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万千气象看陕西”主题采访团走进位于安康市汉阴县的智能化高端纱线纺织产业园。生产车间内,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根根丝线在机器内飞速穿梭,各种不同的外线与内芯随着机器的牵引,被制成PBT高弹丝、包芯纱线等产品。
“这是用木头、竹子等制作的‘棉花’,可以制成透气性好、韧性强的丝线。”陕西永丰特种纱线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生产技术部主任孙志军向记者介绍生产流程,“一条流水线仅需几名工人监测机器运行情况。占地约6000平方米的两层生产车间,仅需50余名员工就可正常生产,生产效率比原先提升了20%。”
纺织服装是安康市的支柱产业之一。陕西永丰特种纱线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捻包芯纱牢牢占据该细分市场主导地位。孙志军介绍:“高捻包芯纱质地柔软,不易破损。我们与园区其他企业合作攻关技术难题,改进生产工艺,解决了该产品生产过程中易打结、断线的问题,提高了企业在业界的知名度。”
目前,汉阴县智能化高端纱线纺织产业园已初步形成“POY原丝—PBT加弹丝—高弹包芯纱”的完整产业链条,实现了从化工原料到纺织产品的产业链闭环。依托产业集聚优势,园区各企业生产的各类棉絮、纱线半成品可通过生产线直接运输至下游企业,每吨纱线可减少运输、包装成本500元以上。
汉阴县招商服务中心副主任沈涛表示:“近年来,汉阴县通过‘纵向延链、横向配套’的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精细轻纺新材料的链群式发展格局。下一步,我们将通过链长制带动、工作专班包抓等工作方式,为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提供全方位服务,努力构建相互协作、紧密依存的精细轻纺产业链。”
设备先进、产品高端、链式集群……汉阴县抓住苏陕协作的机遇,积累了技术、人才和客户资源,实现从化工原料到纺织产品的闭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此外,安康牢牢把握“81.87%的土壤硒含量达到中硒以上水平”这一优势,铺就千亿产业的“黄金道”。
在位于安康的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硒文化展厅,富硒茶、富硒矿泉水、富硒核桃等展示产品琳琅满目,不少富硒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火爆。
“这里的茶叶品质上乘且富含硒元素,在市场上较有竞争力。我和安康的茶企合作多年,每年都采购大量优质富硒茶。未来我们打算进一步扩大合作规模,将安康的富硒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河南茶商陈军说。
从土壤到产品,客户肯定的背后是不断的研发和创新。该研究院的富硒重点实验室建有硒检验检测中心、富硒食品加工中试车间、食品营养品质分析实验室等多个平台,现有各类仪器设备110多台(套),累计吸引了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1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600多名学生实习实训、研学参观。
“我们的工作是高新品种选育、检测方法开发、产品研发。我们开发的猪肉和茶叶中硒检测方法可用于生产实践,判断硒是天然赋予还是人工后期添加,保障食品安全。”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农艺师杜小平说,“硒营养强化及技术推广也是重点工作,我们针对不同作物制定不同方案,通过在种植过程中进行硒营养强化,提高植物中的硒含量。”
为利用好“富硒”这一优势,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打造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入孵企业56家,已成功孵化的有100多家,充分发挥带动效应。
据悉,安康全产业链推动富硒产业融合发展,富硒食品产业连续多年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长。全市培育规模以上富硒产品加工企业234家,富硒食品规上工业已实现产值73.1亿元。
(陕西日报记者 李欣泽 王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