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安康
十年,他们仨成了“村里人”
2025-03-10  来源:本站原创

记者 田丕 通讯员 陈力N3E安康新闻网

从2016年到2025年这十年间,辛华、龙甫林、钱昌维这三位来自平利县的驻村第一书记,如同永不停摆的“乡村时钟”,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将作息调成“村民模式”,用沾满泥土的初心实现为民情怀,他们也成为村民们心中最亲的“自家人”。N3E安康新闻网

从脱贫攻坚的决胜收官,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徐徐展开,正如他们朴实而真挚的话语:“心系群众,就是要时时处处为他们办难事、解难题。”这些带着露珠的故事,不仅记录着“驻村干部”到“自家人”的身份蜕变,更昭示着“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制胜密码,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考卷上,写下了“江山就是人民”的赤诚答案。N3E安康新闻网

辛华:“我们鸦河口村的茶叶真好!”N3E安康新闻网

2月24日,午饭时间,在平利县八仙镇鸦河口村驻村的辛华煮了一碗宽面条,撒上辣椒面、葱花和盐,浇上醋汁,再用滚烫的热油“滋溜”一泼,搅拌均匀后大口吃了起来。这次的面条比往常多了半碗,因为他揪着的心终于松了下来——前一天,他在茶园发现病虫害严重,若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春茶的产量和品质。他立即向县茶叶和绞股蓝发展中心汇报,第二天上午便接到通知:下午将有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N3E安康新闻网

辛华的心终于放下了。N3E安康新闻网

这样的“揪心时刻”,辛华早已习以为常。有一年寒冬,茶园遭遇罕见霜冻,茶树嫩芽奄奄一息。辛华心急如焚,四处打听补救办法,电话一个接一个,仿佛在指挥一场战斗。最终,他带着村民给茶树盖上“保暖被”,并请来技术人员指导追肥,硬是把茶树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N3E安康新闻网

“一进鸦河九道湾,茶香阵阵漫高山。”2016年,西安交通大学派驻鸦河口村第一书记辛华一到村上,便被青山绿水间的茶园迷住了。当地村民自豪地介绍,高山云雾出好茶,鸦河茶汤色明亮、口感高香、回味悠长。N3E安康新闻网

每天下午,辛华喜欢围着茶园散步,看着葱茏的茶树,仿佛绿色的音符在跃动。每逢茶园里有劳作的老乡,他总会停下脚步,聊聊收入,话话家常。N3E安康新闻网

“老乡,茶树修剪时把主枝留着,不剪侧枝,还有修剪时桩子不要留得太长,免得养分损耗。剪口要向侧方倾斜,尽量保留外侧的嫩芽,使发出的新枝向四周伸展。一定要记住的是,剪口要光滑,切忌剪裂,要不然雨水一来,伤口就难以愈合,就会影响茶树生长。”“要得,辛书记说的在理呢。”村民们笑着回应道。N3E安康新闻网

辛华从“茶小白”成长为半个专家,对茶叶的栽种、管护、采摘、加工和品鉴越来越得心应手。每到茶叶上市时节,辛华便泡在茶厂里,严把每一道工序,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整个人都会瘦上一圈。N3E安康新闻网

N3E安康新闻网

从高校到乡村,辛华实现角色转变N3E安康新闻网

因茶相识,以茶结缘。为了解决村上茶叶宣传不到位、经营不规范、销路不畅等问题,辛华结识了平利县八仙云雾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罗显春。两人一聊起茶,便从早说到晚,茶事春秋、人生况味尽在笑谈中。N3E安康新闻网

如今,通过辛华和罗显春的牵头,县镇村共同发力,鸦河口村的高效茶园面积达到500余亩,成为平利县八仙云雾茶业有限公司的优质基地。春茶的单价从600多元一斤提高到800多元。有了优质茶基地的助力,八仙云雾茶业有限公司近年来荣获陕西省茶行业“十佳茶企” “十佳茶品牌”“十佳最美茶园”等多项荣誉,2022年被评为陕西省“专精特新企业”,2023年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八仙云雾茶”2022年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3年荣获“陕西好商标”,并荣登2024中国茶企业品牌价值榜。N3E安康新闻网

