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省教育厅等18个部门近日联合制定《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实施方案》,聚焦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打造线上线下“三秦家长学校”,推动省、市(区)、县(市、区)、校“三秦家长学校”建设全覆盖,建立“教育部门牵头、跨部门协作、线上线下融合、高校+专家支撑”的工作机制。
《方案》聚焦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推进馆校合作、推进医教互促、促进体教互融、促进家校互动、促进社教同频、促进警校同步等6个方面,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力争到2025年底,全省50%的县建立“教联体”,2027年所有县建立“教联体”。
“教联体”将深化馆校协同机制,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深入开展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强化学生价值观教育;加强有效干预,汇聚多部门合力,打通快速转介就医“绿色通道”,全面实施“学校明亮工程”,推进医务人员担任中小学校、幼儿园健康副校(园)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支持高校、社区(村)及城市公共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免费或优惠向中小学生开放。
“教联体”将建立健全社区(村)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强化社区(村)“两委”的协同育人职能;统筹各类科普教育阵地和资源,在健全课程教材体系、深化学校教学改革、拓展科学实践活动、纳入课后服务项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农村学校和寄宿制学校为重点,加强“三防”建设,强化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统筹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力量,协同化解涉校涉生矛盾纠纷,守牢校园安全底线。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地将以“三秦家长学校”为抓手,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推动省、市、县、校“三秦家长学校”全覆盖,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