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毛明博 胡铭国
近年来,汉滨区建民街道长岭诚信路社区以“孝义”网聚幸福效益,通过服务“一老一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做靓新民风力促百业兴,让4774名脱贫搬迁户因好民风带来好前景。
好家风给社区带来好民风
“老杨照顾我爸比我这个亲闺女还好。嫁给老杨我值了!街坊邻居都夸老杨是个好女婿,还有很多居民自发向他学习,大家都很羡慕我家……”社区居民杨落安的妻子刘天弟说。
2018年3月20日,在商洛工地干木工的杨落安接到岳父病情突然加重的消息后,在电话里不停地安慰妻子,并连夜坐火车回家一直照顾至今。
由于其岳父生活无法自理,杨落安每天下班就帮他换尿不湿,隔三岔五给他洗澡、理发。他说:“咱要给小辈做好表率。”
在该社区既有让居民佩服的好女婿,还有“孝义之星”王典群、“孝义之家”陈启奎家庭等各类好榜样。
陈启奎的孩子回忆,父母相敬如宾,印象中几乎没有吵架更没有红过脸。早年他们在上学时,父母为养家在外打工、两弟兄学会了做饭、洗衣服等。他们说:“受父母影响,我们也对父母孝顺有加。当然,我们家也常常受到邻里、亲朋、同事的羡慕和称赞,挺好的!”
家门口就业拓宽增收路
下楼到社区工厂就业,既能照顾家庭带孩子,还能自由安排时间在社区工厂上班。这样的事,让迁居到该社区的80后宝妈陈立丽高兴不已。
2022年6月1日,随着安康新德润毛绒玩具厂的正式运营,陈立丽成为这里的首批“自由工作者”。她说,上班时间和接送娃时间不冲突,待遇还好,在看娃的同时上班挣钱也能减轻家庭负担。
为实现搬迁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该社区引进乐秦佳毛绒玩具厂、银雁科技服务公司、辉烨电子厂、新德润玩具厂4家社区工厂,提供就业岗位1300个,吸纳就业1051人,实现社区就业居民年人均增收2800元,确保有劳动能力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
“一个月我俩能拿六七千的工资知足。”耿策敏、王俊琴夫妇都是直接受益者。在乐秦佳毛绒玩具有限公司上班的耿策敏是叉车操作员,妻子王俊琴在公司从事毛绒玩具制作。
该社区按照“订单式”培训,“点对点”就业的方式,有针对、分批次地组织300余名居民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已实现就业创业人数2256人,并被安康市人民政府授予“就业创业先进单位”。
网聚民生民意民情,实心实意实地服务解忧
小区管道拥堵了咋办?小家电出毛病找谁修?社区有哪些人需要重点照顾?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该社区依托“群众点单、支部制单、党员接单”工作模式,收集并解决群众诉求和服务需求400余条,确保民情信息畅通无阻,民急民需快答快复,实现了“网格沉下去,问题浮上来,管理全覆盖,问题全清零”。社区优秀网格长肖西平对此深有感触。
独居老人梁显利子女常年未在身边,生活孤独加上身体不好,急需照料。在日常工作中,肖西平经常看望并陪老人聊天解闷,还帮他送水送饭。老人身体不适时,他联系医生送药上门。老人说:“社区干部真是近邻胜远亲。”
肖西平等人也因此被群众和社区评为优秀网格员。在他由优秀网格员到担任社区第二网格长后,他针对社区实际精心选聘9名责任心强、乐于服务的群众“骨干” 担任专职网格员,将27名楼栋长、15名党员、6名微网格员嵌入27个网格内,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特殊人群管理、动态监测等工作。
该社区把15名党员划分到9个二级网格单元内,亮牌公开承诺,组建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为主要力量的“治安巡逻、水电维修、创业就业、文化娱乐、‘三留守’关爱、民生保障”6支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通过开展党员分类积分管理,推行“群众点单、支部制单、党员接单”模式,为社区解决集中更换充电桩20组、增设“摄像头”6个、疏通污水管网堵塞等40余次,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办、矛盾不上交”,搬迁群众满意度也不断提升。
据了解,该社区还通过邀请“三官一律”进社区,大事要事民主协商、做好公开公示等方式,确保“大事不出社区、小事化解在网格中”,通过基层矛盾调节化解信访隐患110余起,实现了“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
稳稳托起社区“一老一小”的幸福
近年来,伴随着特困、独居、高龄困难老人、残疾人及困境儿童迁移至该社区,这给社区管理带来了新挑战。
截至目前,该社区有60岁至90岁老人及残疾人共计786人,其中80岁以上117人。这些老人因搬迁脱离原有熟人社会、面临融入不畅、在新环境中存在情感失衡等问题,因此让这些老年特殊群体融入新社区至关重要。
去年以来,该社区投资45万元联合第三方公司在社区建设面积270平方米的养老服务中心暨孝义食堂,积极开展助老服务活动,提供更便利的照料、送餐等便民服务,还组织开展爱心义剪、孝义足浴等活动,让老人在社区有新的朋友圈子,分享生活中的喜悦。
在做好服务老人的同时,社区聚焦服务留守儿童和残疾等特殊群体的儿童的成长。2023年9月起,社区联合援少会开展“伙伴计划”志愿服务活动40余期,包括健康体检、亲情陪伴、作业辅导等内容,深受辖区群众欢迎。
为更好服务辖区留守困难儿童,在走访摸排、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社区牵头组织相关单位投资15万元开办“儿童之家”,常年开展10余名志愿者教师通过入户走访和抓实课业辅导,为110余名搬迁儿童提供了兴趣培养、心理疏导、亲情陪伴等服务。
“我们把狠抓‘一老一小’特殊群体服务当做党工委办事处链接群众,检验基层为民服务理念和践行新民风建设的练兵场,由此,也链接起社区的培育文明新风关键节点。”在建民街道党委书记邓相军看来,通过孝义网聚幸福效益,实现好民风带来社区“好发展”。
邓相军表示,今后还将通过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好妯娌、好婆婆、好媳妇、孝义家庭、平安示范户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将先进典型在辖区“光荣榜”向居民公示,推动尚“诚”、重“孝”、倡“俭”、践“勤”、崇“和”的新民风建设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