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惠德鑫)近年来,市人社局坚持以创业担保贷款为桥梁,精准对接市场主体融资需求与发展愿景,持续优化服务机制,紧紧围绕“服务创业、促进就业”宗旨,引导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创业沃土,有效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截至10月底,全市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47笔,金额达9.17亿元,直接扶持创业人员635人,带动就业4881人,以扎实成效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源源动能。
流程优化“线上跑”,服务效能“加速办”。我市积极推进创业担保贷款全流程线上办理体系,推动服务机制持续提质增效。创业者通过“秦云就业”平台或“陕西省创业担保贷款”微信公众号即可提交申请,人社部门经办机构与政府性担保公司、经办银行主动对接,上门服务,实现“申办不出门、服务送上门”。自2025年第三季度起,贴息数据由经办银行直连推送至陕西省创业担保贷款经办系统,经人社部门经办机构汇总初审后,财政部门通过系统审核直接拨付经办银行。此举不仅大幅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与数据准确性,更标志着创业担保贷款实现了从申请、审核、担保到贴息的全链条数字化闭环管理,切实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零跑腿”。
基金运营“专业化”,担保创新“破难题”。面对初创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现实困境,我市创新推出创业担保基金管理新机制,将担保基金移交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实行专业化运营,构建起“专业运营+协同赋能”的“政担联动”模式。该模式推动人社部门、担保机构、经办银行三方形成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的服务生态,实现“1+1+1>3”的聚合效应,充分释放担保基金的普惠价值与杠杆功能。新机制在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与运转效能的同时,也为广大创业者构建起更加稳健、可持续的金融支持体系,真正推动“好政策”转化为“实资源”。
政策赋能“疏堵点”,普惠红利“全覆盖”。我市以政策创新精准疏通创业融资堵点,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全面推行银担“总对总”批量担保合作模式,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创业者实行免除反担保要求,对小微企业系统简化并降低反担保门槛,切实做到“应贷尽贷、应保尽保”。随着恒口示范区经办机构得到批复,即将实现独立承办业务,创业担保贷款已在全市所有县区实现经办全覆盖,标志着政策通达基层的“最后一公里”被彻底打通。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政策举措,有效破除创业融资障碍,推动普惠金融阳光雨露广泛润泽每一片创业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