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安康
轮椅上的她,在荒山上建起“桃花源”——“全国自强模范”李丹的逐梦之路
2025-06-11  来源:本站原创

记者 孙妙鸿 刘渊 实习记者 郑卓RPq安康新闻网

5月16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RPq安康新闻网

来自汉滨区关庙镇的“全国自强模范”李丹,身着整洁的白色衬衣,被工作人员用轮椅缓缓推进人民大会堂——这一刻,她28年拼搏与奋斗终得抵达象征最高荣誉的“云端”。RPq安康新闻网

RPq安康新闻网
李丹与部分受表彰对象合影RPq安康新闻网

RPq安康新闻网

作为安康市残疾人创业就业的标杆,李丹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业绩。她将300亩荒坡变成了“桃花源”,通过电商直播把“甜蜜”送向全国,为20余名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此刻,胸前鲜艳的大红花似有千斤之重,让她忆起第一次见到那株石缝中幸存的黄桃苗——同样是生命的倔强,同样承载着希望。RPq安康新闻网

RPq安康新闻网

残缺的根系:在关爱中汲取向上的力量RPq安康新闻网

1997年的秋雨,如一张细密的网,笼罩着汉江岸边的一栋土坯房。7岁的李丹蜷缩在屋内,望着父亲李增义爬上屋顶,用破旧的油毡艰难地修补着漏雨的缝隙。为了摆脱贫困,也为了给因多发性神经炎导致双腿残疾的女儿一个更好的未来,父亲毅然背起她走进荒山,带领全家开启垦荒的艰难征程。RPq安康新闻网

当父母在嶙峋的荒坡上挥汗如雨、抡镐开荒时,小小的李丹便趴在地上,用捡来的树枝一遍遍描画她心中的桃树,身下的黄土被她小小的身躯焐得温热。RPq安康新闻网

“那时候我和‘麻子’赛跑,它总故意让我半截。”抚摸着褪色的狗项圈,李丹眼底泛起笑意。那条叫“麻子”的大狗曾是她最忠实的伙伴:暴雨夜一人一狗挤在草垛里取暖,酷暑时共饮荷叶盛的泉水。RPq安康新闻网

RPq安康新闻网
李丹在桃园RPq安康新闻网

RPq安康新闻网

身体的残疾,让李丹的童年与校园无缘,但她对知识的渴望,却如荒原上的野草,从未因环境的贫瘠而停止生长。在那些与群山为伴、与孤寂相守的日子里,她给叽喳的山雀讲听来的故事,对着潺潺的溪流诉说心底的秘密,把父亲从废品收购站淘来的《新华字典》翻得书页卷了边。RPq安康新闻网

13岁那年,父亲砍下山间青翠的竹子,为她精心制作了一副简易的拐杖。从此,通往桃园的山路上,便多了一串串深浅不一、却执拗向前的印痕。RPq安康新闻网

2008年,二哥大学毕业,带回了一台笔记本电脑。这扇小小的“窗户”,让李丹第一次窥见了山外五彩斑斓的世界。她攥着积攒了三年的“积蓄”走进了电脑培训学校。每天清晨,当她艰难地挪到教学楼楼梯前,总会有同学笑着迎上来:“姐,今天轮到我背你上去了!”那些尚显稚气的少年,会准时出现在每一层的楼梯转角,像一场无声的接力赛,将她稳稳托起,送入知识的殿堂。结业那天,她亲手制作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幻灯片,标题写着:“向下扎根的树,也能向上触摸云端。”RPq安康新闻网

桃树的成长:将苦涩沉淀为生活的甘甜RPq安康新闻网

李丹至今清楚记得,2005年一个寒冷的冬夜,她蜷缩在山上那间尚未通水通电的生产用房中,屋外,凛冽的北风如同野兽般撕扯着光秃秃的果树,发出令人害怕的簌簌声。昏黄的灯光下,父亲正用那双布满裂纹的粗糙大手,一页页翻阅着《果树栽培技术》。RPq安康新闻网

“丹啊,你看这桃树嫁接的图示。”父亲的声音混着翻书的沙沙声,“等开春了,咱试试这个法子。”15岁的李丹闻声凑近,看见父亲在书页间的空白处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RPq安康新闻网