“辛书记为我们的发展全力以赴,他的工作态度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罗显春对辛华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N3E安康新闻网

好茶还得靠吆喝。辛华一得空就会拍摄小视频,发到朋友圈,展示山水风光,推荐鸦河好茶。他积极对接第一书记超市,参加农高会、农产品推介会和农副产品进高校等活动,为鸦河茶拓宽销路。“我们鸦河口村环境好、海拔高,生产的茶叶富硒无污染,耐泡味道好。”每次回到西安,辛华都会向同事和朋友推荐鸦河茶,成为名副其实的“代言人”。N3E安康新闻网

2024年7月底和8月初,经过辛华的牵线搭桥,西安交通大学工会分两批组织近200名教职工代表到八仙镇天书峡景区开展暑期职工疗养。疗养期间,辛华还特意安排大家到鸦河口村茶园观光。“看了这么美的茶园,身心都有一种通透的舒适感,也更加相信这里产的茶品质好,喝起来很放心。”化学学院教师胡敏对茶园印象深刻。N3E安康新闻网

驻村的十年间,辛华的饮食习惯依旧简单,但喝茶却“挑剔”起来,以前喝普洱、铁观音、茉莉花,产地不固定,现在只喝鸦河茶。茶到浓时,吼上几句秦腔选段,唱腔激昂高亢、粗犷质朴,感觉血脉都在偾张。N3E安康新闻网

“喝了村上的好茶,感觉无以为报,只有以身许‘村’,为这里的好山好水、乡里乡亲扎扎实实做点儿事情。”辛华说,来到鸦河口村,他在垄垄茶树、缕缕茶香中找到了乡愁的寄托,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努力让鸦河口村的茶叶香飘四方,也让村民们的日子像茶一样越来越香。十年来,在他的积极争取协调下,村里改建了村党群服务中心,新建了健身广场,两座便民桥的落成解决了百余名群众的出行难题。他还为八仙镇中心小学和鸦河小学等学校争取桌椅、图书、文体设施等捐赠和各类助学资金,累计超过240万元。N3E安康新闻网

龙甫林:“我们如果不吃苦,群众就要吃亏!”N3E安康新闻网

“老乡,龙书记在村上工作干得怎么样呀?”N3E安康新闻网

“在村上工作了十个年头了,龙书记的工作肯定干得好呀!如果干得不好,一两年不是自己走了,就是被我们架走了(赶走了的意思)。”在平利县广佛镇冯家梁村三组,村民秦道银一边忙着整理从地里挖出来的独活,准备重新移栽,一边笑盈盈地回答着记者的问题。N3E安康新闻网

秦道银每年种植中药材独活和云木香10亩左右,中国人寿平利公司派驻村上的第一书记龙甫林帮忙联系种苗和销路。除了中药材,秦道银还种植玉米和土豆,养了两三头大肥猪。家人经常劝他年纪大了,没有必要那么辛苦劳作了,但他说人如果闲下来,就会觉得心里发慌。产业路直通家门口和地边后,秦道银的干劲儿更足了,一个劲称赞现在政策好、条件好、干部好。N3E安康新闻网

村上也成立了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每年发展中药材1000亩左右,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N3E安康新闻网

从一个金融干部变成农业“土”专家,龙甫林的秘诀只有一个字——“实”!“工作不做实,就是花架子,我们如果不吃苦,群众就会吃亏。”这是龙甫林在工作日志中写过很多遍的话。他的工作日志本中,记得密密麻麻,走访入户、查看产业、化解矛盾、对接协调……事无巨细,全在其中。N3E安康新闻网

