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积极探索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路径,将孝义善举培育工程作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实践、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和深化拓展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大力弘扬孝义文化,持续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动孝老爱亲、尽忠报国、重诺守信、见义勇为等孝义善举、家国情怀成为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精神追求和行动自觉,推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夯实根基、提升质效,为聚力建设幸福安康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一、背景内涵
安康市大力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成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抓手,取得显著成效,陈规陋习明显改变、群众素质明显提升,城乡社会风气实现根本好转。新民风建设实践经验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入选《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全国脱贫攻坚先锋》。孝和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强调“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孝”主要倡导孝老爱亲、知恩感恩,引导群众坚守尊老敬老、行孝尽孝的伦理道德,义不逃责、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义”主要倡导以义待人、仁义至上,引导群众坚守以诚相待、以信为本的良好品质,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的善行义举。
安康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建设崇德向上幸福安康的实施意见》,实施理论武装铸魂、优秀文化传承、孝义善举培育、文明建设提质、以文塑旅增效五大工程,大力弘扬孝义文化,深化新民风建设,将其作为抓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生活化、具体化,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群众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形成“讲孝义、崇正义、尚忠义、重信义、明大义”的良好社会风尚,努力把安康文化软实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二、主要做法
(一)开展宣传教育行动,推动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挖掘孝义文化内涵,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广大群众礼敬孝义文化、弘扬传统美德,不断提升群众思想道德水平。全方位深入挖掘。注重从安康历史名人、文化遗产、民间故事以及道德模范人物、身边好人等优秀群体中发掘孝义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宣传阐释、教育普及、文化传播等活动,为根植孝义文化、践行孝义善举提供了丰厚沃土和精神滋养。立体式开展宣传。实施制作一部孝义文化宣传片、制作一批孝义文化公益广告、整理一批孝义文化家风家训、推出一批孝义文化宣传标语、编制一套孝义文化乡土教材、创作一批孝义文艺作品等“六个一”工程,开展“孝义善举·幸福安康”宣传宣讲1200余场次,孝义文艺展演1600余场次,创作孝义文艺作品300余部,刊播孝义宣传标语、公益广告3.5万余条次。分众化进行引导。紧扣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学生等重点对象,将孝义文化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育培训课程和干部廉政教育内容,融入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等教育各环节,示范引领孝义新风尚。
(二)开展实践养成行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空洞的说教、而重在实践共识的培养。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重在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倡导日常孝行。围绕“孝老爱亲”,从人人可为的孝行善举抓起,倡导开展带父母做健康体检、陪父母锻炼身体、为父母开展防骗反诈及安全防范宣传、教父母使用智能产品等形式多样的“感恩尽孝”行动,给予老年人生活上的照料、心理上的抚慰、亲情上的陪护。做实文明实践。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开展“怀感恩之心·做孝义之人”“文明有我·幸福安康”文明实践和“文明有我·凡人善举”推选宣传活动,广泛动员各类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公益组织、青年组织、志愿组织、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便民服务、养老助残、扶危济困等志愿服务1.2万余场次。深化志愿服务。健全包联部门结对帮扶机制,落实“五同”工作机制,深化“双报到”制度,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社区开展助老爱幼、扶弱济困、善行义举等公益活动1400余场次,形成互助友爱的社会风尚。
(三)开展道德评议行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赋能基层治理。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基层治理体系,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结合,让思想政治工作与基层治理实现良性互动。完善“一约四会”。紧扣新民风“四有两降两提升”评价体系,按照“组织规范化、活动全覆盖、新风成主流、群众都认可”标准,各县区、镇办指导村(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1200余条(次)。细化道德评议。发挥村(社区)道德评议会作用,围绕不孝不义不诚、违反公序良俗等问题,突出“说论亮”关键环节,构建“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行孝践义道德评议规范化工作体系,累计开展道德评议4500余场次,评议正面典型800余个,帮教转化负面典型50余例。坚持扬善惩恶。对评议出的各类孝义先进典型通过善行义举榜、事迹报告会、宣传栏展示等形式褒奖表扬,引导形成见贤思齐、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对虐待父母、欺诈无信等行为加大曝光力度,采取“一人一案、一事一策”等方式,帮助其转变思想,自我转化。
