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亚域
今年以来,安康市紧扣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任务部署,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强力落实“七个加力提效”,县域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全面提升,全市县域经济实现“开门红”。
全域旅游蓬勃发展
宁陕县以“春来早”为主题,开展了2025年“迎新春”欢乐奔跑、梅韵川情·戏韵新春”“梅香鼓韵·民俗新章”、梅苑集市、秦岭春早·遇见“梅”好等42场“文旅+美食+体育”系列体验活动,推出子午梅苑万亩梅花竞放、汉服游园、古筝雅集等“游园看花”系列活动短视频,单日最高接待量达3.2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并登顶抖音平台安康市吃喝玩乐景点人气榜。
岚皋县打出政策组合拳,串联杨家院子省级旅游度假区、巴山大草原等景点,举办2025“我们的爱”雪地合唱狂欢演歌会、“巴山秋池·雪趣迎新”新春趣味运动会、雪地项目展演、特色冰雪吊罐宴、“冰雪造浪”电音节等大型活动,借助全网平台发布岚皋文旅视频2400余条,“冰雪嘉年华”“光影灯会”等相关话题总播放量高达1.28亿次,累计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8%。
聚焦“世界凤堰、中国三沈、陕西双河口”定位,汉阴县成功举办国家体育总局“体旅融合示范工程”的陕西农信杯·中国汽车登山锦标赛(汉阴站),吸引了来自全国及海外的400余名顶尖车手、千余名车队成员参与其中,以“国潮文化赋能+数字传播创新+跨域产业联动”的三维突破,在凤凰山119个极限弯道间,开辟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赛道,其独创的“赛事IP+非遗活化+数字营销”模式已纳入《陕西省“十四五”文体旅融合发展规划》典型案例,以国家级赛事撬动“文体旅商”四链融合新范式。持续举办“乐GO汉阴”商贸展销、“乐食汉阴”富硒美食品鉴及“乐享汉阴”“乐驾汉阴”“乐游汉阴”文化旅游体验活动,串联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凤堰梯田及双河口古镇、双乳千亩荷塘、盘龙桃花谷、君科玫瑰园、牡丹花遇湾等景点,形成“赛事+生态+乡村”的立体旅游网络。
特色农业提质升级
新茶煮雨迎佳客,一壶山水待君斟。3月27日,“硒韵安康春 茶香满秦巴”2025年“安康富硒茶”春茶开园活动启动仪式在白河县宋家镇双喜村歌风春燕现代农业园区成功举办。白河立足资源禀赋,不断壮大茶规模、提升茶品质、擦亮茶品牌、融合茶文旅,聚力推动茶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目前白河已累计建成生态有机茶园10.5万亩,培育规模加工企业44家,开发茶饮产品四大类32个,斩获国内外各类奖项102个,获评“全国优质富硒茶产区”“重点产茶县”等殊荣,白河绿茶、红茶先后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歌风春燕茶园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茶旅融合已成为该县的绿色产业、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
宁陕推出“秦岭山货大集”“梅苑集市”,挖掘“秦岭山珍宴”,将冷水鱼、野生菌菇、时令野菜等特色食材标准化,配合“山珍带货直播”,让腊肉、蜂蜜、豆腐干、锅巴等特产销售额同比增长3倍,强力带动农民增收。宁陕县实施农林产业三年倍增计划行动,“宁陕蜂蜜”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梨子园猕猴桃、秦智核桃油、青龙香菇、玉海香菇获全国特质农品认证。
3月29日,2025中国紫阳富硒茶开园仪式在向阳镇富硒茶观光园举行。近年来,紫阳县始终把富硒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首位产业,紧扣特色农产品县功能定位,坚持“五茶并举”发展思路,持续做优茶产业、做活茶文化、做足茶科技、做大茶市场、做强茶人才,着力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目前,紫阳茶园面积26万亩,茶叶年产量突破1.2万吨,带动12万茶农增收。
项目建设攻坚提速
旬阳运用“传统+现代、当前+长远、现实+虚拟、实体+数字”的“四+”思维,采取“专业操刀、专家指导、专项策划、专班推进”的“四专”模式,组建了全市17个重点项目谋划专班,聘请了24家专业机构,抢抓中省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券等政策机遇,结合旬阳资源禀赋,围绕7条重点产业链,狠抓项目谋划储备。先后召开20次项目谋划调度推进会,共谋划各类项目400余个,超5亿元项目20余个。已纳入安康市级重点项目88个,总投资226亿元,年度投资145亿元,其中产业项目61个、占比69.3%。
汉阴县抢抓“中国秦岭自驾第一县”品牌热度,以赛招商,举办“乐投汉阴”招商引资推介活动,成功签约加工制造、生态旅游、农业养殖等10个延链补链强链产业项目,签约总投资达11.2亿元。其中引进的天石汇汽车运动文化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亿元,总占地100亩,涵盖酒店、宴会厅、卡丁车训练中心及赛车大营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作为全市县区中率先建成的五星级酒店,将成为独具特色的文旅网红地标,作为汽车文化主题的头部项目,还将带动一系列与汽车和运动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落户汉阴,将为汉阴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平利县早谋划、早部署,认真研究承接国家和省市出台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县级富硒产业、工业、消费、就业、生态旅游、房地产等6个方面配套政策,并制作成开年“政策大礼包”短视频在春节期间广泛宣传,加力推动惠企惠民政策直达快享、落实落地,持续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