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也是基层党建的重要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陕西省安康市委社会工作部把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以健全落实责任体系破题开局,扎实推进机制调整、制度完善,初步建成“统得起”“兜得住”“管得好”工作机制,形成了党的建设与发展相辅相成、共融互促的良好局面。
陕西省安康市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聚焦新兴领域组织形态新、更新迭代快、组织覆盖难、监管单位多等特点和规律靶向发力,初步建成“统得起”“兜得住”“管得好”的工作机制,高标准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覆盖”有形有效,持续强化提升服务水平,铸牢全市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的组织根基。
在岚皋县“初心服务站”内,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正歇脚小憩。岚皋县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突出统筹质效,建强党建工作体系支撑。把构建统筹有力、左右协同、上下贯通的管理体系作为破题开局之举。调整协调机制。迅速调整、实体化运行市县“两新”工委,建立市县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市县“两新”工委今年初分别组织工委委员述职评议,市级述职评议结果书面反馈至委员单位及个人,上报市委、报送市委组织部,作为单位和个人年度考核的参考依据。深化落实相关制度。将新兴领域党建纳入市县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内容,并作为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推行工作通报、约谈制度。市县分别制定“两新”工委、联席会议重点任务清单,推动全市226家新兴领域组织新成立党支部149个。强化保障支撑。增设市委社会工作部事业编制3名、落实党建经费45万元,6个县委社会工作部增设事业编制31名,全市员工3人以上的6028个新兴领域组织分别建立“一企(一社)一档”数据档案。
突出有效融合,赋能非公有制企业健康成长。探索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班子与管理层双向进入、党建文化与组织价值双向联通、党员职工与骨干人才双向培养、党建活动与群团活动双向联动、党建工作与经营业务同步推进、优秀党员与优秀员工同步评选的“四双两同”机制,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紧密融合。组织融合赋能企业管理增效。全市245家企业设立党组织,党组织书记全部进入管理层;136家“五上”企业以党组织为纽带,联系政府部门开展政企、税企、银企党建交流活动。队伍融合赋能企业凝聚职工。着重在经营和技术骨干中发展党员,组织“党员向企业献一策”活动,探索“党员听证会”制度,搭建“员工说事”平台,以党员为标杆引导职工爱岗敬业。价值融合赋能企业行稳致远。依托党组织建设引领新经济组织负责人坚持实业兴市、守法经营。去年,全市新增民营经济经营主体2.9万余户,16家企业获评省级瞪羚企业;1600余家民营企业经营主体踊跃参与2200余个“万企兴万村”项目。
突出夯基固本,推动社会组织规范建设。精准摸排理清“家底”。逐县制定《社会组织名录》,推动清理注销停止运行的“僵尸”组织、无法运行的“瘫痪”组织,甄别确定市本级行业协会商会64个、县级行业协会商会127个,逐一明确行业管理部门及职责。理顺体制抓实覆盖。建立市县“两新”工委履行指导责任、部门党委和行业党委履行领导责任(无对应党委的由“两新”工委兜底代行领导责任)、对口业务或行业管理部门履行具体责任制度。105个无法明确党委领导的全市性社会组织由市委“两新”工委兜底代行党建领导责任。去年以来,新建全市性社会组织党支部46个。优化指导发挥作用。新建5个市县产业协会,引导5个产业链党委健全“红色议事团”制度。安康市茶业协会、安康市富硒产业发展协会授权400 余家企业使用富硒公共品牌;紫阳县修脚协会、平利县电子商务协会以建立标准、开展培训带动会员发展;安康市外贸企业协会累计为23 家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会员单位申请资金785 万元。