“2025年2月21日,星期五,天气阴。为三组的李大姐帮忙销售腊肉58斤,合计2030元。”李大姐曾是老上访户,龙甫林到村后决心化解这一“老问题”。他说:“‘笨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哪怕是冰冷的石头,时间长了,总会焐热的。”N3E安康新闻网

N3E安康新闻网

龙甫林走访入户N3E安康新闻网

龙甫林不厌其烦到李大姐家里走访,倾心深入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真心实意帮助她。最终,李大姐被他的真诚所打动,一门心思发展产业,通过勤劳让日子发生改变,还成为村上的产业标兵。2022年秋季,李大姐家里玉米大丰收,龙甫林发动驻村工作队员和周边群众给她家里帮忙搬运玉米。N3E安康新闻网

除了“笨办法”,龙甫林干工作也有自己的“巧办法”。他擅长写小品、独角戏和快板书,创作的同时还能上台演出,朗朗上口的台词,惟妙惟肖的表演,深受群众的欢迎。大到大政方针,小到村上发展变化,他都能巧妙融入文艺节目中。“一场酒席花几万,日子咋能过得展?细水长流情常在,勤俭持家是真传。”村民有红白喜事的,他在热心帮忙张罗的同时,劝说村民不要大操大办,能简单办的尽量简办,减轻人情负担,弘扬时代新风。N3E安康新闻网

在覃春杰家里走访时,坐在炉子上的水壶咕咕冒着热气。龙甫林对覃春杰说道:“水慢慢升温,总是会烧开的,日子再难,也会有开花的一天。”覃春杰的丈夫因病不幸早逝,两个孩子正在上学,面对家庭重担,她一时变得手足无措起来。得知覃春杰以前在集镇开过早点铺子,龙甫林劝她在自己家里经营农家乐,并不遗余力为她帮忙宣传,为农家乐介绍客源。如今,农家乐小有名气,越来越多的顾客慕名而来。N3E安康新闻网

龙甫林在全力以赴工作的同时,忍受着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痛的折磨。他开玩笑说,人难免有三病两痛,其实自己的命都是“捡来的”。N3E安康新闻网

2017年9月25日,平利县遭受罕见的强降雨,冯家梁村更是严重的受灾区,咆哮的洪水裹挟着泥沙而来。龙甫林和村干部一起迅速组织危险滑坡地带的村民转移。在完成村民疏散撤离的折返途中,突然遭遇巨大洪流,驾车的龙甫林和同在车里的村主任秦金林刚跳下车逃生,车子瞬时就被卷走了。事后,龙甫林说:“党员干部要始终冲锋在前,越是危难险重的关头,越是接受考验的时刻!”N3E安康新闻网

钱昌维:“南征北战”三个村N3E安康新闻网

2月21日,平利县经科局派驻大贵镇嘉峪寺村第一书记钱昌维刚踏进办公室,手机铃声就响了起来。电话那头,是西河镇段家河村的村民储大妈。N3E安康新闻网

“钱书记,最近还好吧?其实没啥事情,现在村上的干部对我也很好,但我就是最相信你,想打电话和你说说话,感觉心里很舒坦。”储大妈的声音里透着亲切与信任。N3E安康新闻网

钱昌维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2016年,那时他刚被派驻到段家河村。在走访中,他第一次见到了储大妈。她住在一间陈旧的房子里,院坝里满是鸡屎,屋内墙壁发黑,裂缝中透进一线光,冷风不时钻进来。储大妈唉声叹气地诉说着家里的困境。钱昌维看在眼里,心里不是滋味。N3E安康新闻网

为了让储大妈重拾生活的信心,钱昌维经常去她家宽慰她,承诺包销她家的土鸡蛋,并约定她攒够100个鸡蛋就打电话给他。这样,买鸡蛋成了钱昌维常去看望储大妈的理由。不管工作多忙,只要储大妈打来电话,钱昌维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兑现承诺。后来,钱昌维又帮助她家完成了房屋改造。如今,储大妈家的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家庭面貌焕然一新,她脸上也重新绽放出了笑容。N3E安康新闻网

