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安康
永恒的国士之风
2025-04-07  来源:本站原创

黎盛勇NuF安康新闻网

时间是在44年前,一个风和日丽的3月天的傍晚。安康城南,安康师范学校后的陈家沟地方。那是一片郊区农民集体所有的桃花林。独自坐在绿毯子样开着淡紫色碎花的婆婆纳草地上,我像一个穷汉,突然间捡到了宝贝。手持文选教材里,孙犁先生一篇颇合胃口的温情文字名字叫《红棉袄》:他带着一生打摆子病的小战士夜宿一老乡家里,因为被子又破又薄,家里16岁的小姑娘干脆脱下自己的红棉袄给战士盖上。故事仿佛一束夕阳之光,瞬间照亮了青春的星空。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哦,文学作品原来可以这么写呀?不加修饰的客观描写人物、对话、景物。看着就像看电影,自然轻松的,就直接把人带入场景中了……要这样子写法,岂不是自己也可以把生活中的故事写出来吗!NuF安康新闻网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不久前的一次朋友聚会时,因为我这比较小众的姓氏,引起一位在座某出版社老出版家韩先生的兴趣。席间,他滔滔不绝地说起了孙犁。而话题的缘起,居然是小说《铁木前传》里的人物,木匠“黎老东”。这让他在席间有了一位具有“共同语言”的倾听者。他说用现在的话说,年轻时候,就是一个狂热的“孙犁铁粉”。大学优秀等级的毕业论文,是评论《铁木前传》的。最后,我们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坛,孙犁先生,为人最是低调,他不在乎文坛的是是非非,也不在乎评论界说家长里短。他原是带着一定文艺理论功底进入创作的,故他的作品,才百分百的不枝不蔓、诗意又干净。他是受鲁迅影响比较多的作家,他写根据地、解放区的农民,写他们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对子弟兵亲人般的爱,延续和开拓了鲁迅所开创的乡土题材,写了生活在根据地和解放区坚定跟着党走的具有新思想的新农民。在文学史上,他可以说是以一个短篇小说《荷花淀》,几乎奠定了自己崇高的文学地位。而且,这个位置一直以来都很显赫!而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在塑造多样个性人物方面,在思考农民问题的深度方面,成就和柳青长篇小说《创业史》差不多突出。这篇《铁木前传》,堪称新中国中篇小说的范式之作,是当代中篇小说的发轫之作。NuF安康新闻网

有朋友曾经说他从我的收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大地上的灯盏》里的记人散文《职业猎人》里,从去年发表在《安康日报·文化周末》上一篇纪实散文《草甸露营》里,能看到我是受到孙犁先生影响的。这个说法,令我感到欣喜的同时,又觉得非常之惭愧。之所以这么说,是年轻的时候,一度确实是遍读过孙犁先生作品。可以说,是孙犁先生作品的“铁粉”。而就我后来跟文学若即若离的关系来说,仍然只是个文学的业余爱好者角色。年轻的时候,曾经确实作过一段时间的文学工作。在文化馆,写小说、写散文、写戏剧、写歌词、写曲艺作品,干过两年油印文艺刊物的编辑。但90年代初,见著名作家路遥病逝、单位一同事因为家庭负担太重,无钱治病早逝,遂断念停薪留职下海干过三年。再回头,干脆去干了语文教研、文化行政和旅游工作。后来发表在报刊上一些所谓散文随笔作品,多是为推介我们处于起步阶段的旅游工作,是工作日记的延伸。自己思量着为挖掘传播地方的旅游资源而写的。充其量,是属于给未来导游解说提供的景区景点介绍、亦多地域历史资料挖掘。作品数量虽不少,但自感尚不足够得上文学的台面。NuF安康新闻网

准确地说,我是在比较多地读过孙犁作品后,受到他诗情画意的、质朴素净风格的影响后,自然而然地打上了一些他印记。而孙犁作品于我的影响,则更像是一种精神图腾。他的创作思想,指导了我的作文和做人。先生对我是如一种宗教教义或者文学教父的存在。这种影响,是如影随行地深植骨髓。NuF安康新闻网