突出联系服务,引领“治理变量”持续转化。聚焦新就业群体治“痛点”、降“燃点”。着力凝聚关爱。市委主要领导于今年春节前带头慰问困难人员;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新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情况专题调研;网信、市场监管、交通运输、邮政管理等部门分别召开联系服务新就业群体代表座谈会,面对面听问题、解难题。实施暖“新”行动。持续推行“暖新实事清单”制度,建成158处各类暖“新”驿站,汉阴县把驿站信息加入导航地图,高新区建设“骑手”畅行小区,全市围绕优化工作环境等问题办理暖“新”实事160余件。引导参与治理。把新就业群体工作特点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万顺叫车、易通出行等网约车企业在中高考期间义务接送考生;中心城区60名快递员成立“驿蜂暖心”志愿服务队;市县1400余名新就业群体担任社区移动网格员,通过“随手拍”上传问题线索,帮助游客指路,送迷路老人儿童回家,从“治理变量”转为“治理增量”。
汉阴县:“红色引擎”赋能“链”上聚变
本报通讯员 黄鸿
3月20日,在汉阴县合益固废处置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装载机在原料场和生产车间往返穿梭,将一斗斗煤矸石、建筑废料倒入进料口。这些固体废料经过粉碎、沉降、混合、烘焙等多道工序后,“变身”为空心保温砌块等新型环保墙体材料。“公司现在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这都得益于新材料产业链党委的协调推动。”公司负责人、新材料产业链党委委员于元涛感慨道。
2023年12月,汉阴县立足辖区内38家新材料上下游企业发展需求,成立新材料产业链党委,建立党委委员、链上企业党组织书记或出资人、涉企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常态一月一议、要事一事一商”,重点为上下游企业搭建供需合作平台。
合益固废处置有限公司曾是一家以页岩资源生产砖块的企业。2024年以来,公司因环保不达标面临关闭的风险。在产业链党委联席会议上,产业链党委副书记、汉阴县祥之瑞环保建材公司总经理黎军的一个信息,为于元涛带来转型契机。黎军正为公司每年8万余吨的矿渣处理问题犯愁,如果有人能拉走这些“废物”,那就帮了他的大忙了。新材料产业链党委当即决定“撮合”这两家公司合作。“既处理了固体废料,又有了新的原料渠道,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汉阴县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新材料产业链党委书记徐家俊回忆当时的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
在新材料产业链党委的协调下,于元涛迅速行动,找专家调研论证,外出考察新技术,于当年5月转型投产,现已成为年可处理尾矿粉10万余吨、城市建筑渣土15万余吨的重点企业,公司整体效益相比之前翻了3倍。在新材料产业链党委的牵线搭桥下,2024年以来,汉阴县累计推动链上企业开展合作项目9个,投入发展资金1.6亿余元,共引进急需技术人才12人,帮助6家新材料企业二次创业或产能扩建。
2024年7月,汉阴县推广组建新材料产业链党委这一经验做法,依托汉阴县渔业协会成立水产养殖产业链党委,积极推广生态渔业模式,在全县80余个村建设高位鱼池370余个,发展大水面养殖5300亩,为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打开了新通道。
紫阳县:当好行业“金牌服务员”
本报通讯员 郑晓虎
“过去背着刀具走四方,现在持证上岗有保障。”在修脚门店里,修脚师朱维指着紫阳县修脚协会颁发的职业技能证书,开心地说。修脚是紫阳县的传统产业。近年来,紫阳县大力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带动这一产业“老树开新花”。
2023年1月,紫阳县成立修脚协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行业标准。针对市场上服务参差不齐的问题,协会制定《足部修护技术规范》,将传统技艺转化为可量化指标,还注册了“紫阳修脚师”团体商标,组建“紫阳修脚”培训学校。2023年5月,协会取得国家职业技能认证资质,构建“培训—认证—就业”的直通车。朱维就是协会“订单式”培养后持证上岗的。
2023年12月,紫阳县修脚协会成立党支部。在党建工作中,党支部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连锁门店中设立党员示范店、示范岗,引导党员带头推广标准化服务流程。
更让从业者安心的是,协会建立了修脚师就业维权服务系统。2024年9月,会员单位紫阳胡氏专业修脚房突遭商标诉讼,协会得知后,立即启动维权响应机制,组织知识产权顾问团队前往门店所在地,帮助企业进行商标维权,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了企业的正当利益。“如果没有协会的全程指导,我们是难以应付这种法律纠纷的。”胡氏修脚房负责人宋赞兵说。像这样的服务,协会成立以来已经处理21起了。
