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刘成均)近年来,市委编办立足职能定位,创新机制、优化布局、盘活资源、强化管理,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坚持市域统筹,优化资源布局。树立市县(市、区)一盘棋办优质教育的理念,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及城乡规划布局,夯实以县级为主的义务教育办学主体责任,推动落实城乡统一的教职工编制标准,综合考量城乡人口流动、农村地理环境及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等因素,按照应留必留、应并则并、积极稳妥的原则,有序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撤并工作,集中资源办好办优城区和镇域内中心学校。
坚持精准研判,强化动态调编。根据出生率、户籍、学籍等人口数据,精准测算未来3年至5年生源变化趋势和教师退休减员等情况,按照“三年大统筹、每年小调整”思路,统筹市县两级编制资源,建立全市教职工编制“储备池”,为市直和高新区中小学校调编400余名,保障中心城区人口聚集学位增长刚需。各县域内随学校布局、生源、班额、师生配比等变化,动态调整教职工编制1000余名、流动教师2000余人,切实解决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职工编制供需矛盾。
坚持创新发展,深化县管校聘。出台“十条措施”服务保障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强化党的领导,优化审批权限,灵活用人方式,通过体系重构、机制重塑、资源重组,协同组建教共体72个,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建立人才编制“周转池”,推动“教科研训”融合发展,提升教育数字化水平,推行“空中课堂”和乡村学校音体美课程派课制,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坚持严管增效,保障优质均衡。规范教职工编制管理,对可以由社会力量提供的教学辅助和工勤等,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压缩非教学人员占比。锁定近三年教师退休预留空编,严格控制盲目进人,解决专业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会同教育、财政、人社部门开展长期借调、长期无正当理由不上班教师清理规范工作,保障教职工编制专编专用。强化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构职能,常态化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评估,推进督学督政“双管齐下”,助力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