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莹 通讯员 谭静纹
初秋时节,位于巴山北麓的岚皋县滔河镇,山峦叠翠,碧水潺潺,处处涌动着蓬勃生机。
山林深处,黄连、淫羊藿、云木香等中药材在林荫下茁壮生长,曾经的“绿叶子”变为群众增收的“金叶子”。农家院落里,瓜果飘香、蔬菜满畦,庭院经济不仅点缀了村庄,更实实在在富足了百姓的口袋。与此同时,伴随着银百高速与西渝高铁“双高”工程的持续推进,这条贯穿秦巴山区的交通动脉正在重塑区域发展格局,为这座山水小镇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今年以来,滔河镇抢抓高铁高速“双高”建设机遇,守牢安全底线、树立区域形象、强化发展动能,系统推进产业升级、文旅融合与民生保障。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充满希望的滔河,正在秦巴大地绘就乡村振兴崭新篇章。
深耕“秦巴药谷” 绿叶子变身“金叶子”
在双向村,漫山遍野的树林郁郁葱葱,林下天麻和黄连种植基地生机勃勃。作为典型的山地村,这里云雾缭绕、湿润多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中药材生长。
“自从有了天麻种植基地,我不仅能拿到土地流转费,空闲时候在基地干活还有工资拿,一天工资150块钱。”双向村村民李洪海说,他家里养了猪和鸡,还种了几亩地,利用农闲时间到基地务工,现在陆陆续续做了四个多月,已获得工资收入七八千元。
“近年来,村上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双向村党支部书记范传礼说,“全村现种植天麻260亩、黄连300亩、云木香3000亩,还有淫羊藿、五味子等中药材共4000余亩。”
范传礼介绍,中药材园区从种植、管护到采收各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每年发放劳务工资40余万元,为周边50户80人提供了就近工作岗位,有效拓宽了村民增收途径。
滔河镇地处山地,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海拔跨度500米到2600多米。复杂的地形与多变的气候,孕育了种类丰富、分布广泛的药用植物资源,盛产淫羊藿、黄连等多种珍贵药材,是全县中药材种植大镇,素有“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滔河镇坚持‘生态兴镇·山林富民’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林下魔芋和林下药材为主,林下畜牧、林下养蜂为辅的林业特色产业,以‘打好生态牌、下强旅游棋、念活山林经、做足药文章’为总体思路,致力擦亮‘清幽滔河·秦巴药谷’名片。”滔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乐康介绍,通过支部引领、公司主导、农户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该镇走出了一条“药材飘香产业兴、林下经济促增收”的路子。
同时,秉持“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均衡发展”的思路,滔河镇先后在全镇10个村推行多样化林业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探索“薄壳山核桃+大豆+油菜”“荒山柴朳+中药材”“经济林+养蜂+魔芋”等立体循环农业,实现长、中、短期产业有机结合,持续提升农业质量与效益。
截至目前,全镇栽植林下中药材厚柏30000余亩、云木香3000余亩、淫羊藿1000亩、芍药400亩、黄连300亩、天麻300亩、白芨300亩,发展林下中药材5万余亩,发展林下养蜂5000箱,逐步构建起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
山谷变“药谷”,村民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今年以来,已累计带动群众就近就业1000余人次,发放务工工资200余万元。
护航“双高”建设 乡野阡陌成通途
作为“川渝入陕第一镇”,滔河镇承担了7个高速建设标段和2个高铁建设标段的繁重任务。随着“双高”工程的全面推进,一系列挑战也逐渐显现:大型车辆昼夜不间断通行,扬尘严重影响沿线住户生活;爆破震动对部分民房造成损伤,由此引发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
面对复杂局面,滔河镇紧紧围绕“矛盾化解、环境保障、民生福祉”三大重点,全力为“双高”建设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上门讲解政策、耐心答疑解惑、积极化解纠纷……自“双高”工程启动以来,滔河镇分管“双高”建设的转非干部陈元国始终处于一线奔波忙碌的节奏中。
