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安康
化资源优势为品牌优势——看安康农业的品牌化发展之路
2025-09-08  来源:本站原创

记者 朱洁 通讯员 石磊Sat安康新闻网

在安康的青山绿水间,一场静悄悄的农业革命正在发生。从“卖原料”到“卖品牌”,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出击”,安康的富硒产业正在品牌化的道路上加速奔跑。Sat安康新闻网

“以前茶叶不好卖,价格也不稳定。”汉阴县茶叶大户夏福军指着包装盒上醒目的“安康富硒茶”标识说,“现在有了这个品牌,我们的茶叶不愁销路,收入也稳定多了。”一个标识的改变,背后是安康市从上到下的品牌化探索。Sat安康新闻网

改变,源于我市近年来以公用品牌为引领、全产业链布局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富硒茶、生猪、魔芋、渔业、蚕桑……一批优势产业逐步告别零散“卖原料”的旧模式,转向标准化、品牌化运营。截至目前,全市在富硒领域注册商标144个,涉硒相关产品商标达1200余个,“安康富硒茶”品牌价值达52.23亿元,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位列全国十九位;“安康汉水鱼”成为陕西唯一一个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Sat安康新闻网

从“硒”望到兴旺:全产业链升级助推品牌崛起Sat安康新闻网

入夏后,夏秋茶采摘进入黄金期。在平利县广佛镇秋河村有机茶园里,采茶工人正操作着采茶机进行夏秋茶采摘作业。与此同时,洛河镇女娲茗峰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鲜叶经过摊青、杀青、揉捻、烘干等标准化流程,变成了色泽乌润、香气馥郁的大宗成品茶叶。Sat安康新闻网

“今年增加了夏秋茶生产线,市场需求量高,已经接到了有效订单16吨多,现在完成了订单8吨多。”洛河镇女娲茗峰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数据显示,目前平利县3.5万亩机采茶园首轮采摘有序推进,单次亩产约300公斤,预计全年可采摘两轮以上,亩均增产超过500公斤。Sat安康新闻网

从一片茶叶的蜕变,可以窥见整个安康特色农业的发展脉络。安康近年来立足资源优势,通过品种改良与技术推广,推动富硒茶、生猪、魔芋、渔业、蚕桑等特色产业全面升级,产业规模稳定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在茶产业方面,通过持续优化品种结构、创新加工工艺,不仅做精了绿茶、做优了红茶、做靓了白茶,还成功研发出安康果蜜红茶、安康白茶等拳头产品,使夏秋茶资源利用率显著提升,实现了从“春茶一季”到“四季有收”的跨越。目前,全市茶园面积达112万亩,年产茶近6万吨。Sat安康新闻网

这种转型升级的态势同样体现在其他产业领域:魔芋产业通过推广粮芋套种、林下种植、庭院盆栽等模式,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在产品研发方面,已形成魔芋精粉、魔芋休闲食品、魔芋代餐粉等十余种精深加工体系。蚕桑产业实现恢复性发展,2024年全年发种量16万张、产茧6693吨,并在蚕丝制品、桑果加工等领域取得新突破。此外,通过强化生产监测预警,生猪产业年出栏量157万头,肉类总产量达15万吨。生态渔业实施倍增计划后,水产品产量达6.28万吨。Sat安康新闻网

产业升级离不开市场主体的蓬勃发展。我市通过实施“四级联创”和“十百千万”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起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全市已培育现代(富硒)农业园区1830个,创建市级以上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98家、市级以上联合体87家,培育合作社3657家、家庭农场4806家。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Sat安康新闻网

随着产业规模扩大和经营主体成长,安康农产品品牌建设也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市已打造市级以上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5个,涉及产品品牌62个,授权340家企业和234家合作社使用,其中“安康富硒茶”等3个品牌跻身省级行列。Sat安康新闻网

品牌效应的持续释放,在今年1月迎来重要突破,安康果蜜红茶和岚皋魔芋获第109届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实现了国际奖项零的突破,标志着安康特色农业正在从规模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2024年10月25日,“秦巴优品 硒有安康”全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布,让安康富硒产业就此掀开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Sat安康新闻网

以质取胜:严控品质筑牢品牌根基Sat安康新闻网

6月16日至19日,在东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培训车间里,19家茶企的技术骨干正跟随“制茶工匠”龚忠凯学习手工制茶技艺。Sat安康新闻网

