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项能菲
为积极响应县委“叫应帮解”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号召,白河县妇联直面基层治理难题与妇女群众的急难愁盼,创新构建“主席(执委)+巾帼民情员”坐班接访机制。这一机制有效打通了妇女诉求的“最后一公里”,让基层治理力度与温度并存,成为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一抹亮色。
“坐班接访”搭建畅通诉求渠道
在以往基层治理中,妇女群众诉求反映渠道不畅、问题解决不及时等问题时有发生。为打破这一困境,县妇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整合妇联主席、执委和巾帼民情员力量,在县、镇综治中心设立了“主席(执委)+巾帼民情员”坐班接访点11个和“娘家人解忧室”1个。同时,引入律师、心理咨询师、社工师等专业力量,为妇女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婚姻家庭辅导等“一站式”服务。今年以来,已累计接待群众来访咨询35人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5件,群众满意度高达98%,切实为妇女群众打造了一个便捷、高效的诉求表达平台。
“叫应帮解”及时回应急难愁盼
对于接访过程中收集到的诉求,县妇联建立了“分类处置、分级响应”的工作机制。遇到简单问题,当场就给予明确的答复和指导;面对复杂问题,及时进行梳理分类,明确责任人和办理时限;而对于疑难问题,则及时移交“叫应帮解”工作专班,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以12338热线接到的刘女士案例为例,她反映了与婆婆、丈夫之间的矛盾问题。县妇联接到诉求后迅速行动,联合仓上镇妇联、司法所、派出所,成功调解了这起家庭矛盾。刘女士感激地说:“多亏了妇联及时调解,现在我和婆婆、丈夫的关系处理得非常融洽!”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这一机制确保了妇女群众的每一个诉求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真正做到了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
“巾帼民情员”传递基层治理温度
为了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县妇联从村(社区)妇联主席、网格员、女党员、致富带头人中选拔组建了一支174人的“巾帼民情员”队伍。这些“巾帼民情员”凭借贴近群众的优势,主动下沉到社区、村组,积极倾听妇女群众的心声,收集各类诉求。例如,城关镇狮子山社区的“巾帼民情员”乔红果,她随身携带的民情日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留守儿童课后托管、妇女技能培训需求、家庭矛盾调解等诉求。这些诉求经妇联主席、执委汇总后,通过“分级分类处置+多部门联动”的模式,从家庭矛盾调解到就业创业帮扶,从儿童教育问题到妇女健康保障,一系列群众关心的问题在“家门口” 就得到了妥善解决,让基层治理充满了温暖和人文关怀。
“主席(执委)+巾帼民情员”坐班接访机制的实施,不仅让妇女群众的诉求表达渠道更加畅通,也显著提升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该县妇联将持续深化这一机制建设,不断拓展服务内容,确保每一份诉求都能得到及时回应,每一份期待都能落地生根,为全县“叫应帮解”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