(四)开展风尚引领行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深化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学习宣传,探索完善先进模范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把榜样力量转化为群众的生动实践。选树先进典型。按照有实践载体、活动阵地、服务项目、评价体系“四有”标准,建设各类孝义文化示范点240余个。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孝义之星”“孝义之家”选树宣传活动,累计选树宣传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孝义之星”“孝义之家”等先进典型3200余人次,让各领域各行业各层面都学有榜样、比有参照、赶有目标。健全激励机制。健全礼遇关爱孝义善举先进典型长效机制,围绕节庆活动、走访慰问、医疗保健、劳动就业、子女教育等方面,进一步细化激励关爱措施,褒奖孝行义举,引领崇德向善,树立好人好报、德行天下的价值导向。加强诚信建设。广泛开展“诚信为本”主题宣传教育,加强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治理,选树“诚信企业”“诚信个人”等各类先进典型1800余人次,曝光失信被执行人210余名、失信经营主体30余户,推动全市上下重规则、守契约、讲信用。
(五)抓实“六项建设”任务,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重点领域全面覆盖。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对象,创新开展“孝义机关、孝义校园、孝义乡村、孝义社区、孝义企业、孝义家庭”六大建设,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以孝义文化建设提升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各领域质量和水平。孝义机关建设。将孝义文化纳入干部教育培训、集中学习重要内容,融入部门业务工作,引导党员干部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孝义校园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孝义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打造“德润安康”教育品牌。孝义乡村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培育文明乡风,推进移风易俗,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化乡村文化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孝义社区建设。以助老扶幼为主题,积极探索挖掘孝义文化实践载体,打造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推动孝义文化在社区深入传播和广泛实践。孝义企业建设。将孝义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员工管理全过程,引导企业员工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助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孝义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大力弘扬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睦邻友善等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
三、工作成效
一是打造特色实践品牌,让思政工作更有“亮度”。各县(市区)各部门积极创新培育载体,强化活动实践,培育形成汉滨区“邮爱为您”“医路有我”“孝有泸康”,石泉县留守老人、特殊群体“三色管理”,旬阳市“孝义银行”,宁陕县“爱心生日会”,岚皋县“睦邻之家”等孝义品牌项目40余个。通过聚焦群众需求、党员干部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的文明实践活动,赋予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更多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是创新工作推进机制,让思政工作更有“力度”。聚焦孝义善举培育,完善教育引导、新风引领、文明实践、成果评价、工作保障“五大体系”,落实“五轮驱动掀热潮、五级联动促落地、五个融入上水平”工作机制,有力有序推进重点任务落实。汉滨区制定孝义文化建设工作指南,旬阳市建立清单管理、联系包抓、季度评价三项制度,石泉县建立督导考核、领导包抓、典型评选、学习交流四项机制,等等,通过以上率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推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落细落实。
三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让思政工作更有“厚度”。坚持孝义善举培育与文明建设提质两大工程深度融合、相辅相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深入宣传贯彻《安康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开展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1.6万余场次。2023年以来,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3人(组)荣登“陕西好人榜”,选树宣传“凡人善举”典型128人次,培育形成讲文明、有公德、守秩序、树新风的社会新风尚。
四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思政工作更有“深度”。将孝义善举培育与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结合起来,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我们的节日”“博物馆里过大年”等活动1.2万余场次,开展优秀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景区3500余场次,充分发挥传统优秀孝义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用。
五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思政工作更有“温度”。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深化拓展“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持续开展道德评议、依法治理等“六大行动”,倡导“崇德尚礼、宽容礼让、重诺守信、睦邻友善”,对缠闹扯皮、蛮横霸道等不和气、不宽让现象采取“说论亮”道德评议方式,促进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化素养和法治观念。全市6镇17村获评全国、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安康平安建设满意度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
(陕西省政研会供稿,作者:中共安康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