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县区 > 汉滨
汉滨:从“静态保护”走向“活态利用”
坚持“生态固本,文化铸魂”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定位
2025-07-29  来源:本站原创

通讯员 胡子新992安康新闻网

日前,主持人海霞在央视《传统村落里的农事节气》栏目中力荐汉滨区双龙镇天宝古村落,诚邀游客共品“天宝古寨茶香远”。992安康新闻网

秦巴之间,汉水古地。汉滨区厚重的文化中既传承着汉调二黄等103项受保护的非遗民俗,也蕴藏着天宝等一批自带“诗与远方的”传统古村落。992安康新闻网

近年来,汉滨区坚持“生态固本,文化铸魂”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定位,本着共建共治、共享共融理念,通过建立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的方式,让传统村落由“静态保护”走向“活态利用”。在成功入选“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名单后,汉滨区也开启了传统村落连片保护的新征程。992安康新闻网

沉睡村落“开口说话”992安康新闻网

汉滨区成立了“专业普查人员+古迹专家”的普查团队,访查全市62个镇,从中选择48处现存较为完整、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老院子,进行测绘建模并建立历史建筑数据库,以图文并茂形式编撰了《安康老院子》。992安康新闻网

同时,对全市100余处历史建筑进行了详细勘察,精选95处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建筑风格特色的古建筑,分宗祠、会馆等9类汇编入册成《安康古建筑》。992安康新闻网

立足传统村落留存现状,汉滨区从“与先人对话,为后人留存,与自然共生,为百姓谋利”四个维度创新,在保护建设中注重传统和现代的适度融合,满足新时代群众对房屋宜居的新需求,确保历史建筑“修旧如旧”“原汁原味”呈现在世人面前,统筹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形成“一户一景,一村一画”的保护修缮利用新格局。992安康新闻网

与此同时,该区先后制定《汉滨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指导意见》《汉滨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方案》等,建立机制、分类施策,专项推进传统村落保护。992安康新闻网

巧匠妙手老宅焕新992安康新闻网

聘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和苏州古建工程师进行“点对点、一对一”的技术服务,在9个镇挂牌成立技术下乡工作室,建立4个研学基地。制定《汉滨区乡村工匠和技术专家培育计划》,列出40余万元专项经费,培训了农村工匠173人,并颁发工匠等级证书。992安康新闻网

利用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汉滨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展示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激活群众乡愁记忆,激发群众参与村落保护热情。同时邀请了一批本地文化名人和乡贤,搜集传统村落历史记忆档案、老物件、当地手工艺品,组织传统村落采风、研学交流。992安康新闻网

为进一步推进传统村落的传承开发利用,该区以村集体和所有权人为主体,总结推广“产权人集一点、社会捐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古建老宅保护修缮资金筹措经验做法。整合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宜居型农房提升改造及其他项目资金,统筹倾斜传统村落保护建设。将传统村落活化利用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周边景点相结合,加强文化挖掘。992安康新闻网

数字破壁“活”态赋能992安康新闻网

汉滨区聘请陕西格致广告文化传播团队,深入村落开展采集工作,推动连片区传统村落数字化建设。双柏村、天宝村等7个村落,分3批制作上线了“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制作连片区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单馆上线住建部“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搭建汉滨区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总展馆,以虚实文化主题线串联汉滨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实现村落文化线上集中呈现。992安康新闻网

通过传统节日举办非遗活动,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进校园,让青少年认识、热爱和自觉保护传统村落。在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基础上,该区以数字化手段,将传统村落中雕刻精致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等物质文化进行解读传播。通过应用VR、AR、高清图片等数字化交互技术,详细记录汉滨传统村落建筑细节,解析延续至今的民俗、非遗、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实现村落文化的数字化备份。992安康新闻网

在数字地图上聚合村落周边“吃、住、行、游、娱、购”等信息,实现汉滨传统村落连片区文化旅游的线上线下联动,促进汉滨乡村体验旅游发展。双龙、洪山、谭坝等镇在保护传统村落中紧紧牵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坚持产业先行,既护住了乡土,又留住了乡亲。双龙镇改造、新建“陕茶一号”茶园4290亩,春茶产量176吨,产值达7000万元;洪山镇瓦仓村黑猪养殖获得农业农村部认定“安康猪”农产品地理标志。 992安康新闻网

责编:徐思敏|一审:许安|二审:田丕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