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莹 通讯员 胡瑜 汪纪文
“消防安全是底线,咱们幼儿园的消防设施、应急通道和报警装置,都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落实到位,容不得半点马虎……”
“除了硬件达标,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也非常重要……”
“大家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需求,都尽管提。今天把各行业部门请来,就是要一起想办法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共同把这件事办快、办好……”
8月27日,汉滨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会议室内讨论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辖区内一所民办幼儿园的办学许可证临期急需换发新证,根据中省最新出台的重点场所安全管理相关要求,换证流程多、事项繁杂。为了让群众“少跑腿”,切实解决办事过程中存在的难题,汉滨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及时召集教体、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多个相关行业部门,专门召开了一场“审管联动”研判会。
会议现场,各部门对办学许可证到期换证需要办事材料、业务程序、行业规定逐一解读,并明确规范要求和办理时限,共同商讨换证业务的材料精简和流程优化。此次会议不仅高效解决了个案问题,更为后续全区40多所民办幼儿园的办学许可延期换证工作“打样”,提前筑牢审批基础,实现“办好一件事、解决一类问题”的示范效果。
这只是汉滨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以“小切口”改革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大变革,实现高效便民服务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该局持续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以全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为契机,扎实推进行政审批服务“小切口”改革,着力提升“审批、政务、交易、热线”四位一体集成服务水平,全面推动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捷。
流程再造,审批效能全面提速
“这次研判会十分‘给力’,为我们前期准备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提高了效率。”该民办幼儿园负责人对汉滨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的高效服务连连称赞。
这种让群众叫好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在汉滨区已不是新鲜事。今年以来,汉滨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以“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为牵引,坚持“小切口”改革入手,持续推动特色“一件事”集成优化。
以校车使用许可为例,原来需要到6个部门盖章往返10趟的事项,现已整合为“校车使用一件事”一次联办。
“以前办理校车使用许可,需要跑多个部门盖章,流程非常繁琐,费时又费力。现在好了,只需到政务大厅一个窗口一次就能办完!”汉滨区果园幼儿园负责人邹圣洁高兴地说。
“我们着力在‘减’字上下功夫,让审批流程更加高效便捷……”汉滨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张海峰介绍。今年以来,该局深入推进“减流程、减环节、减时限”审批服务改革,先后对126个事项的62项办事材料予以精简,对96个子事项办理流程优化再造,办结时限平均压缩25%。
“在压减办事环节方面,13个高频事项减少2个审签环节,改由业务股室终审发证。行政许可变更、延续、注销、补证类事项压减1个环节,调整为业务股室初审、分管领导终审。所有行政许可决定、批复类法律文书均在原流程基础上再压减1个审签环节……”张海峰补充道。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效率,汉滨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探索推行“先导后办”模式,优选业务骨干、整合综窗场景,设置5个综合窗口、开辟高办业务自助体验区,通过“综窗受理,专窗审批,全程网办”,把精准导办、提高效率有机结合,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自2月底陕西政务服务网“高效办成一件事”线下收件平台开通运行以来,该局通过平台累计办结高办事项1.1万余件。
企业开办也迎来“加速度”。“依托‘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我们推动企业注册登记和信息变更的流程再造、材料精简与时限压缩,确保涉企审批绿色高效。”企业开办专区负责人韦汉说。新注册企业可以享受免费刻制印章服务,今年以来,已为1003家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印章4637枚,实现市场准入“零费用”。
主动靠前,便民服务暖心贴心
8月23日,临时设在吾悦广场购物中心一楼的政务服务流动窗口前,前来咨询问题的商户群众络绎不绝。
“我想给店里增加一个经营范围,不知道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商户王先生刚提出疑问,负责企业登记的工作人员立即送上了一次性告知单,并耐心讲解网报流程,还手把手协助他在手机上完成信息填报,服务高效又贴心。
当天,汉滨区政务服务中心将政务服务窗口“搬”进热门商圈。一支由企业登记注册、住房公积金、社保、医保、公交、天然气等多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服务团队,携带便携式设备,在商圈核心区域设立流动服务站,现场为企业群众提供涵盖企业开办、变更、注销等12类高频事项办理和业务咨询服务。
“我们在深入居民小区、商圈园区广泛调研征询意见的基础上,以‘政务便民流动服务站’为载体,组织窗口业务骨干主动走进小区、商圈、园区,持续开展政务服务‘进小区、进商圈、进园区、进校园’活动,努力推动‘群众找服务’向‘服务找群众’转变。”汉滨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潘静介绍,目前,该中心已累计开展“政务服务四进”活动9期,办理各类业务1200余件。
创新不止于此。今年以来,在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方面,汉滨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从“小切口”入手解难题,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企举措:落实帮代办服务,对不能现场办结的业务提供免费邮寄送达服务,变群众“上门取”为“送上门”,今年已累计免费邮寄各类资料831件次;优化新建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专区,新增个人征信查询、天然气自助缴费终端;积极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多场景应用,上半年全区已有7万余户经营主体申领电子营业执照;与建设银行合作设立政银合作“一站式”政务服务驿站,将营业执照自助终端嵌入建行网点,为市场主体提供自助开户等便捷高效的政银联动服务。
此外,为破解群众跨区办事难题,汉滨区会同安康高新区共同梳理了123个高频事项,按照“材料清单、受理标准、办结时限”三统一原则,借助统一收件平台实现了市内无差别“跨区通办”,为推进全市跨域通办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接诉即办,民呼我应质效双升
“路灯亮了,孩子放学不再踏黑路了,家长也就放心了。政府办事效率真高!”初二学生家长李琴感激地说。
时间回到2024年11月,汉滨区接到安康市12345热线转来的多位家长求助工单,反映汉滨初中长春校区经诚信路通往安康大道约两公里的路段缺少照明设施。
时值冬季,天黑较早,学生放学出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家长迫切希望该路段能尽快亮灯,保障孩子夜间通行安全。
为切实解决学生安全出行问题,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面对该事项涉及市、区多部门职能交叉及工程建设单位协调难度大的情况,汉滨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主动对接沟通市12345热线平台,提请协助召集相关单位现场研判。
2024年11月29日下午,市政园林处及市、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与诉求人代表一同赴现场勘查,共商解决方案,明确承办单位和完成时限,推动工单高效办理。最终仅用几天时间,便在该临时便道早晚上放学时段实现路灯照明,彻底消除了群众关切的安全隐患。
这正是汉滨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在12345热线工单办理中坚持“接诉即办解民忧,化解疑难暖民心”服务理念的生动写照。
为提升热线响应质量,该局持续完善工单交办流程、办理规范与责任追究机制,明确“简易事项5分钟交办、30分钟内承接、5个工作日办结”的高标准要求。
“按照诉求类型、紧急程度和责任主体,我们把工单划分为简单易办、疑难紧急、多方协作和市区联动四种类型,分类处置……”汉滨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功剑介绍,在此基础上,对涉旅和紧急事项要求“电话交办、2小时到场、12小时办结”,疑难协同工单则现场跟进、因事施策、限时办结。同时,创新建立“电话提醒、书面函告、会商约谈、现场督办”“四步曲”分级预警督办法,保障每张工单按时高效办结。
此外,该局积极推行“接诉即办到现场,疑难工单一线办”模式,推动政府资源下沉、力量下移,推动“问题现场研判、诉求一线解决”。
创新机制带来显著成效。今年1月至7月,汉滨区共承办工单22557件,按期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达97.8%。
“政务服务没有最优,只有更优。”王功剑表示,汉滨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将继续以群众和企业满意度为标尺,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不断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助力汉滨营商环境优化,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