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至20日,2025“走读中国”国际媒体交流项目带领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11国共12位记者走访陕西。从西安的科技高地到安康的绿水青山,无人机螺旋桨的气动噪声与秦巴山区的鸟鸣共同谱写了一曲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的协奏曲。
本次活动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陕西省委网信办和环球网主办,西安市委网信办、安康市委网信办承办。在6天时间里,记者团先后走访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大唐不夜城、西咸新区无人机试飞基地、长安云·“一带一路”城市展示体验中心、石泉县城关镇草池湾田园综合体、石泉县池河镇明星村、紫阳县向阳镇富硒茶观光园、汉滨区忠诚村天瑞塬生态农业园区等多个点位。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从古都西安出发,记者们首先见证了科技创新如何塑造产业未来。在西安市西咸新区无人机试飞基地,记者们现场观摩了无人机起降与指挥系统。作为陕西首个民用试飞基地,这里已服务十余家企业,并在7月完成低空物流首飞,为商业化运营开路。格鲁吉亚ForYou传媒首席执行官塔拉赫切夫·米哈伊尔直言:“这样的基础设施非常必要。”
这种科技赋能的连续性在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面选育基地展现得更为立体。当记者们触摸由太空育种的果蔬新品种时,科研人员正通过与国际团队合作开发农业智能装备和航天农业大模型,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离开试验田,记者们走进西安科技馆。这里不仅是长安云·“一带一路”城市展示体验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展示陕西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场馆展陈丰富,其中的航空航天展区既有歼-10、歼-20等众多型号歼击机模型,也有模拟火箭发射台、飞行员体验装置、模拟空间站等互动设施,充分展现了陕西在航天航空领域的硬核实力。
随后,记者们走进巨子生物的重组胶原蛋白工厂。这家企业通过25年持续研发,建立了完整的重组胶原蛋白规模制备技术体系。“这家公司不仅是化妆品生产商,更是面向全球市场的高科技企业。”吉尔吉斯斯坦Koom Press通讯社记者卡拉曼·西雅古尔如此评价。
绿色发展激发乡村活力
如果说西安展现了创新引擎,那么安康则展示了绿色生态的活力。在石泉县草池湾田园综合体,朱鹮翱翔、稻鱼共生的景象令记者们眼前一亮。科学规划不仅使亩均产值提升超过5000元,还吸引游客近7万人次。卡拉曼·西雅古尔感叹道:“这才是未来乡村应有的样子。”
同样令人惊喜的还有紫阳县的富硒茶园。70亿元综合产值的背后,是茶产业与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现在,紫阳茶不仅畅销全国,还走向海外,在哈萨克斯坦设立营销中心。亚美尼亚新闻通讯社记者格里戈良·霍连在品茶后不禁感叹:“茶不仅是饮品,更是文化桥梁。”
产业振兴推动乡村蝶变
绿色发展为乡村注入活力,而产业振兴则让这种活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石泉县明星村依托蚕桑产业走出新路:智慧养蚕室里,物联网环境检测与地暖、加湿系统大幅提升品质与效率。如今蚕茧价格和丝质全面升级,农户增收显著,实现了“桑园变景区、农民变股东”的蝶变。
在汉滨区忠诚村天瑞塬农业园区,蔬菜和林果规模化种植年产值达8700万元。土地分红、农户收益、集体积累与企业利润按比例分配,带动人均收入翻番,切实走上共富之路。
最生动的注脚来自岚皋县,篮球场上的激情呼喊与夜市喧嚣、电商直播解说在此交织,群众热爱的“村BA”不仅照亮了夜晚,更带动了“赛事+文旅+商贸”的创新模式。
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如果说产业振兴是内生动力,那么开放合作则让陕西的发展更具国际视野。在安康恒口示范区,毛绒玩具产业集群已形成设计、认证、物流和品牌全链路。这里生产的玩具借助公铁河多式联运,出口至欧美市场,带动就业岗位2.26万,年产值超过65亿元。
这种跨地域协作的宽度,在西安爱菊粮油集团的哈萨克斯坦粮油物资集结中心得到再次加强。当陕西人家用上哈萨克斯坦面粉,“一带一路”上的农业命运共同体也开始成形。正如哈萨克斯坦BAQ通讯社记者奥尔扎斯·阿代所言:“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能够使用哈萨克斯坦的产品,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支持。”
从无人机试飞基地到“村BA”赛场,陕西用多元场景诠释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立体图景。科技创新构建发展引擎,生态保护筑牢绿色基底,开放合作拓展空间维度。当这些要素通过制度创新形成化学反应,西部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策源地。这份融合了硬科技与软实力的“陕西方案”,正为更多地区转型升级带来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