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陕西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 张友清:“甘洒热血在疆场”
2025-08-05  来源:陕西日报

张友清(1904年—1942年),原名张学静,陕西神木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2月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1930年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5iY安康新闻网

1936年9月,张友清被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往山西任中共山西省工委书记,加强党的秘密工作,与薄一波领导的公开工作委员会默契配合,迅速开创了山西抗日工作新局面。在阎锡山提出“守土抗战”口号、支持成立“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等群众性抗日团体时,张友清等山西省工委负责人按照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和山西实际情况,确定工委工作方针为:通过牺盟会组织工农群众,尤其深入农村;通过各种团体搞武装、掌军权;通过统战活动,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针对牺盟会初期被误认为是阎锡山政治团体的情况,省工委大力宣传牺盟会的进步性和抗日本质,并通过牺盟会的活动,把广大群众凝聚在共产党周围。5iY安康新闻网

张友清与薄一波配合,营救了包括王若飞在内的二三百名“政治犯”,使他们在全民族抗战爆发前全部获释。他还派王一夫、阎子祥等骨干分赴各地建立党的特委机构,并恢复太原市工委,恢复老党员党籍,发展进步人士入党等。到1937年5月,太原多个工厂就有党员50多人。全民族抗战爆发前,全省20个县恢复或新建中共组织,党员1200余人。5iY安康新闻网

张友清重视各类训练班工作,并在其中建立中共秘密组织,动员大批党员和进步青年参与。这些人后来成为抗日骨干,使太原获“如同大革命时期的广州”之誉。1937年4月,他与薄一波合办牺盟会特派员训练班,选派共产党员学习,确保每县至少有一名共产党员特派员。这些特派员兼具牺盟会与省工委工作员、县委领导人身份,推动各地抗日工作开展。5iY安康新闻网

1937年8月,薄一波组织领导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总队成立,后扩至4个总队,成为山西新军主要力量。薄一波负责组建决死队的武装工作后,公开工作委员会所进行的上层统战工作便由张友清通过牺盟总会进行。9月底,牺盟会在太原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号召每县成立人民武装自卫队。会后各县自卫队纷纷建立,张友清还调配八路军军事干部前往领导。5iY安康新闻网

1937年9月,八路军主力开赴山西前线对日作战。后中共山西省工委一分为四,分赴晋西北、晋东北、晋东南等地创建根据地,中共山西省工委改称中共山西省委,张友清继续任书记。11月太原失陷后,他率省委机关随第二战区及省政府机关撤至临汾,发动群众收集武器,组织抗日武装。5iY安康新闻网

1938年5月,中共山西省委改为晋西南区党委,张友清任宣传部长,兼区党委党校副校长,培训党员干部,深入各地指导工作。1939年1月,张友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统战部部长。面对国民党反共逆流和阎锡山“扶旧抑新”政策,他在秋林会议期间,与薄一波配合,领导党员和牺盟会、新军领导人同阎锡山顽固势力斗争,提出应对方针,巩固阵地。“十二月事变”中,他疏散暴露党员,将乡吉地区党组织转入地下,部署新军突围,粉碎阎锡山消灭新军的阴谋。此外,他还指导了对孙殿英新五军开展的统战工作。5iY安康新闻网

1942年2月,张友清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北方局秘书长和八路军前方总部秘书长。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又长期带病坚持工作,他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5月,日军对太行根据地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大扫荡”。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机关转移途中,被日军四面合围。突围开始时,张友清坚持走在队伍最后。当他发现一名机关女同志吃力地奔跑,就不顾身体衰弱,硬是将自己的战马让给她骑,让她成功脱险。日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张友清清醒地意识到将要发生的事情,对身边的警卫员说:“牺牲我一个人没有什么关系,千万不要使别的负责同志受到损失。”他和警卫员沉着镇定地烧毁了随身所带的全部文件,在隐藏时不幸被俘,同其他几名同志被押解到太原工程队,这是侵华日军在山西建立的战俘集中营。张友清化名吴乃人,在集中营受尽敌人的毒打和折磨,但始终严守机密,还鼓励其他被俘同志坚持斗争。不久,病弱的张友清患了痢疾,狱中同志曾通过看守买药给他医治,但病情仍日益加重。在生命垂危时刻,他还鼓励被俘同志:“要坚持下去,要活下去,迎接胜利的到来!”7月7日早晨,张友清停止了呼吸,年仅38岁。张友清牺牲后,留下一张照片,上面写着一行刚劲的毛笔字:“甘洒热血在疆场”。5iY安康新闻网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5iY安康新闻网

 5iY安康新闻网

 5iY安康新闻网

责编:许安|一审:许安|二审:田丕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