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县区 > 白河
白河:民间小调乐声扬
2024-01-31  来源:本站原创

通讯员 朱明富yWx安康新闻网

“党的富民政策哟好哎!幸福的日子我们都赶上哎了哟!”“大美仓上好风哎光哎,桃花红来菜花哟黄哎……”这种以景作词、随口编唱、充满浓郁乡土文化气息的“花鼓”曲调,是陕南乡村人们歌颂幸福生活最自然的表达形式。每逢喜庆的日子,花鼓子一唱,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yWx安康新闻网

白河“花鼓子”是民间艺人从“汉剧”中取精选段,随口翻唱,成为乡野山民们就地取乐的地域文化流派。其曲式结构和旋律相同,但发音腔调各有特色。同一种花鼓子,或说或唱,都有各自不同的表演形式,不同的抒发情怀。即兴表演的花鼓子既承启了民间娱乐功能,保留了原始形态,又在长期演绎中不断升华,融入了新时期农村变化和新民风建设内涵,演唱的歌词内容健康,文明新颖,深得广大群众的参与和喜爱。yWx安康新闻网

yWx安康新闻网

花鼓大赛yWx安康新闻网

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民间曲艺花鼓子也在不断进化延承,赋予了更美更活的的创意空间。近几年,仓上镇公共文化服务站通过挖掘乡土艺人,组织成立了6支民间花鼓队,在传统元宵、端午、中秋、国庆及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中,把花鼓作为开场节目搬上舞台,顿挫婉转的唱腔,幽默随形的动作,铿锵激昂的鼓点,常引来阵阵加油喝彩与掌声。yWx安康新闻网

2019年11月20日,仓上镇天宝梯彩农园锣鼓喧天,喜气洋溢,仓上人民以最“土气”的传统节目“陕南花鼓子”表演迎接国家对天宝AAAA景区评估验收,让这个万众期待的日子更加绚烂多彩,引人注目。yWx安康新闻网

2020年端午节,仓上镇第二届“花鼓大赛”上,6支花鼓参赛队各展才艺,轮番表演,并由白河县文化馆老师及当地民间艺人现场点评。“一唱那个感谢呀共产党哟,我顿顿吃饭都把你来想哎,往年呀累死累活吃的蒿子汤哟,如今是一日三餐喷喷那个香哎!”83岁老党员张新田编唱的《八唱共产党》,声音洪亮,中气十足,15分钟比赛时间结束还意犹未尽。yWx安康新闻网

yWx安康新闻网

花鼓戏表演yWx安康新闻网

此后几年,在第五届“秦楚边城·水色白河”文化旅游节暨首届白河毛绒玩具节和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仓上民间花鼓队参加演出多达30余场次,吸引了一拨拨远近游客,赢得了一场场“开门红”。yWx安康新闻网

在仓上乡村,花鼓子常常与玩龙船、舞狮子、抬花轿、扭秧歌、踩高跷等传统民俗文化融合在一起,穿插进行,互托气氛。天宝农园景区每年都要举办一次民俗婚礼演示暨香囊文化周系列活动,期间“抬花轿迎亲”环节,花鼓队、秧歌队身着喜装边唱边舞,唢呐鼓乐吹吹打打热闹非凡。yWx安康新闻网

“咱们啊招商引资搞得好,掀起了乡村旅游的新高潮啊!”2021年3月8日,花鼓闹春,菜花飘香,白河县第五届旅游文化节暨仓上镇首届旅游文化季在震山的锣鼓声中拉开序幕。时隔一周,“红花之春”乡村歌手大赛和仓上镇第三届陕南花鼓子表演赛又沸腾了群山,点燃了观众和游客们的激情。活动当天,美丽的红花村月亮山上,歌声飞扬,人头攒动,各村音乐爱好者、花鼓艺人以即兴编唱讴歌时代发展,赞美家乡变化,把撩动人心的日子汇成了欢乐的海洋。yWx安康新闻网

花鼓子作为“民俗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结合体,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中央,有广泛的生存基础,常常以喜庆祝贺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增添吉祥欢乐的气氛。花鼓子也用于农事生产、奠基升迁、竞赛角逐等场合,而无论何种情形,这种自由无羁,句子可长可短,节奏可紧可缓的演唱风格都让人乐在其中,充满生活情趣。yWx安康新闻网

白河境内的花鼓子与旬阳、汉滨相似,属于安康下河调流派,与紫阳、石泉等上河调活跃、高亢、嘹亮相比,这里的花鼓曲调旋律平稳、柔和,细腻,演唱时,多加有“那个”“哎”“嗨”“哟”等辅助字词,在句式上讲究起承转合,对偶押韵。花鼓唱词可以是历史故事,也有祖辈流传下来的传统段子,可演唱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可即兴创作,对眼前事物现场编唱,即便幽默调侃,逗趣笑骂,也相互配合,不伤大雅。yWx安康新闻网

花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真实地记录着人民生活情景和时代印记,之所以能让广大人民群众爱看爱唱,是因为花鼓子能把人们心中情感用“说唱”宣泄出来,于哼唱中展现劳动人民热爱生活、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岁月的沉淀积累下,花鼓子也有专业正本的传承曲目,如“十爱姐”“插秧歌”“打锣鼓草”“劝郎归”等许多乡土俚俗又古朴清新的曲目。yWx安康新闻网

近年来,白河县仓上镇积极挖掘民间传统文化,培养了一批素质高、有品位的民间花鼓艺人,在农民丰收节、迎国庆、闹元宵等群众文化活动中,以精彩的表演,展示了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面貌和丰收后的喜庆场面,在充实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丰富和发扬了祖先们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 yWx安康新闻网

(责编: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