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黄楠芳
“你看这些鸡正处于产蛋高峰期,猪也快有300斤了,再过阵子就能出栏,今年收成指定差不了!”走进白河县构朳镇凉水村张吉汉家的院子,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南侧鸡舍里土鸡踱步啄食,西侧猪圈里猪欢腾拱食,他正提着自家种的苞谷碎和红薯藤投喂,提起眼下的日子,他的语气里满是踏实。
2019年,60岁的张吉汉没有固定收入,爱人身体常年不好又需要贴身照顾,“出去打工跑远路不放心,闲在家没收入更心慌”。他索性在院子里搭鸡舍、建猪圈,买了10多只土鸡、3只鸭鹅和2头小猪崽开启了他的养殖之路。政策支持与生猪保险“兜底”,让他底气倍增。他跟着专家学习管护知识,每天仔细观察家禽家畜的进食、排便情况,逐渐摸清了养殖门道,养殖规模也逐步稳定。在拿到政府的政策补贴后,又添了3头猪崽和10多只土鸡,“去年有一头猪得了传染病,多亏了生猪保险,很快就拿到了赔偿,没让损失扩大。”他笑着说,有现在的政策支持和保险兜底,再也不用愁生计。
为了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增加收入,张吉汉还承包了村里10多亩闲置土地,种上了玉米、花生、红薯、绿豆、芝麻、黄豆和甘蔗。“自己种玉米、红薯喂猪,能省不少饲料钱;花生、芝麻榨油,绿豆、黄豆自己吃或卖,一举多得。”每天天不亮,他就到地里除草、浇水,忙到上午回家喂牲畜,下午接着下地。“虽然辛苦,但看着庄稼茁壮成长、牲畜膘肥体壮,就觉得日子有奔头。”凭着勤快劲儿,他还把地里的作物“变废为宝”,酿起了甜秆酒、柿子酒。“这些酒都是纯粮纯果酿的,亲戚朋友尝了都说好,不少人专门来买,每年能多卖千把块钱。”他笑着说。
多元经营模式让张吉汉的“小产业”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为他带来了更加丰厚的收入。如今,他单靠这份家门口的“小产业”每年就能有近5万元收入,生活过得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