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天
作家陈德智先生33万字的长篇小说《乡约》,是继散文集《追影记》之后的又一部文学佳作。因为文学素养深厚,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丰富的知识储备、敏锐的洞察力、持续的学习能力和坚韧的创作态度,其不断加速度地创作出具有社会效益和文学艺术双重价值的力作,实在令人艳羡。
长篇小说《乡约》描述的是一个位于中国西部、汉江流域的偏僻县份,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交融的地方——信县。那里正在经历一场以工业化、城镇化为主导的急剧变革。在激荡的21世纪初期,由于发生了一起进城拾荒农民“粑粑婆”王平银捡拾巨款,送还失主的新闻事件而名声大噪。《乡约》便以此为故事开端和线索,展开信县跨度10年风起云涌的时代画卷。信县也乘着媒体炒作的热度,顺势而为,将诚信置顶,徙木立信,强化村民自治,完善村规民约,开展信用县创建活动,掀起一场全方位诚信建设浪潮。
由于粑粑婆王平银拾金不昧诚信举止的广泛扩散,诚信政府释放出来的言必行行必果的投资环境,矿业的重组,库河水电开发,新型建材业异军突起等等,一批批外商大冲着信县的信誉而来,为信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信县由此形成了具有有力支撑的工业强县格局。同时,在基层治理中,以诚信建设为引领,坚持“新官要理旧账,还债也是政绩”的理念,“狠抓收入挣钱还债,严控支出挤钱还债,清收债权以债还债,以奖代补激励还债,强化约束杜绝新债”,不断为基层解困,使其轻装上阵,放手工作,信县上下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然而,由于大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人事的更替,信县的班子调整,新任县委书记白世伟上任伊始,就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权谋,将四大家领导召集在一起,自带酒水,在食堂搞了一个“鸿门宴”。在这次宴席上,他改变了信县长期以来奉行的喝双不喝单,只喝两杯不喝一杯的地方民俗,变为喝单不喝双,以此次强化他至高无上的权威。乘着酒兴,他开始高谈阔论执政思路,开宗明义要推广领导小组制度,自认组长,以此架空县上其他主要领导,特别是架空县人民政府领导。接着就实施联席会制度,由于联席会的参会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党政部门和工作领域,自然演变成了信县县域重大事项的实质性决策、执行机构。
白世伟在县委常委会上提出了所谓的“四一四”发展战略,其中的四大就是“经济发展大跨越,城市面貌大改变,精神文明大提升,干部作风大转变。”这四大的核心就是大干快上,使信县在全省经济指标考核中名列前茅,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标杆,从而全面否定了信县“稳中求进”的发展基调,将过去“还债是政绩”的理念变身为现在“举债是政绩”的理念。处处拔高指标,强调数字出政绩。他的口头禅是:“整,大胆整。”结果,整出了一大堆劳民伤财的大项目。在农村盲目发展以推销种子为目的的芍药产业项目,造成农民致富产业的虚化和落空。在村委会的室内墙外,挂满了层层叠叠的标语和口号,把基层有限的精力和资金都用在虚拟的宣传上。强行上马不在规划之列的绕城干道和不属于地方事权的公路干线,重新形成了县域的巨额债务。熊小发等一批企业也在巨额利润诱惑下,盲目跟进城市扩张,急急慌慌在洄水湾开工了大型综合开发项目,其烂尾的结果可想而知。
改革发展当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由于信县发展思路变轨,政府的盲目投资造成债台高筑,企业的盲目投资造成民间高利贷失控,发展陷入低谷。期间不断出现的熊小发恶意欠薪和欺诈行为,周大利的越级上访和恶意讨薪,不断透支信县的信用资源,又把信县的诚信打回原形。因巨额债务导致的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三角债,让政府陷入既化解信访又制造信访的怪圈,信县由此大起大落,由盛转衰,再次深陷四面楚歌的债务危机包围圈中,原班子领导都有一种渡劫重生后的逃生愿望。《乡约》把“诚信则立,不诚则废”诠释得如此明白,正如作者所说:《乡约》试图通过这个起伏跌宕过程的具体展开,来解析“县格如人格,诚则兴,不诚则败”这个浅显的道理。这也可以被称为信县在时代洪流中的成长规律。
《乡约》深深扎根于信县的乡土和当代社会洪流之中,它以小说主人公——卢志濂的人生轨迹为坐标,再现了当代一段充满活力又历经曲折的县域政治生态。写作上采取前后对立、正反对比的手法,而且这种对立和对比打破了某些小说固有的“先邪后正”的逻辑思维,故意通过“先正后邪”的脉络,将重大事件一一呈现,让读者阅读前面断然猜不到后面出人意料的结局。
由此,作者在作品里关注时代发展的忧虑与警醒,都透出一股股善意的提示和正义的力量,彻底来了一次突破自我的化蛹成蝶。同时,小说的宏大骨架,在故事的脉络中,以汉江和库河为轴,在信县南北两山各安排了一条河、一个村的场景,搭建了一个蕴藏着强大的转进重生能量与希望的山城舞台,通过叙事场景波澜壮阔的描摹,把乡约固本,诚信润民的内涵与外延全景式展示,由此形成了一组具有传承链的道德高地和精神丰碑。
