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静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近年来,白河县卡子镇将家风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柔性引擎”,通过“古法今用、以德化人、家国共融”的创新实践,让优秀家风焕发时代生机,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纽带。
“传家忠和孝,兴家文和德,持家勤和俭,安家让和忍……”走进卡子镇桂花村的白河县家风馆,泛黄的《黄氏宗谱》与智能交互屏交相辉映,诉说着跨越200余年的传承故事。
2016年,白河黄氏家规荣登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作为优秀家规家训在全国推广。这一荣誉不仅是对黄氏家族家风建设的肯定,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黄家大院家风馆也因此成为人们了解黄氏家族家风、感受家风魅力的重要窗口。
“黄氏家规家训对我影响深刻,让我认识到作为黄氏后人修身立品的重要性。要时时以身作则,处处做好表率,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自己肩负的使命负责。”白河县富秦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治贵时刻警醒自己。
“高方兰长年照顾卧病在床、生活无法自理的老母亲,尽管生活艰辛,却从未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她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向子女传递着孝老爱亲的美德,我推荐她为本季度的孝义善举模范。”
在大桥社区第一季度道德评议会上,由该社区村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等组成的“模范评议团”与在场的30余名群众齐聚一堂,围绕几名评议对象的典型事例,展开评说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侃侃而谈,通过发动群众评群众、发动群众监督群众,推动村民自治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家风正则民风淳。近年来,卡子镇不断探索乡风文明新模式,在全镇推行“红黑榜”机制,各村(社区)党支部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道德讲堂和新民风建设评议会,对评选出的孝义善举、移风易俗、环境卫生、和睦邻里和诚信守法5个方面先进典型和后进对象进行上榜公示,通过实行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的道德教育与惩戒,让群众在“红”与“黑”的鲜明对比中找差距、知荣辱,以优良家风引领文明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