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吕晓红)白河县坚持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精准管理为重点、以作用发挥为目标,积极推行党员精准分类管理模式,通过精准画像、差异施策、目标引导,有效增强广大党员的身份意识、责任意识,提升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精准画像,“五型分类”筑牢管理根基。从源头入手,对全县党员队伍状况进行全域摸排、精准识别,全面掌握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农村、社区、离退休干部职工等领域9633名党员的基本情况、职业特点、流动状况、生活状态和思想动态,建立清晰完备的党员信息台账,实现数据实时更新、组织关系无缝衔接,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在此基础上,突破单一领域界限,进一步根据党员个体实际状态进行精准画像,差异化区分出在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老弱困难党员、后进党员5种不同类型,构建起“领域+类型”的立体化、精细化分类体系,为实施精准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靶向施策,“五式管理”实现精准滴灌。针对不同类别党员的特点和实际,量身定制管理措施,确保管理精准有效。对在职党员实行“目标式”管理,重点推行“承诺+践诺+评诺”,评议结果与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对无职党员实行“设岗式”管理,按照“按需设岗、以岗定责”原则,在农村、社区设置农技推广岗、文明新风岗等十余类岗位,让无职党员有岗有责、履职尽责。对流动党员实行“跟踪式”管理,开展“三访三找”行动,建立3个流动党员党支部,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报告、登记等制度,569名流动党员全部纳入党组织管理。对老弱困难党员实行“关怀式”管理,建立“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帮扶制度,每年集中开展走访慰问不少于3次。对后进党员实行“帮教式”管理,由支部委员或优秀党员骨干结对帮带,通过制定转化方案等方式进行教育帮扶,促其改进提升。
目标导向,“五有目标”激发先锋动能。以“五有”为目标,系统引导各类党员发挥作用,推动党员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作为”。通过“有责”引导,在职党员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等一线担当作为,办理实事好事287件,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80余次。通过“有岗”推动,无职党员成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生力军,在防汛救灾、矛盾化解等工作中积极作为、争先出动,有效补充基层服务力量。通过“有家”服务,增强流动党员归属感,近年来累计为家乡引进产业项目18个,提供就业信息2000余条,真正实现“离乡不离党、兴业又兴村”。通过“有盼”关怀,提升老弱党员组织归属感,收到各类建言110条。通过“有劲”帮扶,帮助后进党员认识差距、改正不足、激发动力,逐步成长为白河发展建设的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