从一篇作品而爱上他,20世纪80年代初,我狂热地搜罗并读了所能见到孙犁的所有作品。先是收在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现代散文》里写一个农民的《邢兰》,他貌似猥琐、瘦弱,但他是看到了在中共领导的解放区的光明前途,他有了改变命运的希望,才不分白天黑夜地热心于抗日事业;《相片》里的女人,执意要把自己从《良民证》上撕下的在敌人刺刀下被迫拍摄的照片寄给丈夫,以此激励丈夫的杀敌决心。之后,是诗一般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芦苇荡》《藏》,再就是《芸斋小说》和十部散文随笔集,再就是《孙犁文集》。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还从废品收购站捡回一本作家出版社初版的《文艺学习》。NuF安康新闻网

买到他的文集是1983年,那时候我已经毕业在乡村小学教书。当年我们陕南巴山腹地农村交通很不方便。我所处的乡村,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的大秋山里。一个晚秋晴朗的周末,与一位同事,徒步八十多华里。直到天黑时分,我们才走到邻省湖北竹溪县。我有个习惯,凡到一个新地方,必进书店买书来作纪念的。次日逛街,在竹溪县新华书店,我见到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整套石绿色封面的五卷本《孙犁文集》和一本《孙犁作品评论集》,如获至宝。那时候,月薪只有34元,我几乎是倾囊而出,买下了这套书。出门一趟,别的啥都没买,当我一包书背回学校,几个当地的同事都觉得是好稀奇好奢侈的事情。NuF安康新闻网

那年月,夜晚照明还没有电。偏僻乡村的冬天是寂寥的,冬夜则更甚。年纪二十出头的我,在整个冬天里,在一间不足八平方米的土墙房子里,就着玻璃罩子的煤油灯,熬夜细心读完了厚厚的五卷先生的文集。透过那一百多万铅字,我想,我是清晰地读懂了一位由乡村小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的红色作家、一位热心扶掖文学新人的编辑家、一位温厚静穆、正直善良、多才多艺、生性孤清、个性孤僻的长者。NuF安康新闻网

我牢牢记下先生的教诲:“作文难,做人更难!”先生说:“你要感觉名利老是在诱惑你,就写不出艺术品”。先生说:“人之一生,或作家之一生,要经受得清苦和寂寞”。这些话,一直在警示着我,被我奉为做人作文的至理名言。因此愈加敬重先生的人品和文品。先生的作品,素净、清新、自然而真切,没有雕饰的痕迹和架子。字里行间,无不折射出先生高洁的人格魅力。读先生的作品,能使我在烦躁状态中宁静淡泊,心态平和,从而摈去杂念,远离对利益追逐的烦扰,淡化对人对事的戒备、消释苦恼,从而达到心地的纯洁、静化、释怀。悟先生的作品,我知道必须写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真心的话,而不必去追求花里胡哨的套话、假话、空话。NuF安康新闻网

个人对孙犁作品的看法,愚认为,在整个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上,孙犁先生是绝对不朽的。他是用他的全部创作实践,还原了一个事实真相:作品的文化价值,就是作家人格的社会价值。他用作品向今天的人们证明或者是讲述了一个真理——无论什么题材的作品,都准确地传达着历史的真实面目,都是和作者客观公正的价值取向和作者的良知、处人待事的人品标准是高度一致的。NuF安康新闻网

孙犁先生离开文坛23年了。翻查日记,在2002年7月13日写着:“说实话,听到前日孙犁先生病逝的噩耗,我内心里很平静。不知道为什么,对一位自己崇敬人的离世,我竟会这样的漠然!思来想去,只是觉得,过去,他远在津门,我无缘造访,但在我心里是真正惦念着他的。他辞世了,但他在我心目的地位,不曾有丝毫的动摇!更何况,我相信,他的作品,远比其血肉之躯的生命,更具活力。若说先生是不朽的,那么先生的作品,更是一座高山仰止。在心里说,您要叫我说出一句‘愿先生的在天之灵永远安息!’这类人云亦云的套话,先生的在天之灵也一定是不爱听的哟!”NuF安康新闻网

赏读孙犁先生文章,读出的是先生身上山高水长,传承着的一派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中华古君子之风,是长者之风,是永恒的国士之风,值得我们永远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NuF安康新闻网

责编:殷婷|一审:许安|二审:田丕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