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载扎根市政一线,在工程管理、防汛抢险、行业创新中勇挑重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先后荣获安康市抗洪抢险优秀共产党员、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他就是市市政园林处党委委员、设施安全保障科科长黄祖伟。
2003年,怀揣着对市政事业的热爱,黄祖伟踏上工作岗位。从公路工程到市政建设,他始终以“小学生”的姿态虚心求教,白天泡在工地学实操,夜晚钻研图纸啃规范,逐步从技术员成长为高级工程师。他参与管理的泸康大道、赵台路、兴安路等20余个重点项目,多项获评优良工程,成为安康中心城区的地标性道路。
在泸康大道建设中,他创新采用“雨污管网反开挖预埋技术”,将原本需要3个月的地下管网施工周期压缩至60天。同时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两侧设置生态渗水池,既提升排水效率又节约水资源。金州路改造中,面对老旧小区密集、地下管线复杂的难题,他牵头建立“三维地下管线模型”,精准规避燃气、供水等隐患,实现“零事故”施工,工期提前20天。该项目因创新运用数字技术,被陕西省住建厅列为“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试点”。
2025年,他主导的安康博物馆南侧山体生态修复项目,通过“立体绿化”技术,将1.28万平方米裸露山体变为“城市绿肺”,新增的悬空观景台成为网红打卡点。
在市政园林管护领域,黄祖伟是出了名的“革新派”。牵头制定的《安康中心城区市政园林设施管护操作细则》及考核办法,将道路养护、绿化修剪等28项工作细化为120条标准,推动管护工作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型。
在安全生产领域,创新推行“隐患排查网格化”机制,将中心城区划分为8个责任网格,带领团队年均排查整改路灯倾斜、地砖松动等隐患1000余处。针对城区市政设施易损坏、维护不及时的问题,他引入“市政设施一键报修系统”,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市政设施管理,实现“问题上报—2小时响应—4小时修复”的闭环管理,相关经验在全市各系统推广。
在兴安路改造期间,黄祖伟主动走访沿线200余户居民,根据反馈将原计划的“全封闭施工”调整为“分段错峰作业”,并在路口设置临时便民通道,赢得居民点赞。
黄祖伟牵头设立“市政便民服务日”,每月15日带领团队走进社区,现场解决井盖破损、路灯不亮等问题。2023年,有居民反映翠屏路边坡植被过密遮挡视线,他当天带队勘察,3天内完成修剪清理,并加装反光警示桩。“打个电话就来解决问题,比儿女还贴心。”社区老人的感慨,成为他坚守一线的最大动力。
二十余载风雨兼程,黄祖伟用青春和汗水守护着城市的每一寸道路、每一盏路灯、每一片绿地。他是扎根一线的“老黄牛”,也是创新求变的“急先锋”,更是心系群众的“贴心人”。他用实际行动证明: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不凡;把群众的小事放在心上,就是初心。
(稿件由市委文明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