“在建设初期,群众对政策不了解、有疑虑的情况很常见。”陈元国介绍,“我们成立了征地拆迁工作组,逐户走访、细致讲解,以真诚沟通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施工扬尘污染问题是村民们反映较多的问题。镇上按标段组建了9个矛盾化解专班,由镇“双高”协调办公室牵头,联合综经办、平安法治办、司法所等站所协同处理。通过与施工方多次协商,最终推动调整作业时间,落实洒水降尘措施。4年来,累计成功化解纠纷2000余起,保障工程有序推进的同时,有效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
在处置农田占用争议时,陈元国和“双高”协调办工作人员总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督促施工方依标补偿损失,最大限度减少农户损失,稳妥化解矛盾。截至今年5月,滔河镇境内“双高”建设总共征(租)用地3465.6亩,拆除房屋189户,累计兑现资金7200余万元,全面保障了“双高”工程顺利推进。
与此同时,“双高”建设也为当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自安岚高速15标段落户柏坪村后,吸纳了大量本地劳动力,带动村民务工增收。同时,还带动了本地农特产品销售。”协调办主任杨文忠说,“双高”建设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柏坪村正加快建设和美庭院,谋划开办民宿和农家乐,促进农旅融合,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
陈元国补充道:“‘双高’建设为村民增加了务工渠道,平均每年为全镇发放务工工资600多万元,日均工资最低也有200元。”
如今,银百高速岚皋至重庆城口段工程建设已进入收官阶段,主体工程全部完工,正加紧完善路面基础设施;西渝高铁康渝段建设也迎来攻坚期,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高铁通到了俺家门口,以后出行更方便了!”望着眼前初具雏形的高铁桥梁,柏坪村村民秦宗仁脸上写满了发自内心的期待与喜悦。
做活“山水文章” 好风景涌动新活力
眼下,滔河镇正充分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资源,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让沉睡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位于泥坪村的百草园,已成为中医药文化研学基地的重要展示窗口。园内种植了100多种中药材,每块药田均设有标识牌,详细介绍了相应药材的特性与功效。沿步道上行,便可看见一座古色古香的“三味书屋”,屋内陈列着各类药材标本、传统医具文创和药学典籍,药香弥漫,文化氛围浓厚。
“百草园不仅是一个种苗繁育基地,更是一个集药理研究、德育实践与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多功能药园。目前,已接待研学交流200余人次。”泥坪村党支部书记夏泽斌介绍,他们将以“三味书屋”为载体,建立药理药学研学区,不断深挖传统中医药文化潜力,培育拓展中药材产业链条,并依托和美庭院建设,将百草园打造成集传承、研学、科普与实验功能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研学基地。
银百高速岚皋至重庆城口段工程建设已进入尾声,沿线泥坪村也迎来颜值提升。通过开展和美庭院创建与院房改造项目,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目前已发展民宿4家、农家宾馆4家。
“除此以外,我们正积极推进柏坪村人民公社2A级景区提质升级,以及柏坪村小型体育健身中心等新建项目。依托高速出口的区位优势,镇上已初步设计‘秦巴药谷一日游’线路并发布旅游便民信息。”在陈元国看来,镇里的干龙洞、三溪口、打鼓坪、锅底凼等自然景观浑然天成、美不胜收,这些优质资源正等待交通瓶颈破解后实现价值跃升。
“下一步,滔河镇将围绕‘农旅融合、药旅融合、文旅融合’三条主线,整合资源优势,以‘打好生态牌、下强旅游棋、念活山林经、做足药文章’为核心抓手,着力打造中医药特色康养镇,大力推进康养民宿发展模式,同步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乡村面貌、提升文旅融合品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打响‘入陕第一镇、滔河享清幽’特色康养文化旅游品牌。”滔河镇党委书记耿延兵充满信心地表示,“随着银百高速今年底全线贯通,滔河镇将实现15分钟直达岚皋县城、半小时融入重庆城口经济圈的重要跨越。这一交通突破将有力助推滔河镇融入县域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让曾经藏于深闺的‘秦巴药谷’,真正打开山门、迎接八方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