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校凡)为进一步优化文旅消费环境,提升现金服务质效,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民银行安康市分行积极探索“文旅+现金服务”融合模式,围绕残损币兑换、零钱包发放、反假宣传、优化现金使用环境等关键领域,精准发力、多点突破,有效解决了游客在文旅场景中的现金使用痛点。
织密文旅场景“零钱修复”服务网。针对游客在文旅消费中常遇到的残损币兑换难问题,人民银行安康市分行构建了“景区网点+流动服务”一体化的残损币兑换服务网络,让游客“破损钱”即时变“放心钱”。在全市19个4A级重点景区、文旅街区服务站设立21个“现金服务便民点”,配备专业兑换设备和工作人员,明确“小额残损币即时兑换、大额残损币当天办结”服务标准。在节假日旅游高峰期,为应对游客激增带来的兑换需求,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现金服务大篷车”,进驻景区为游客提供残损币兑换服务,还同步解答现金使用相关疑问。
搭建文旅消费“零钱补给”便民桥。聚焦游客在小吃购买、纪念品消费、交通出行等场景中的零钱需求,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文旅零钱包” 专项发放行动,通过“按需投放、定点领取、循环使用”模式,打通零钱服务“最后一米”。在景区入口、小吃街、文创商店等场所设置20个“零钱包兑换点”,每个领取点配备10元、5元、1元纸币及1元、5角硬币组合的零钱包,有需求的游客可直接兑换领取。同时针对商户零钱需求,安康市分行组织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定期上门为景区周边商户兑换零钱,缓解“游客找零难、商户兑零烦”问题,提升文旅消费支付便利性。
筑牢文旅市场“货币安全”防护墙。结合文旅场景人员流动大、现金使用频繁的特点,创新反假货币宣传形式,打造“线上+线下、静态+动态”的立体化宣传体系,提升游客和商户的反假识假能力。线上依托景区官方抖音号、微信视频号推出“反假货币小课堂”系列短视频,内容涵盖假币识别技巧、误收假币处理方法、假币犯罪举报途径等,通过景区导游、工作人员转发扩散,累计播放量120万次;线下在景区游客中心、商户门店张贴反假货币宣传海报2000余张,摆放宣传折页5万余份,同时组织“反假宣传志愿者服务队”在景区开展现场宣传活动,志愿者通过“实物讲解+互动问答”方式,教游客用“一看、二摸、三听、四测”方法识别假币,现场展示100元、50元真假币的水印、安全线、光变油墨等特征差异,解答游客“收到可疑纸币该怎么办”“如何避免误收假币”等问题。
守护文旅消费“支付自主”选择权。为践行“现金为民”工作理念,保障不同群体尤其是老年游客的现金使用权益,在文旅领域不断优化现金使用环境,明确“三个必须”服务要求,让现金支付在文旅场景中“有保障、不麻烦、受欢迎”。景区收费窗口必须保留现金支付通道,在门票售卖、停车缴费、观光车购票等环节,每个收费窗口均设置现金收款台,配备验钞机、零钱箱,安排专人负责现金收款,杜绝“拒收现金”“现金支付排队久”等情况;文旅商户必须支持现金支付,对景区周边餐饮、住宿、零售等商户进行全面暗访排查,要求商户在收银台显著位置张贴“支持现金支付”标识,对不支持现金支付的商户责令限期整改;特殊群体必须享受现金支付便利服务,针对老年游客、行动不便游客,景区工作人员提供“现金代付”“零钱兑换上门”等贴心服务,老年游客在景区内购买商品时,若不熟悉移动支付,工作人员可协助其用现金完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