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魏超
汉滨区关庙镇近年来锚定“产业兴镇、畜牧强镇”目标,以规模化养殖为基、以助农增收为要、以科技防疫为盾,推动畜牧产业量质齐升,成为巩固脱贫成果、激活乡村振兴的“强引擎”。
走进关庙镇昊晟兴业养殖场,自动化饲喂设备有序运转,良种生猪在洁净圈舍里悠闲踱步。“我们养殖场年出栏量稳定在5000头以上,还带动周边10多户村民跟着干,多亏了镇上的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场长的话语里满是底气。
这份底气,源于关庙镇畜牧产业的坚实“家底”。截至2024年底,全镇生猪饲养量达67310头、牛4947头、羊17957只、家禽365100羽,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其中家禽饲养量超任务数12%,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今年上半年,产业势头更劲,生猪饲养量34370头、牛4440头、羊14570只、家禽29.1万羽,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全年目标筑牢根基。
规模效应的背后,是“大户+企业+合作社”的集群发展模式。全镇现有各类养殖大户235户,其中年饲养生猪100头以上45户、养牛20头以上77户、养羊50只以上85户;规模化养殖场达23个,涵盖生猪、牛、羊、禽类等多个品类,昊晟兴业、牧丰源生态养殖场、德豪生态养殖场、甲升生态养殖基地等一批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全镇7.2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圈舍里,生猪养殖大户和规模场贡献了88%以上的饲养量,良种普及率100%、自给率超70%,产业规范化、现代化水平持续跃升。
近年来,关庙镇将畜牧产业与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走出一条“政策扶、大户带、技术帮”的增收路。
2024年,全镇发放扶贫仔猪927头,兑现产业奖补27.81万元,惠及1834人,已脱贫户养殖产业覆盖率超60%;2025年,又申报仔猪产业奖补936头18.72万元,为15家养牛主体争取肉牛补贴16.8万元,真金白银的扶持让群众发展底气更足。
为守护产业安全,关庙镇坚持非洲猪瘟日排查制度,储备生石灰、消毒剂等应急物资;联合市场监管、派出所等部门严查非法调运、泔水猪饲养等行为,签订《非洲猪瘟防范监管告知承诺书》,实现“一厂一策”精准防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连续多年获市、区业务部门肯定。
生态与安全并重,关庙镇同步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规模场设施配套率超90%、粪污利用率100%,不定期开展污染排查,对违规户下达整改文书,让“绿色养殖”理念落地生根。产地检疫严格规范,全年检疫生猪2万余头、牛羊0.6万头(只)、禽类8万羽,从源头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关庙镇始终把“科技兴牧”摆在重要位置。2024年组织大型技术培训会4次,培训500余人次;2025年上半年再办2场,覆盖100余人,发放资料300余册,让科学养殖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创新推行“官方兽医驻场”机制,每名兽医包抓1个片区、3个规模场、10户科技大户,实现技术上门、驻场指导、跟踪服务。
今年推荐实施规模场提升改造奖扶项目2个,推荐实施陕南白山羊保种场奖扶项目2个,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该镇今年将力争实现生猪饲养量突破5.5万头、牛0.5万头、羊2万只、家禽26万羽;新(扩)建规模化养殖场1个,发展养殖大户30户。将积极推广标准化养殖、强化合作社带动、筑牢防疫屏障,让畜牧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核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