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宋孝波 张彬 陈雅欣
2月18日,正值雨水节气。东风轻拂秦巴山间,万物在悄然萌动。伴随着春耕的步伐,一幅幅崭新的“春耕图”,在汉滨广袤沃野间徐徐展开。
眼下,正值马铃薯播种与出苗的关键时期,汉滨区晏坝镇的中公农业三产融合示范产业园,迎来了繁忙的耕种景象。田间地头,劳作的身影随处可见,而马铃薯播种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伴着春光,耕耘的画卷不断铺展;迎着春阳,希望的种子破土生长。在机械的轰鸣声中,施肥、播种、覆膜一气呵成,实现一体化作业。农用拖拉机牵引着马铃薯播种机,充分将腐熟农家肥等肥料与土壤混合,与此同时,精准地将切好的马铃薯种块播入土壤,在排种器有序推送下,以均匀的间距落入开好的沟内,覆膜机则缓缓展开农用地膜,平整地覆在垄上。
“这机械的效率简直太高了,不光省时还省工,轻松多啦!”68岁的许祖海站在田间,望着眼前刚刚完成播种的土地,满是感慨。许祖海是晏坝镇田坝社区土生土长的村民,至今已在这产业园里种植土豆3个年头。他回忆道,如今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在村里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是上了年纪的人。好在园区将土地流转过去后,采用“统一流转、发包到户、统收统销”的模式将4亩土地交给他管理。去年,土地里种植土豆,他和老伴儿差不多花半个月时间才能种完,可现在,依靠机械化种植,仅仅2小时就搞定了。
立足推动秦巴山区农业产业发展,汉滨区着力改良与推广农业技术,在实现企业效益的同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业产业整体提升。安康中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汉滨区晏坝镇田坝社区流转土地200余亩,打造农业三产融合示范产业园,发展马铃薯、鲜食玉米与蔬菜的复合种植,示范带动27户农户,带动周边种植面积达1100余亩。
“我们要把小田变大田,让分散变集中,减工降本、提升单产。既解决园区发展难题,又要增加农户收入。”安康中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元寿介绍,晏坝镇田坝社区土地连片、土壤肥沃,适宜马铃薯生长,这是公司选址此地的重要原因。然而,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大且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年轻劳动力短缺问题突出。今年,公司决定首次采用机械化方式播种马铃薯,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吸纳群众务工等方式,解决群众就近就业问题,增加收入。
“每天作业面积可达30亩,每亩能节省成本600元以上。机械播种能保证种植密度达到出苗整齐均匀目的,实现规模化生产。”陈元寿驾驶着农用拖拉机,笑容满面地说道,计划一周内完成园区马铃薯的播种。
春耕备耕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首战”,关乎一年收成的基础。为了消除村民顾虑,提振合作社成员对机械化种植的信心,园区创新采用“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模式,同时借助“科研院所+园区+销售”的发展模式,实现农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直接跨越。同时为了降低种植风险,确保夏季马铃薯的丰产,园区提前铺设滴灌管道,运用高效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田间管理技术,逐步实现田间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为服务好春耕生产,我们的工作人员陆续下沉到农机销售企业、各镇(街道)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做好各类农机销售、检修的服务指导,为春耕生产筑牢基础。”汉滨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站长唐明显介绍。
截至目前,汉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49.5%,计划种植马铃薯7万余亩,3月初完成。汉滨区围绕“稳定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积极引导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抢抓农时,稳步推进农业种植工作。同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为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