正如作者所说:以乡约文化作为全书的灵魂, 提线牵偶式的布局方式, 旨在揭示隐藏在现代人群诚信背后的一个深层次的遗传基因,也可以称之为“密码”。这个“密码”,就是从遥远的周朝,一路传承、瓜瓞绵绵的中国乡村乡约制度、乡约文化。这种乡约制度和乡约文化,以协商、订立村规民约的方式,促进村社邻里之间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这种中国独有的乡村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制度, 历经各朝各代的传承、补辑,虽然形态叫法不同,但崇德向善、互助约束的特性并没有因时代的变迁而有大的变动。直至今天,它仍是乡村社会的根基,是载入国家宪法的基本政治制度;仍在乡村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毫无疑问,乡约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人群体性格和道德养成中占有基础性位置。
《乡约》既有把官场小说上升到伦理小说的延展,也有把文学作品上升到哲学作品的高度,但又不陷入伦理说教的枯燥和哲学诡辩的窠臼。作品里,作者将小说的元素充分运用,深厚的散文功底得到了尽情地释放。那“俯瞰汉江风光和县城全景,只见浩荡的汉江像一条巨龙,穿越秦岭巴山之间的谷地,从西边蜿蜒而来,又朝着东方浩荡而去。再看那库河,从北边极远处的绵绵群山里逶迤而出,像一条玉带,又似步态轻盈的少女,飘飘洒洒,摇摇曳曳,款款而来,在信县县城东边汇入汉江。”一股浓郁文学艺术的气势便喷薄而出,让亲切自然的乡土气息徐徐散发。
幽默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它能迅速打破隔阂,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亲和力和趣味性。小说中以增强可读性的诙谐语言,比比皆是。副省级领导在省城西洽会招商展位上望着“凤眼骨感,袅袅婷婷的‘贵妃’”,对县委书记王卓成说道:“这么靓丽,你能确定她不是褒姒吗?”王卓成快速反应道:“当然不是啦,领导明鉴,我们这是清一色的温良恭俭让。”都让作品呈现出饱满的文学文艺因子。
文学的力量在于它能触及我们内心最深处,让我们看到生活的复杂和残酷。尽管题材沉重,但整部小说提醒我们,关注社会问题,用文学去映照世界。特别是作品的结尾:“卢志濂陷入工作环境恶化、精神导师张修调走、灵魂伴侣李白云黯然离开的多重烦恼之中。卢志濂被夹持于传统道德与现代浮躁之间,精神陷入极度苦闷与空虚。他与李白云道别的地点,是桃花源般的留侯村。茫茫原野、微微落雪中,失态失魂的卢志濂,远远望见一袭红衣的李白云,形单影只伫立寒雪。此刻,同样形单影只的他,一如这白茫茫大地,唯余茫茫……”描述得如此空灵和凄美,散发出一股淡淡的哀愁和相思,为这部作品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而在这个空间里,不难想象作者又在强烈地期盼着“还债仍是政绩”那个时代的重生。
作家将小说命名为《乡约》,以乡约文化作为全书的灵魂,通过信县拾金不昧的王银平以及见义勇为舍身抢救落水儿童的少年英雄、孝敬长期瘫痪在床公婆的好儿媳、靠打工微博收入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农民工、诚实守信艰苦创业偿还已故父亲巨额债务的打工仔等这些当代乡约文化典型实例片段的展示,把乡约文化和乡约精神,作为这部小说从头到尾、一以贯之的一条主脉,来诠释古老乡约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运用,其鲜明的道德立场,没有任何恶意地直击社会痛点热点的尖锐,不言而喻地释放出主题表达中诚信为本的强烈愿望。
在现实生活中,《乡约》就是一面照见生活本真的镜子或者瞭望台;它映射出形形色色不诚信丑恶行径的活蹦乱跳。不信,大家可以带着《乡约》的检索功能来查看:少数人骗取低保还当着荣誉庆贺,偷税漏税还当着本事炫耀,马路碰瓷结果无限美好,借贷不还摇身变成富豪,工作造假却大受表扬……总之,弄虚作假都获取了暂时或者短暂的超级回报。
在倘若放在人生的长跑路上回望细察,缺乏乡约精神或者道德的制约制衡,这将如同失去罗盘的航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迷失方向,乡约精神和道德准则始终是维系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坚定基石和支柱。从现实社会层面讲,《乡约》就是对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诚信实践的文学化剖析,他清楚地告诉我们:“乡约”虽然是中国古代乡村社会中形成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以及促进村社邻里之间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自治制度或规约,是中国独有的基层治理制度优势。
毫无疑问,乡约文化还清楚地表明:诚信不仅仅是公民个人层面的道德要求,更是社会和政府层面的共同要求,在政府、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中,任何一个层面都不可缺失,否则,就沦为肢体残缺的“瘸子”,变为拉裂社会和谐的毒瘤。所以,这部小说还有具药理效果和教科书的功能,会让诚信者读得酣畅淋漓,让读者在阅读中源自内心深处对诚信的尊重和最朴素的责任感,在信义缺失中为人们点亮希望的灯火,这让我看到了“诚信立身,信誉立业”的一面面曙光。
此书的内核是“乡约”二字,此书释放的意蕴也是“乡约”二字!有心的读者一定能从中读到与自己心灵共鸣的高山之声、旷古之音。笔者不是自吹,按照诚信指标测算,应该堪称是“读得酣畅淋漓”的那种类型的人。所以,我为《乡约》点赞,我点赞它鲜明的主题意义,由此,我要吟诗一首:诚信无价,品质高贵;诚信似山,沉稳庄严;诚信如河,执着向前;诚信若光,照亮人心。诚信为泉,是洗清你职业节操的珍珠泉;诚信为玉,是带给你洁白无瑕的羊脂玉;诚信为花,是送给你芬芳吐香的玫瑰花;诚信为光,是引导你走向未来的信号灯。
因为诚信,人类长河文明悠长,精彩不断;因为诚信,生命之舟得以远航,尽显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