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安康
在心里“种”树的人——记“陕茶1号”育种人王衍成
2025-09-08  来源:本站原创

记者 吴昌勇 刘渊 张振业 文/图GGp安康新闻网

8月15日,“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际,汉滨区双龙镇细雨蒙蒙。“陕茶1号”育种人王衍成手执修枝剪,向来访客人演示斜剪技法:“依山势斜剪茶垄,比‘平头式’修剪增产20%以上。”他右手握剪、左手托枝,说话间手腕一沉——“咔嚓”一声,多余茶枝应声而落,动作利落如当年。GGp安康新闻网

GGp安康新闻网

这一幕,恰似1994年那个清晨。一截带露珠的老茶枝从母树分离,旁人眼中寻常的修剪,在王衍成心中却是炽热梦想的起点——让这株老茶树,在安康土地上长出“金山”。GGp安康新闻网

GGp安康新闻网

王衍成查看茶苗长势GGp安康新闻网

GGp安康新闻网

梦想早有伏笔。1992年,尚在安康地区茶果技术推广站工作的王衍成,参加中国茶叶学会学术讨论会后,萌生了安康茶树品种自主选育的念头。GGp安康新闻网

彼时的安康茶,困在“补丁地”里。双龙镇的茶农王庆发至今记得,20世纪90年代家里的老茶园,病害跟着雨季来,产量极不稳定,手工炒茶1斤顶多换10来块钱。王衍成深知,没有好品种,再勤恳的茶农也刨不出“金疙瘩”。GGp安康新闻网

他踏遍安康老茶园,寻找表现优异的单株。1993年3月12日,龙泉村祖屋外,一株百岁古茶树牢牢吸引了他的目光——发芽早、芽头壮、叶片油亮。王衍成如获至宝,连续一年多定期回祖屋观测,记录数据,历经严谨比对,他确信无疑:这棵树,就是未来安康茶产业的“芯片”。GGp安康新闻网

要让茶树优秀基因“克隆”,需无性繁殖技术,而当时陕西尚未应用。面对茶农“用茶籽种茶千年了,插枝条怎么能活?”的质疑,王衍成只好在自家土地上试验。可当时,一家人的温饱都从土里刨食,哪敢轻易拿来种茶!1994年8月,他向亲戚借来十几平方米荒地,开荒、扦插……在不解与观望中完成育苗试验。1995年10月,首批扦插苗成功出圃,移栽后成活72棵。看着这些嫩绿的幼苗,王衍成看到了希望。GGp安康新闻网

为这棵“希望之树”,他赌上前程,毅然辞去公职回乡务茶。“陕西茶产业得有自己的种!”这句话,他跟家人说,跟茶农说,也跟自己说。2006年,“安康市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挂牌成立。王衍成带着农户在地里划线、栽苗,手把手教大家管护,推广“公司+农户+科技”模式,为茶种安上“成长翅膀”。GGp安康新闻网

这棵“树”的成长,从来不是孤军奋战。2010年,培育多年的新茶种定名“陕茶1号”。申报路上,他带茶样跑遍西安、北京、杭州,检测报告折得整整齐齐。2011年6月,“省级良种”认定下达,他在茶园里反复踱步,心中满是欣慰。2014年至2019年,该品种先后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和《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成为安康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茶树品种。GGp安康新闻网

作为陕西省首个通过国家登记的无性系茶树品种,“陕茶1号”被定为“十四五”全省主推品种,以叶色深绿、发芽早、芽叶肥壮等特点,填补了陕西无性系茶树品种空白,结束了依赖外省品种的历史。2023年,它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导品种”,跻身全国3个茶树主导品种之列。GGp安康新闻网

然而,王衍成心里的“树”不止一棵。1997年在安徽开会时,专家一句“名优茶能机械化生产”的话,让他连夜坐火车赶回安康。他带着设备说明书跑遍陕南,引入30多台机器先试先行,炒出的茶叶外形匀整、质量稳定,茶农们捧着新茶,眼睛都亮了。“工业化才是产业升级的路!”王衍成认准了这个理。此后,他将近亿元设备推广至900多家茶厂,1万多台机器持续运转,推动安康茶产业完成了从“靠手炒”到“靠机器”的革命。GGp安康新闻网

女儿王沁说,“陕茶1号”是父亲的“另一个孩子”。从儿时看父亲对着茶枝念叨“要好好长”,到如今自己成为茶企负责人,才懂父亲当年的执着——那不是在育苗,是在给乡亲们育“摇钱树”。GGp安康新闻网

GGp安康新闻网

“陕茶1号”茶园GGp安康新闻网

GGp安康新闻网

如今,“陕茶1号”有了3个繁育基地,数亿株茶苗栽种到了陕西、重庆、湖北、山东、广西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茶农们采着“金叶”,日子像茶芽一样冒尖。GGp安康新闻网

这棵“树”也正吸引着更多年轻人回归。“90后”安康姑娘刘艳茹的手机成了茶园里的“新农具”,通过直播向网友展示“陕茶1号”的鲜甜,一场直播销售额就能破万元,产品从安康飞向全国各地。“以前卖茶靠腿跑,现在靠网!”她说,2017年从城市返乡种茶,正是因为看到王衍成将老茶树变成“金产业”,深信绿水青山中藏着好日子。GGp安康新闻网

安康地处秦巴山区,曾因“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条件而发展受限。近年来,安康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茶产业作为突破困局的重要引擎,实现了从“茶山”到“金山”的精彩蝶变。GGp安康新闻网

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截至目前,安康已建成“陕茶1号”种质资源圃和良种繁育基地1000亩,年繁育种苗5000万株以上。全市茶园总面积达112万亩,年产量达5.8万吨,综合产值突破340亿元,带动约60.3万茶农增收致富,“安康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也达到52.23亿元,位居陕西第一、全国第十九位。GGp安康新闻网

夕阳为双龙镇茶园镀上金边,王庆发指着村里的楼房笑:“这都是茶叶换的!民宿也火了,绿水青山真成金山银山了!”GGp安康新闻网

风过茶园,茶香漫山。那截1994年剪下的老茶枝,已然在安康的土地上扎根,长成了一片片致富林;而王衍成在心里种下的那棵“树”,也早已枝繁叶茂,结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金果实”。GGp安康新闻网

“茶树种在地里,也长在咱安康人的心里。”王衍成是在心里“种”树的人,种的是执着,是远见,是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的梦想——这梦想,还在秦巴山的茶海里,继续生长。GGp安康新闻网

 GGp安康新闻网

GGp安康新闻网

责编:王慧芳|一审:许安|二审:田丕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