说干就干。翌年开春,冰雪初融,父女俩便一头扎进了桃树嫁接改良的试验中。一次,寒潮突袭,她急忙抱起自己的棉被杵着拐杖冲向育苗棚,想给桃苗多一层温暖。推开门,却见父亲早已脱下身上的旧棉袄,小心翼翼地覆盖在最娇嫩的嫁接树苗上。“人冷点还能扛过去,这苗子可金贵,冻不得啊!”父亲哈出的白气瞬间在睫毛上凝成了霜。RPq安康新闻网

“那些年,山间的夜晚总亮着两盏灯,一盏是桃园里的煤油灯,另一盏是‘麻子’泛光的眼睛。”李丹说。RPq安康新闻网

2012年的春天,历经无数次尝试,第一批嫁接的黄桃树终于开出了如云似霞的粉白花朵。等桃上市时,挎着菜篮的大妈大婶们将李丹的摊位围得水泄不通,“这家的桃子味道就是不一样,甜得很!”RPq安康新闻网

然而,人们或许不曾知晓,这颗最终征服了无数味蕾的甜美果实,背后凝结的是父女两代人近28载的反复试错与执着守望。“那些年,我们种过圣女果、黑玉米,也试着栽过柑橘,但都以失败告终。眼睁睁看着一株株寄予厚望的黄桃被无情的山风吹倒,被病虫害吞噬……”李丹的声音一度哽咽,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直到在屋后乱石堆的石缝间,意外发现了一株顽强存活下来的黄桃苗,父女俩才在绝望中重拾信心。RPq安康新闻网

为了将这株抗性强、珍贵且尤其适宜安康地区生长的黄桃种苗大量培育,父女俩索性在育苗棚里住了整整三年。漫漫寒冬,他们裹着棉被彻夜监测棚内温度;炎炎酷暑,他们举着蒲扇与蚊虫不懈“作战”…… 慢慢地,桃树成了林。RPq安康新闻网

RPq安康新闻网
李丹在销售黄桃RPq安康新闻网

RPq安康新闻网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现代化的保鲜库建起来了,解决了鲜桃储运的难题;相关部门组织的助农电商培训,让她学会了如何将深山里的甜桃“捧”上“云端”。通过开网店、在微信朋友圈推广等方式,她家桃子的销路越来越广。今年春天,关庙镇政府还在她的桃园里成功举办了首届桃花节,李丹坐在心爱的电动三轮车上,熟练地进行着网络直播,镜头缓缓扫过缀满粉嫩花苞的桃林,她微笑着说出了一句令无数网友为之动容的话:“以前总觉得轮椅是我的桎梏,困住了我,现在我才发现,原来坐着也能丈量春天、拥抱世界。”RPq安康新闻网

从最初在父亲背上遥望的一棵桃树,到如今拥有超过300亩的桃林,年综合收入突破50万元。这个曾被命运捉弄的姑娘,凭借着不屈的意志与辛勤的付出,终于亲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甜美生活。RPq安康新闻网

桃核的裂变:从一粒种子到满山致富的晨曦RPq安康新闻网

清晨的薄雾如轻纱般漫过山梁,村民三娃子正蹲在桃林东头的空地上,仔细清点着刚编织的采桃竹筐。RPq安康新闻网

富裕起来的李丹没有忘记乡亲,附近越来越多赋闲在家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被她请到果园里务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RPq安康新闻网

2019年,李丹又在桃园的老屋基础上,兴办起了农家乐。开业那天,服务员王瑞根端出招牌点心“桃花酥”时,手仍微微颤抖。这个曾在建筑工地意外摔断腰骨的中年汉子,如今系着雪白的围裙,自豪地向客人们介绍:“这甜馅儿里揉进了果园里最新鲜的黄桃丁。”他每月能从农家乐稳稳当当揣回5000多元工资,这笔钱不仅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更让一家人的脸上重新挂上了久违的笑容。RPq安康新闻网

