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罗伟
巍巍秦岭,横亘陕南。安康市作为秦巴山区的腹地,境内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广大职工群众散居在崇山峻岭之间,传统的工会服务模式,在这里常常面临“鞭长莫及”的现实困境。如何让工会组织的关怀与服务,翻越物理的屏障,精准滴灌到每一位有需要的山区职工?近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以创新为驱动,以需求为导向,从春风送岗的就业帮扶到技艺赋能的技能培训,从云端维权的法治保障到温暖贴心的新业态关怀,探索出一条条具有山区特色的职工普惠服务新路径,绘就出一幅和谐劳动关系的生动画卷。
织密服务网络:从“最后一公里”到“零距离温暖”
在石泉县城“泉小驿”户外劳动者驿站,快递员张师傅指着墙上的信息屏笑道:“以前我们送完快递只能在电动车上啃冷馒头,现在不仅能热饭歇脚,还能随时查看招工信息。”这个配备微波炉、医药箱、充电桩的温馨空间,是安康工会系统构建全域服务网络的缩影。
2023年以来,安康市总工会锚定“服务阵地全域覆盖”目标,打造出立体化、精准化的服务体系:全市建成59个户外劳动爱心驿站、572个市级职工之家、职工小家,104个母婴关爱室如繁星点缀城乡。在汉阴县,“司机之家”让长途货运司机有了“移动的港湾”;在岚皋县,母婴关爱室成为新妈妈们的“温馨驿站”。这些场所不仅提供基础服务,更整合了法律咨询、技能培训、就业对接等13项延伸功能,真正实现“小空间大作为”。
宁陕县的创新实践更具示范意义。走进2024年底投运的“群团之家”,百余平方米的空间里,职工维权室与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相邻。这里开展的“技能微课堂”场场爆满,每月举办的“劳模故事会”座无虚席。“过去找工会要跑三栋楼,现在进一扇门能办十件事。”某企业工会干事小李的感慨,道出了服务阵地提质扩能带来的深刻变化。
创新维权机制:从“单兵作战问诊”到“多元把脉解困”
“太感谢县总工会了,要不是你们帮忙,真不知道这工资还能要回来不!”今年年初,农民工陈某某等人带着满心感激,手持锦旗来到石泉县总工会,对协助其讨薪维权的石泉县总工会工作人员连声道谢。
陈某某2023年与10名工友一起在宁夏灵武市某工地务工,却被公司拖欠135623元工资,他们多次追讨,公司均以各种借口推诿拒付。事发地在宁夏,11名农民工又分散数省市,沟通难,维权更难。无奈之下,去年,陈某某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拨通了石泉县总工会电话,请求帮助办理。石泉县总工会立即成立专班,安排专人跟进,应用“一函两书”制度,与县司法局、人社局、人民法院等相关部门协同推进“裁调诉”贯通机制,1月26日,11名农民工顺利拿到被欠工资款。
白河县总工会创新构建了“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信息共享、多方联动、程序衔接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机制,是安康工会系统破解职工服务半径难题的又一创新举措,获评全国工会创新案例。“我们不仅要‘坐堂问诊’,更要‘下乡巡诊’。”安康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流动服务站就像一座移动的‘职工之家’,哪里有职工需要,我们就把服务送到哪里。目的就是打通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百米’,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偏远角落,不让一个职工在寻求帮助时感到孤单无助。” 除了法律维权,流动服务站还常常“变身”为政策宣讲台、困难职工信息采集点、健康义诊服务点……它如同一条流动的纽带,将工会的关怀与温暖,实实在在地传递到大山深处的职工心坎上。
锻造产业铁军:从“技能练兵”到“工匠摇篮”
“奉茶时要端坐举杯,轻拨细闻,滚水外而内旋……”新春伊始,岚皋县御口韵茶叶农民田间学校教室茶香四溢,茶艺师正在为40余名学员讲解,他们是来自全县的产业带头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
这场由岚皋县总工会、共青团岚皋县委、县妇联、县新型职业农民协会联合举办的茶艺培训班,采取“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围绕茶汤品鉴、茶叶冲泡法、茶叶基础知识等开展实操教学,让学员进一步认识茶文化的内涵、特点,学习掌握茶的科学冲泡和品鉴方法。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工会服务的重要抓手,安康市总工会构建“培训—竞赛—认证—激励”四位一体培养体系,在富硒茶、新社区工厂、机械制造等九大领域,先后开展2600余场劳动竞赛,11万余人次职工在竞技场上锤炼技艺。紫阳县总工会围绕茶产业“十年磨一剑”的坚守尤为亮眼——“万人茶产业技能培训工程”累计培育技术骨干8万余人,40名学员赴江西婺源茶业职业技术学院深造,多人斩获国家级技术能手称号,紫阳毛尖传统制作技艺更因此入选省级非遗名录。
工匠精神的传承,在工会搭建的平台上焕发新机。在江西婺源的实训室里,紫阳籍学员小刘正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古法制茶技艺。“工会联系茶企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以后找工作更多了底气。”抚摸着结业证书上的烫金徽章,他的眼中满是憧憬。
从流水线上的技术尖兵到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工会培育的“产业铁军”正在秦巴山间书写传奇。闪耀的“安康工匠”群像,见证着工会组织如何将“技能报国”的种子播撒进产业沃土,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时代强音响彻汉水之滨。
呵护职工生活:从“助学助医”到“四季暖心”
“感谢区总工会给我送来的理赔金,没想到一年只交95元,互助保障就能赔付这么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我家的经济负担,非常感谢工会的关心!”日前,病故职工王某家属,在收到安康市汉滨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陈俊东上门送去的4.8万元互助理赔金时,激动地说。
从温暖大礼包到助学通知书,从医疗报销单到心理疏导记录,安康市总工会用点滴关怀汇聚成民生暖流,当困难职工家中亮起温暖灯火,用初心与担当书写着“娘家人”的最美注解。
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安康市总工会都会开展“送温暖”活动,为困难职工、农民工、劳模等群体送去慰问金和生活物资,帮助他们度过一个温暖祥和的节日。近年来,全市工会系统累计发放慰问金和生活物资价值超过1250万元,惠及困难职工、农民工、劳模等群体3.5万余人次。除了节假日的集中慰问,安康市总工会还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通过定期走访、结对帮扶等方式,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困难。
为帮助困难职工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安康市总工会连续多年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考上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提供助学金,帮助他们圆梦大学。近年来,全市工会系统共资助困难职工子女803人,发放助学金246.8万元,帮助一大批寒门学子顺利走进大学校园。安康市总工会还积极延伸助学服务,通过组织受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提升能力。同时,建立受助学生跟踪回访机制,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
安康市总工会还积极推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通过职工自愿参保、工会补贴的方式,为职工提供医疗费用报销服务,有效减轻了职工的医疗负担。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8.7万余名职工参加了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累计为职工报销医疗费用6000余万元,惠及职工及其家属数十万人次。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安康工会人初心如磐。从秦巴山间的茶园到汉江两岸的园区,从机器轰鸣的车间到书声琅琅的课堂,工会组织正以“娘家人”的担当,书写着新时代产业振兴的壮丽答卷。当服务网络越织越密,当技能之火愈燃愈旺,当特色产业拔节生长,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工会力量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能,托举起百万职工群众的小康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