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邱新勇
在秦巴腹地、汉水之滨,有一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学校——安康中学教育集团初中部。学校以“贯通式教育”为引擎,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奋楫前行。
自2024年5月挂牌成立以来,在校长张志虎和其团队的带领下,全体师生紧紧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构建“五育融合”育人新生态,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重构教育评价,让每个孩子闪光
打破唯分数论的传统评价桎梏,是张志虎履新后的首要举措。他以《安康市中小学生全面发展评价细则》为依托,创新推出“安仔奖章”评价体系,通过“美德红”“智慧紫”“活力橘”“艺术蓝”“勤勉黄”五色奖章,具象化呈现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成长轨迹。
学生“争章”过程中,学校通过赋分、积分、颁章等流程,全程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致力培养品德良好、习惯优秀、身心健康、审美素养高、劳动意识强的“汉水少年”。学生杨子丁不仅获评“汉水少年”,更荣获2024年陕西省“新时代好少年”称号。多维度、过程性、激励性的评价模式,有效激发学生内生动力,让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光芒。
为实现学生评价精准化、个性化,学校引入信息化平台,构建学生“五维画像”。安保处主任王莉霞介绍:“从课堂、社团到作业、志愿服务,孩子的每一点成长都被实时记录。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能够精准把脉其优势与不足,为个性化培育提供支撑。”
初高衔接,搭建多元成才立交桥
“贯通式培养不是简单提前授课,而是重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知识链。”在张志虎的推动下,学校以桂园文化为底色,开发人文、艺术、体育、科技、学科等5大类24门校本课程。其中,“校本科学”“科技创客”等特色课程,让初一学生即可触摸学科前沿。
依托课后服务,学校实施“一生一课、一人一策”个性化培养。学生可在实验室尝试无人机编程,亦能在戏曲课堂感受汉调二黄的韵味。“基础+特长”模式成效显著,学生在省市级合唱展演、机器人大赛等活动中屡创佳绩。
不仅如此,学校还与重庆巴蜀中学建立深度合作,通过“双师课堂”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借助“日教研+周研训+名师引领”三级联动机制,实现先进理念的本土化融合。在此基础上,校本课程《初欣》应运而生,形成了“引进—内化—创新”的课程建设路径。
2025年暑假,该校还组织理科骨干教师聚力攻坚,研发以“知识衔接、能力培养、兴趣激发、素养发展”为目标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校本课程,为学校打造“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奠定坚实基础。
多维赋能,构筑教师成长共同体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张志虎说,学校正在推行“引进+内化”双轨机制,既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也通过“学科赛教”“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等激活教师内生动力。
实施“三三三”教研模式,聚焦学生素养提升和跨学科学习,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三模提升”,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三组共研”,集体备课、名师磨课、青蓝赛课“三课联动”,不断提升师能师技,提高教研水平。在2025年春季教科研工作会议上,张志虎进一步提出“备课+磨课+赛课”教研闭环,采取定时间、地点、内容、主备人;备目标、学情、活动、作业、评价的“四定五备”集体备课制度,推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教研力即核心竞争力”,在这一理念引领下,该校教师团队一年内荣获国家、省、市级荣誉30余项。
教师刘小果积极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融合思政、历史、地理、艺术等多科知识,组织“追寻红色足迹 熔铸青春使命”徒步研学,实现“行走中的育人”。语文教师林紫薇探索AI赋能作文智批,构建“AI即时批改—三维精准反馈—人机协同教学—多元评价闭环”新模式,有效破解传统作文教学瓶颈。数学教师邹双双则将合作学习、项目化学习引入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张校长鼓励我们‘像竹子一样,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这种成长型思维让我们受益匪浅。”邹双双说。
智教慧学,实现因材施教
“孩子本次数学作业错题集中于‘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系统已推送针对性练习,请提醒完成。”晚上8点,家长手机收到学校智慧教育平台的信息。点开链接,错题解析、讲解视频一应俱全。这样“数据驱动的家校共育”,正是张志虎和同事们致力打造的数字教育新形态。
“数字不仅是工具,更是‘看见每一个孩子’的眼睛。”张志虎说,为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学校引进智慧教学平台,实现作业扫描批改、错题自动归类、个性化练习推送等功能。系统自动生成班级错题报告,协助教师精准调整教学重点。
张志虎表示:“学校的数智化应用才刚刚起步,未来还将深化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教师教研、学生评价与家校互动,以技术支撑个性化教育,推动教学深刻变革。”
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张志虎语气坚定。他透露,学校正在推进“安仔争章·汉水少年品格提升工程”,计划开发富有秦巴地域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进一步厚植学生家国情怀。作为安康中学教育集团核心校,初中部已与高中部共同制定“初高中贯通培养实施方案”,系统规划小学、初中、高中课程衔接机制。同时,借助教共体平台,学校与农村薄弱校结对帮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全域共享。
家长吴晓慧在参加校园开放日后感慨:“孩子以前只会刷题,现在学会了编程、爱上了戏曲,还主动参与社区服务。这样的教育,真正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站在初中部教学楼前,张志虎眺望盎然生机的校园。如今,这座学校正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勾勒出崭新图景。从“安仔奖章”到“贯通培养”,从“双师课堂”到“数字画像”,他和他的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当代教育者的使命与担当。
安康市教体局局长屈晓红在安康中学教育集团初中部调研时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安康中学教育集团初中部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三全育人、全面发展,实施“五苗”行动,在贯通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希望学校继续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为打造安康人民‘家门口的好学校’、推动安康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