除了储大妈,钱昌维还与段家河村的熊家洪保持着密切联系。N3E安康新闻网

熊家洪早年在外务工时遭遇意外,左腿高位截肢,左手也严重受伤。凭着顽强的毅力,他最终走出了阴影,开始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钱昌维在走访时看到,熊家洪蹲在地里,一手撑着地面,一手用自制的农具除草松土。他把三分多的菜园打理得井井有条,嫩绿的茎叶、肥硕的块根、饱满的浆果,样样长势喜人。N3E安康新闻网

钱昌维始终把熊家洪记在心上,经常与他交流。2017年下半年,熊家洪搬进了交通便利的安置点,告别了老家附近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更让熊家洪高兴的是,钱昌维通过努力协调,帮他装上了假肢。熊家洪逢人便说:“多亏钱书记帮忙,我才能重新‘站’起来!”如今,熊家洪的日子越过越顺,钱昌维也打心眼里为他高兴。N3E安康新闻网

2018年3月,钱昌维离开段家河村,悄悄“转战”到大贵镇淑河村。尽管如此,不少村民还是知道了消息,纷纷给他塞上土特产。钱昌维一一推辞,实在推不掉的,他便悄悄留下现金,算是买下。2022年3月,钱昌维又从淑河村“转战”到同镇的嘉峪寺村。N3E安康新闻网

N3E安康新闻网

钱昌维查看皱皮柑果园管护情况N3E安康新闻网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也是难啃的“硬骨头”。N3E安康新闻网

有着丰富经济工作经验的钱昌维,在驻村过程中始终锚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目标,高度重视产业的培育和发展。N3E安康新闻网

淑河村曾是深度贫困村,由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山大人稀、交通不便,村民信心不足,发展产业困难重重。钱昌维与镇村干部一道,构建起了“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的产业模式,确立了“4个500”产业发展目标,即种植500亩魔芋、发展500亩茶叶、喂养500桶蜜蜂、养殖500头猪。同时,为了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钱昌维争取资金支持,新修公路、油返砂路8.4公里,连户路、河堤路1.6公里,河堤2.66公里,新建和维修桥梁5座。N3E安康新闻网

如今,钱昌维帮扶的段家河村村民汪先友养了100只羊,品种优良,销路不愁;淑河村村民韩纪红养殖了100多箱蜜蜂,这些“精灵”给他带来了“甜蜜”的好日子。N3E安康新闻网

嘉峪寺村凭借光照充足、土壤气温适宜的优势,出产的皱皮柑个儿大、果肉柔软、酸甜可口,具有生津化食、止咳化痰的功效。然而,丰收时节,果农王武弟却望着满树的果子发起了愁。如果不及时销售,一年的努力就会白费。钱昌维拍视频发朋友圈,发动亲朋好友购买,最终王武弟4亩的皱皮柑销售一空,收入3万多元。N3E安康新闻网

钱昌维在一篇感悟文章中写道:“每一次的行走和记录,总能把自己的心境带入宁静的小山村。那里有熟悉的面孔,有山涧溪流和蜿蜒盘旋的村道,眼前的一切都给我带来无限的快乐和遐想,让我记忆犹新,更加坚定信心、秉力前行!”N3E安康新闻网

十年风雨,十年坚守。N3E安康新闻网

辛华、龙甫林、钱昌维不仅改变了乡村的面貌,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更在村民心中种下了希望与信任的种子。他们,是村民们心中永远的“自家人”。他们的故事,正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缩影,体现了为民服务的初心与使命。在这条追梦的路上,他们将继续前行,为乡村的美好未来而奋斗。 N3E安康新闻网

责编:徐思敏|一审:许安|二审:田丕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