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医院高新院区外科党支部深入开展“红花先锋”党建品牌创建,进行“初心为民,医暖人心”科室能力建设项目。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建工作“融入业务、融入科室”,在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上下功夫,找准问题,改造流程,提升能力,开展新业务。
聚焦民生痛点,彰显党建温度。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曾或正在遭受头痛困扰。在医院党委及高新院区外科党支部“红花先锋”的引领下,神经外科三病区始终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持续推进头痛诊疗服务的专业化、精准化建设,构建起覆盖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全流程健康服务体系,切实为患者改善就医体验,用实际行动诠释“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神经性头痛——精准施治彰显技术担当
神经性头痛常由神经受压、炎症或损伤引发,以三叉神经痛最典型,神经外科三病区以支部“红花先锋”品牌为引领,将“精准施治”融入诊疗,构建多维度治疗体系。药物治疗是神经性头痛的基础方案,但长期用药易出现疗效波动、肝肾功能影响等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由经验丰富的党员医师牵头,建立“用药全周期管理机制”:从患者入院起,制定初始用药方案;治疗期间,血药浓度监测动态调整剂量,及时处理皮疹、头晕等副作用;出院后,依托党员主导的“用药随访群”,持续跟踪患者用药效果。
针对药物疗效不佳或不耐受的患者,科室聚焦微创介入技术创新,党员医生反复演练优化流程,PBC“整体压迫”、PRT“精准热凝”痛觉纤维,总体有效率超80%,创伤小、恢复快,可以做到随做随走。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开展微血管减压术(MVD),科室组建党员“MVD突击队”确保手术安全,术前多学科会诊,术中精准操作,术后护士专项护理,在党员击队的全程护航下,MVD手术长期有效率超过90%,且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为患者实现“长期治愈”。
科室以以“解决患者痛点”为核心,以“党建+技术攻关”形成“药物-微创-手术”阶梯方案,既实现神经性头痛诊疗从“缓解”到“治愈”的跨越。
血管性头痛——专病专治突出服务温度
血管性头痛多因头部血管功能异常引发,偏头痛是其典型类型。在党支部推动下,科室设立“偏头痛专病门诊”,以党建为抓手构建全流程服务体系,让专业诊疗与人文关怀并重。
党员志愿者主动下沉社区开展健康讲座,同步搭建病友管理群,面对面教患者识别饮食、睡眠、情绪等偏头痛诱发因素,指导调整生活习惯,从源头减少头痛发作,将健康服务延伸到社区。针对头痛不同程度,实施分层用药;对频繁发作患者,用抗癫痫药、抗抑郁药开展预防治疗;严重病例由神经内科、康复科医生联合实施肉毒素注射。多学科协同发力,有效降低发作频率,切实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颅高压头痛——快速响应守护生命安全
颅高压头痛多由颅内肿瘤、感染、出血等引发,属神经科急症,如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所致头痛剧烈,若不及时救治可能致命,诊疗需极高效率与技术水平。科室以党员先锋岗为核心,建立“头痛绿色通道”,严守“快速诊断、多科联动、优先手术”原则。
一旦怀疑患者为颅高压头痛,科室立即启动应急流程,优先安排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第一时间锁定病因,为后续救治抢出关键时间。科室业务骨干组成专项救治小组,根据病因迅速实施肿瘤切除、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或栓塞等治疗,全力拆除“脑内不定时炸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术后依托“康复服务示范病房”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从生理护理到心理疏导全程介入,全方位守护患者术后恢复,巩固救治成效。
中西医结合——个体化的特色诊疗路径
针对慢性顽固性、复杂性头痛诊疗难题,科室成立中医治疗病房,以“辨证施治”为核心,打造中西医结合特色诊疗体系,实现疗效与体质调理双提升。
科室中医骨干通过“望闻问切”,精准判断患者体质与病因,从根源调理身体机能,针对头痛相关穴位精准针灸治疗,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快速缓解疼痛症状,成为诊疗体系中的“重要武器”,同时融入拔罐、耳穴压豆等中医外治法,丰富治疗维度,进一步调整患者偏颇体质,实现标本兼治,有效减少头痛复发,凸显特色诊疗价值。
医疗宣传——医务工作者的实干与担当
为提升公众头痛疾病认知、助力早诊早治,科室主动扛起医疗科普与资源下沉责任,用实干彰显医务工作者担当。
联合安康广播电台打造健康科普节目,系统讲解动脉瘤性出血、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等常见头痛类型,将专业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指南,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获取科学诊疗建议,筑牢疾病预防认知防线。
支部副书记、科室主任陈向荣多次深入基层医院,开展头痛学术讲座与教学查房,结合真实病例剖析诊疗要点、指导实操,毫无保留分享前沿理念与临床经验,助力基层提升头痛诊疗水平,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