随着紫阳修脚产业的逐步壮大,协会又引导会员单位发展修脚足浴用品产业,带动种植中药材25万亩,形成“山上种药、山下建厂、山外开店”的全产业链格局。紫阳人的修脚门店更是开到了海外市场。
“修脚协会帮助群众免费学技术、引导会员门店提高服务,是整个产业链的服务员、协调员,已经成为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紫阳县修脚协会党支部书记贾学平说。
岚皋县:“流动哨兵”呵护美丽小城
本报通讯员 李姝特
清晨的岚皋县街头,网约配送员陈勇的送餐箱里除了早餐,还装着网格员工作手册和应急药品。
这个普通送餐场景,正是该县推行移动网格员的缩影——10名“岚城先锋”网约配送员化身基层治理“流动哨兵”,呵护着这个美丽小城。
车轮上的守护者
陈勇曾在送餐时发现迷路幼童,当时立即放弃配送订单,紧急救助。像这样“异常停留”的订单,在岚皋县有新定义——骑手可以通过“岚城先锋”微信群和网格员APP实时上报紧急情况,外卖平台同步启动“双确认”机制,既确认骑手安全,也确认是否存在治理隐患。
据统计,2024年岚皋县移动网格员上报治理隐患线索30余条,协助化解矛盾50余起。岚皋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两新”工委书记唐子钧说:“骑手长时间在线的特征,补充了传统网格员八小时外的巡查短板。”
流动中的温度计
岚皋县移动网格员的装备箱里都有个“特殊夹层”。晏大兵留着志愿服务的小红旗,李康备着急救包……这些物件记录着一件件暖心故事。
为更好发挥流动红“骑”作用,岚皋县推行“骑手赋能计划”,组织全县50余名骑手培训应急救助、消防安全等知识,让疾驰的车轮“刹一脚”:帮迷路老人寻亲、为破损路面设警示、保管失物……骑手们还自发形成“十秒救助”工作法,不仅不耽误送外卖,还送上了城市的关爱。
机制里的创新力
围绕移动网格员队伍,岚皋县出台系列配套措施,在县城设立2个配备空调、充电、应急药箱等贴心设施且全天候开放的“初心服务站”,设置14个暖“新”服务网点,制定《外卖骑手移动网格员工作职责》,开展“星级骑手”评选。这项机制激发了骑手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全县移动网格员平均每月参与志愿服务10小时,处置事件响应速度提升至20分钟内。
夕阳西下,晏大兵摩托车上的移动网格员标识在余晖中隐隐发光,为秦巴小城带来一抹亮丽色彩。
安康高新区:从“过路客”到“主人翁”
本报通讯员 黄紫莉
“以前送餐最怕手机没电、找不到地方歇脚,现在有了这些驿站,就像有了移动充电站和温暖小家。”网约配送员刘辉指着安康高新区美食街入口处的“聚新驿站”介绍说,“这个服务台能应急充电、加热饭菜,中午还能在这里休息,感觉自己已经真正融入这座城市。”
“聚新驿站”是安康高新区服务新就业群体“三站两中心”体系中的一个载体。近年来,安康高新区针对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构建以“小个专”党建工作指导站为轴心,集成“聚新驿站”即时服务、社会工作服务站专业支持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保障、日间照料中心健康守护等多重支撑的“三站两中心”体系,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充电宝、饮用水、医药箱等10类基础服务,设置“议事角”“读书吧”等特色空间,让“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饮水、累能歇脚”的服务承诺化作真实的温暖。
安康高新区还积极构建覆盖社区、小区、街区的立体化服务网状架构。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也是聚“新”服务总站,提供民生代办、法律援助、技能培训等各类便利服务87项,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让党员骑手找得到“家”。在住宅小区,安康高新区建成以天一铂悦府为代表的“骑手畅行小区”,采取“数字备案+专属通道”等便捷化措施,让骑手们畅行进出;在高新美食街等“骑手友好街区”,22家暖“新”商户推行“爱心优惠”商品,52家拥军商铺制作“崇军套餐”,这些都为骑手们送上了可触可及的实惠。
“我们将紧贴新就业群体需求,纵深推进暖‘新’行动,持续在凝聚服务中下好‘绣花’功夫,让他们在这里更有归属感,真正成为城市的主人翁。”安康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帆说。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报》4月2日 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