语言凝练,张弛有度,遣词造句精准简约,不枝不蔓,对一些历史文化知识的阐述通俗易懂。在对事件的叙述中,能抓住读者心理,不对事件来龙去脉作冗长介绍,也不过多叙述技术性、专业性的问题,这样的叙述语言,不枯燥,有震撼力。段落间运用悬念,也是语言上一个重要特色,吸引读者不停读下去。3ei安康新闻网

这篇小说是成功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正如著名作家、陕西人民出版社资深编审张孔明先生评价长篇小说《乡约》所说: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一条线索,传统与现代穿越;两个“场地”,乡村与城镇切换。围绕“乡约”这个古老的话题展开,为振兴乡村、建设新农村,提供了一个积极可行、行之有效的社会模版。小说文字干练,叙事脉络清晰,情节起伏跌宕。整部小说融入故事性、可读性和趣味性。小说既接地气,又通文脉,生活气息与时代气息交融,时代节奏与变革节奏同步,一些情景细节描写如诗如画,一些人物心态刻画惟妙惟肖,多处可见传神之笔,叙事在对话里像春风化雨,故事在绘声绘色里像视频播放,情事在轻描淡写里像蜻蜓点水。小说有散文笔意,即使平铺直叙,也能感受到视觉清新;对话仿佛神聊;貌似漫不经心,实则就像“击鼓传花”,很自然地传递一种人间真情与真意。书中人自可意会,书外人亦可解读,会心一笑,别有滋味在心头。轻阅读,漫品读,字里行间有思考,有人文渗透,有哲理潜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替辉映,社会生态与人文生态交集互补,堪称农业社会“活化石”。小说结尾尤其可圈可点,一种田园生活之美扑面而来,意犹未尽,却戛然而止,给读者以无尽的回味与无限的想象空间。 3ei安康新闻网

责编:殷婷|一审:许安|二审:孙妙鸿
终审:张俊
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