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胡代芝 曹馨悦
近日,汉滨区建民街道与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联合组建“生态·语言双赋能乡村振兴”青春行动队,开展以语言推广和生态建设为核心的实践服务活动。行动队通过实地调研、技术帮扶、文化传承等形式,全力协助忠诚村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青春行动队以“解码基层治理与文化振兴”为目标,深入忠诚村开展系统调研。采用“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与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调研范围覆盖村委会、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以及农户家庭等关键场所。重点围绕语言推广对乡村振兴的多方面影响开展工作,与村党支部副书记吴斌、胡代芝等村干部进行座谈交流,听取老支书刘长学介绍推普工作对村级事务规范化的促进成效;走访学校,与校长刘学勇探讨普通话教学实践;在村卫生室和村医胡宗德交流普通话对提升医疗服务的积极作用;在便民服务中心了解村民普通话使用情况。此外,还深入走进种植大户刘瑞芬、刘瑞波的产业基地,考察普通话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多维度深入调研,团队系统梳理了忠诚村普通话推广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优化基本公共服务、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具体成效,为精准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翔实的一手资料和决策参考。
行动队深入天瑞塬忠诚现代产业园区开展助农实践,实地参观智能化种植基地,体验现代化农业生产流程,全面了解物联网技术在蔬菜种植中的应用效果。团队创新采用直播带货模式,两小时实现销售额630元,其中特色番茄单品订单占比超过一半,有效帮助农户拓宽了销售渠道。同时,创新开展“红色推普”实践活动,构建“村校党建联盟建立、普通话思政课堂开设、双语广播站运营”三位一体模式,将推普工作与基层党建深度融合。培养的“红色推普员”提高了村级事务透明度,老党员张大爷等村民对普通话会议表示认可,实现了“党建带推普、推普促党建”的良性互动,活动成效显著。
立足乡村文化需求,青春行动队系统开展四大特色活动,为传承乡村文化基因注入青春活力。举办“普通话小课堂”专题讲座,通过互动教学提升村民语言规范化水平和表达能力;组织师生创作乡村振兴主题墙体彩绘,打造融合推普与乡村特色的文化地标;针对留守儿童实施“语润童心”计划,以游戏化方式传承方言文化和规范普通话;组织乡村文艺汇演,以歌舞、朗诵等节目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通过系统实施这四大特色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村民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认同感,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的文化动力,还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文化振兴实践模式。
行动队充分发挥涉农院校专业优势,深入乡村开展“清垃圾、清河道、清死角”环保专项行动。以清理农田大棚区、整治河道、清扫道路为治理重点,改善村容村貌,并同步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忠诚村党支部副书记吴斌表示:“青春行动队不仅提升了村庄环境质量,还传播了绿色发展理念。”为巩固治理成果,团队计划协助建立垃圾分类积分制和河道长责任制两项长效机制,推动生态保护常态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生态动力。
以“生态·语言双赋能”为引领,青春行动队将普通话推广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通过开展五大特色系列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力和文化活力。团队立足乡村实际,以语言为纽带、以生态为底色,推动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生动践行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忠诚村的实践中,青春行动队的“生态·语言双赋能”模式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这种实实在在的变化,让村民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