2022年那场突如其来的霜冻,十几个老人自发连夜上山,为桃树抢盖防寒布,手电筒的光柱在漆黑的山坳间交织舞动,汇成了一条流动的星河。当月,在参与抢险的每个老人务工凭条背面,李丹悄悄添上了一行字:“冻害抢险,额外补贴”。73岁的陈奶奶拿到务工凭条时,苍老的手掌因激动而微微颤抖:“活了大半辈子,这还是头一回见着印着我名字的红章子哩!”她并不知道,细心的李丹特地将凭条上的字号调大了两倍,只为方便这些老人们辨认。仅2024年,李丹桃园就吸纳了周边2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人均年增收超过5000元。李丹总能巧妙地将各种活计拆解得如同“绣花”般细致,真正做到“因人派活”。王大爷眼神好、手劲大,专门负责修剪桃枝,动作干脆利落;腿脚稍有不便的刘婶则心思细密,专注于为青涩的桃果套袋……RPq安康新闻网

夜色降临,桃林亮起太阳能路灯。暖黄的光晕中,犬吠惊起一阵山雀的夜啼,她亲手嫁接的桃树硕果盈枝。那座被李丹和父亲开垦出的“桃花源”,正在成为村里群众通向幸福生活的接穗。RPq安康新闻网

 RPq安康新闻网

RPq安康新闻网


 RPq安康新闻网

为每一份“不向命运低头”的坚毅喝彩RPq安康新闻网

孙妙鸿 刘渊RPq安康新闻网

5月16日,来自汉滨区关庙镇的李丹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她个人奋斗历程的最高褒奖,更是在全社会树立起一座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精神高峰。李丹的故事,是一曲用意志与汗水谱写的生命赞歌,她永不言败的毅力、积极向上的勇气以及不忘回报家乡的炽热情怀,共同构筑了新时代安康残疾人自强模范的闪亮形象。RPq安康新闻网

永不言败的毅力,是李丹逆境突围的坚硬内核。人生难免遭遇风雨,对于身有残疾的李丹而言,她所要面对的挑战与艰辛远超常人。然而,身体的局限未能束缚她心灵的翅膀。我们或许无法一一尽述她所经历的每一个具体困难,但从“全国自强模范”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中,足以窥见她那股不向命运低头、敢与困境抗争的不屈意志。正是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与坚韧,让她在一次次跌倒后重新站起,在重重迷雾中找到前进的方向,将旁人眼中的“不可能”变为了现实中的“我能行”。她的毅力,是黑暗中不灭的星火,照亮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也温暖了无数身处逆境者的心房。RPq安康新闻网

积极向上的勇气,是李丹拥抱生活的绚丽色彩。李丹的自强不息,并非仅仅停留在与自身残疾的抗争上,更体现在她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她没有因身体的残缺而消沉颓废,反而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迎接每一个挑战,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这种勇气,让她敢于尝试,敢于突破,敢于将梦想付诸实践。无论是学习新技能、投身电商事业,还是融入社会、服务他人,她都展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她的笑容是自信的,她的行动是果敢的,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世界: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肢体的健全,而在于精神的强健与灵魂的丰盈。RPq安康新闻网

不忘回报的情怀,是李丹人生价值的升华与辉光。更为可贵的是,在实现自身价值、赢得社会尊重的同时,李丹始终怀揣一颗感恩之心,将回报社会、帮助他人视为己任。她深知一路走来,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各界的帮助以及亲朋好友的支持。因此,当她有能力时,便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用自己的光和热去温暖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特别是其他残疾人朋友。这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情怀,以及“先富带动后富”的担当,使得她的自强故事更添一份厚重与温度。她不仅是生活的强者,更是爱心的使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真谛。RPq安康新闻网

李丹的故事,是安康乃至全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她的故事启示我们:生命的尊严与伟大,从不因身体的残缺而减损,反而能在与命运的抗争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我们为李丹喝彩,更要从她的身上汲取力量,学习她直面挑战的坚韧毅力、拥抱生活的乐观勇气以及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怀。全社会应进一步营造关心关爱残疾人的浓厚氛围,为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人生梦想创造更好条件。同时,也期待更多像李丹一样的自强者涌现出来,用他们的奋斗故事激励我们每一个人,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砥砺前行,共同书写新时代的精彩华章!RPq安康新闻网

 RPq安康新闻网

RPq安康新闻网

责编:王慧芳|一审:许安|二审:田丕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