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崔蓉 张兵 汪若瑶
自开展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以来,汉滨区主动出击,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有关决策部署,打出一套政策引导、精准对接、优化服务的“组合拳”,有效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助推了汉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策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汉滨区将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列为年度重点任务,创新建立“2+10+10+27”联动机制。由2名区级领导挂帅,发改局、金融办、工商联等10个区级部门协同推进,10家金融机构深度参与,27个镇办具体落实,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工作格局。在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让众多小微企业真切感受到了“雪中送炭”的温暖。
“没想到短短一周就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陕西贵客锦祥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为强激动地说。去年11月,这家经营良好的小微企业计划升级设施,却因缺乏抵押担保被传统贷款拒之门外。就在企业一筹莫展之际,汉滨区融资协调专班在“千企万户大走访”中主动上门,联合金融顾问现场“把脉会诊”,协调担保机构和银行开辟绿色通道,不仅一周内发放3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还帮企业争取到50%的财政贴息,让融资成本大幅降低。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扎实推进‘千企万户大走访’行动,把金融服务送到企业门口。”汉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工商联主席易玮介绍。在双龙镇举办的“龙舞春泽 企盛村和”政银企座谈会上,40余家企业代表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面对面交流,当场达成10亿元战略授信协议。
创新服务模式,精准对接需求
3月的汉滨区茶园飘香、厂房机声隆隆。在双龙镇富硒茶产业园里,茶农们正忙着将新采的茶叶送入全自动生产线。
“多亏了200万元‘茶业贷’,让我们赶在春茶上市前完成设备升级。”双龙镇富硒茶产业链重点企业陕西安康陕茗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罗键指着崭新的生产线,难掩喜悦地说,就在几日前的政银企座谈会上,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提交了融资需求,没想到农商行客户经理第一时间上门考察,达成合作意向。
这一幕,正是汉滨区创新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生动缩影。汉滨区积极建立“一企一策”服务机制,组织银行机构针对富硒茶、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量身定制“茶业贷”“生态贷”等金融产品,创新推出“乡村振兴普惠快贷”等特色产品。
各金融机构充分发挥银行独立法人机构优势,将信用类贷款审批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推出“三秦农担贷”等普惠产品,信用贷款占比超60%。政银携手搭建常态化对接平台,建立企业融资需求清单,通过定期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收集意见建议,形成“需求—对接—反馈”闭环,大幅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
安康农商银行创新打造“生态价值+金融赋能”服务新模式,以2200万元“生态贷”精准浇灌安康市逸华天然气有限公司的绿色项目,不仅开创了“绿色金融”先河,更让生态价值真正转化为企业发展的“金山银山”。
深化银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工商银行安康解放路支行大厅墙上近日多了一面“银企融合促发展 帮扶三农见实效”的锦旗。
原来,该行的普惠金融营销先锋队在走访辖内养殖户时,了解到陕西安康顺成循环农业园区有限公司想加快牛棚改造、购进部分牛犊,扩大养殖规模,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然而,巨大的资金缺口却成了该公司发展产业的最大障碍。该行在详细了解企业养殖品种、规模、成本投入、销售渠道、养殖周期等一系列经营数据后,为其推荐了工商银行“养殖e贷”产品。企业负责人张顺了解后当即表达了申请办理意愿,并当天提供了全部申请材料。该行积极与上级行沟通协调、录入审批,顺利完成客户名单准入、额度测算,仅用3个工作日便向该企业成功发放100万元资金,及时帮助其解决了资金缺口问题。
为打通金融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汉滨区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推动辖区金融机构践行“专心、贴心、良心、放心”的服务理念,积极开展“金融管家”入企服务,为小微企业配备专属“智囊团”。将支持小微企业成效纳入金融机构考核,推动金融机构主动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