“杀青的火候和时间把控至关重要,这直接影响茶叶的口感与香气。”龚忠凯手持鲜叶示范,铁锅温度、手法力道、揉捻节奏被拆解成标准化动作。这种对工艺细节的严苛追求,正是安康推动富硒产业标准化发展的缩影。Sat安康新闻网

品质是最好的品牌,安康深谙此理。为此,安康全面落实“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的要求,修订完善安康富硒茶标准体系。制定发布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6项、省级标准82项、市级标准57项、团体标准23项、企业标准40项。Sat安康新闻网

标准的落地离不开严格的监管。安康以巩固提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富硒)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样板市创建成果为抓手,全面落实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措施,率先在全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平台,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全市90%以上的生产经营主体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管理,全市主要农产品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Sat安康新闻网

在强化监管的同时,安康通过科技合作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与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合作,加快推动富硒魔芋、大米、菜籽油、生猪、鲟鱼5项生产技术模式标准化。积极与中国农科院开启新一轮院地合作,创新推广科技联县工作机制,精准建立11个专家服务体系,开展白茶等技术培训5次以上。“秦芋34号”获国家品种登记,“陕茶1号”成果获省级科技推广一等奖。Sat安康新闻网

通过标准引领、监管护航和科技支撑,安康富硒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目前,全市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产品156个、有机农产品46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6个、特质农品76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8个,良好农业规范技术体系认证(GAP)32个、全国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试点经营主体54个。平利县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列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县、汉阴县被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评定为省级优质农产品重点县、安康天瑞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被评定为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共同构筑起安康富硒农产品的品质高地。Sat安康新闻网

多维推广:立体营销让安康品牌叫响市场Sat安康新闻网

今年6月16日至6月20日,“寻味832”安康富硒美食周走进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蒸面、魔芋干、腊肉、炕炕馍,这些来自秦巴山区的地道风味,成了北京高校食堂里的“新网红”。Sat安康新闻网

师生们在安康特色农副产品品尝展销区驻足流连,蒸面的劲道、魔芋干的爽辣、腊肉干的咸香、炕炕馍的酥脆,成为他们舌尖上的新鲜记忆。Sat安康新闻网

美食周是观察安康农产品“出山进城”的一个鲜活切口。怎样让深山好货走出秦巴、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安康这几年默默织起了一张立体网络:从线下市集到线上直播,从校园推广到高铁广告,多方参与、全平台覆盖,一步步把“富硒”打造成安康最鲜明的农业IP。Sat安康新闻网

尤其值得说的是“硒+X”战略。安康将“汉阴市集”“石泉食美”“岚皋味道”“镇坪吉食卤”等传统美食统一冠以“安康味道”之名,再通过“寻味832”“知味陕西 品味安康”等活动推向全国。Sat安康新闻网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提升知名度,安康没少花心思。Sat安康新闻网

央视屏幕上、北京西安的高铁站里,“安康富硒茶”的宣传片循环播放;哈萨克斯坦推广活动、第八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第七届上海国际农产品博览会、杭州茶博会……国内外大型展会上,也常见安康农企的身影。专题推介会办下来,“秦巴优品 硒有安康”逐渐有了声响。Sat安康新闻网

光会吆喝还不够,品牌也得有内涵。安康邀请浙江芒种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为安康果蜜红茶设计视觉形象,增强产品在终端陈列中的辨识度和美誉度。此外,通过城区公交车、政府广告牌等多渠道进行“秦巴优品 硒有安康”主题宣传,让品牌逐渐融入大众日常生活,更全面、更生动地展现安康富硒农产品的独特魅力。Sat安康新闻网

未来的蓝图也在铺开。安康计划在乡村振兴空间设置“秦巴优品 硒有安康”农业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聚集区,建设富硒有机农业博物馆,系统展示富硒农业发展历程与品牌成果,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体验,进一步拓宽品牌传播与产销对接渠道。Sat安康新闻网

从少到多,从有到优,从优到精,从青山绿水间的匠心耕耘到全国市场的品牌突围,安康富硒产业逐步实现了从“土货出山”到“品牌出海”的跨越。随着“秦巴优品 硒有安康”这一区域公用品牌逐渐站稳脚跟,安康以扎实的步伐,走出了一条依托资源优势、强化品质管控、注重市场运营的农业现代化路径。Sat安康新闻网

 Sat安康新闻网

责编:王慧芳|一审:许安|二审:田丕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