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唐正飞
“谭坝卫生院吗?安置点有人从二楼掉下来,请赶快过来急救……”7月22日中午,汉滨区谭坝镇谭坝社区副主任邱礼成的一通急救电话,打破了谭坝卫生院的宁静。3分钟后救护车赶到现场,医护人员立即进行查体,发现伤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呼吸困难、血压测不出、意识模糊,初步诊断为失血性休克。在现场采取急救措施的同时,立即拨打120求助。
“要不是你们及时救援,把我老公转运到高速路口,节省送医院时间,后果不堪设想。”次日,谭坝卫生院医生李发现随访时,伤者家属连连道谢。
坐落于秦巴腹地的谭坝镇卫生院曾经设备陈旧、药品短缺。如今,崭新的诊疗环境、忙碌的中医诊室、及时响应的急救服务,让这座深山里的卫生院成为当地群众口中的健康“接力站”。
从能力薄弱到医术精进,从被动服务到主动关怀,谭坝镇卫生院的蜕变之路,正是基层医疗改革的生动实践。
硬件焕新:从“将就就医”到“舒心看病”
“以前的卫生院,地上坑坑洼洼,病床咯吱咯吱作响。现在屋里屋外亮堂得很,真是变了大样!”在谭坝镇居住了34年的王宗成看着卫生院环境的变化,眼里满是感慨。
改变得益于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的政策支持,更离不开全体医护人员的接力攻坚。“腾出来的职工宿舍建成规范化病房,每间都配了病床、床头柜和空调等,护士站就在病房隔壁,每天嘘寒问暖,让我们感到很贴心、很放心。”问及变化后的感受,在此接受治疗的患者及家属纷纷这样说。
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让群众告别了“小病大折腾”。过去,卫生院连基本的拍片检查都无法开展,群众拍片子要到30公里外的汉滨区第三人民医院,来回就得大半天。如今,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五分类血球分析仪等设备相继配备,村民“小病不出镇”的愿望成为现实。“现在拍片子、查血糖、做心电图,在卫生院当天就能出结果。”该院院长胡甲庆指着设备介绍道。
环境的改变不仅体现在“看得见”的地方,更藏在细节里。该院每周二、周五组织职工大扫除,对诊室、病房、走廊等场所进行细致打扫。药房和仓库进行规范化改造,药品按类别整齐摆放,标签清晰。院子里的花坛被重新整理,种上了月季和冬青,花开时节香气扑鼻。“看着干净亮堂的就医环境,看病的心情都好多了!”来看病的群众纷纷说道。
服务提质:从“求医无门”到“服务上门”
“胡医生,又来啦!快进屋喝水!”今年76岁的谭坝社区居民邓玉琴看到穿白大褂的身影,远远就热情招呼。只要有时间,签约医生都会背着药箱前往签约家庭进行随访,量血压、测血糖、叮嘱吃药。这样的场景,在谭坝镇已是签约医生的常态化工作。
受地理环境影响,谭坝镇群众居住分散,老人孩子看病尤为不便。为此,该院组建了由镇医和村医组成的签约服务团队,分片区负责,重点服务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结核病等“四病”患者以及65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季度至少上门一次,特殊时期还会增加次数。”该院副院长李发现介绍,仅草庙村就有162户重点人群,目前全部纳入签约服务范围,做到“一户不落”。
上门服务的“清单”里藏着实在关怀。签约医生每次上门不仅做常规身体检查,还要查看村民用药情况,根据病情调整药方。邓奶奶记性不好,经常忘吃药,医生就把服药时间写在卡片上交给其家人;针对村民疑惑的问题,医生们带着健康手册,用方言讲解,把专业知识变成“听得懂、用得上”的家常话。
急救转运的“加速度”更是救命稻草。曾经,山路崎岖,紧急情况只能用担架抬患者赶往卫生院。“最远的村抬到卫生院要两三个小时,好多急病都耽误了。”村民纷纷感慨。如今,卫生院与汉滨区第三人民医院建立急诊转诊绿色通道,通过高速路转运,车程缩短至30分钟。今年春天,59岁的张奶奶因高血压昏迷,家人拨打卫生院电话后,不到5分钟救护车就赶到,现场处理后联系110协助转运,全程不到半小时就送到上级医院。去年新华村村医突发疾病,卫生院立即派出救护车,同时联系汉滨区第三人民医院,形成“上送下接”的转运方式,及时将其送往医院治疗。
中医门诊的“重生”让村民更受益。在医共体帮扶下,汉滨区第三人民医院医生陈守宏每周首个赶集日准时前往卫生院坐诊,去年服务群众约1200人。与此同时,陈守宏通过“老带新”的方式,鼓励年轻医生切脉、审症、开方,再由自己审核指导。“现在喝中药不用跑城里了,经过陈大夫的治疗,之前的陈年顽疾逐渐好转,费用不贵还方便!”前来就诊的村民竖着大拇指说。
情暖“老小”:从“无人照料”到“精准守护”
“胡医生,又来给我们量血压啦!”谭坝镇敬老院的老人们看到熟悉的白大褂,纷纷热情招手。
谭坝镇敬老院住着80余位老人,大多患慢性病,行动不便。谭坝镇卫生院与敬老院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定期免费上门体检,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药品包装用大字标注姓名、用量、服用时间,由工作人员监督用药;定期送来消毒液、口罩,联合食品监管所指导餐饮消毒;遇到老人需转诊,立即安排救护车全程护送。“现在医生常来,老人有毛病能及时治,我们照顾着也放心。”敬老院工作人员说。
卫生院对0—6岁儿童的服务更是“细致入微”。每周一、周二和周日为疫苗接种日,家长带孩子接种时可同步体检,不用另外跑腿。“以前体检要专门请假,现在打疫苗顺便就做了,身高、体重、头围都能查,医生还教怎么添加辅食,太方便了!”谭坝社区一位新生儿妈妈说。
该院还为儿童提供“全周期服务”:新生儿出生后录入系统,通知村医上门访视;满月时结合疫苗接种体检,结果专人质控;36月龄前按月龄体检,3岁后每年一次;6月龄起免费发营养包至2岁;开展眼保健、贫血筛查、孤独症筛查等。“我们村娃查出贫血,医生指导吃含铁辅食,配合营养包,现在指标正常了。”新华村村医罗先华说。
产后随访让新手妈妈更安心。产妇产后42天,镇村医生上门随访产妇和新生儿,指导母乳喂养、产后恢复。“遇到生娃后腰疼的产妇,我们医护人员会教她们按摩方法,说明哺乳期饮食注意事项,她们说我们比婆婆还细心!”该院妇幼专干张丽莎说。
开设中医门诊,减轻患者慢性病治疗负担;救护车免费接诊、转运,降低急症伤病风险;先住院治病,后缴费结算,减轻群众看病难的疾苦;签约医生上门服务,缓解群众出行不便;提升就医环境,促进患者治疗康复和就医获得感……如今的谭坝镇卫生院就是群众身边的健康“接力站”。
“群众健康安全无小事,我们需要尽心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急群众之所急。平日多问一句,多查一次,多跑一趟,才能尽可能地补齐基层医疗短板,守护这方群众健康平安。”胡甲庆这样说。
汉滨区卫健局局长胡登基表示:“谭坝卫生院的蜕变,是汉滨区深化基层医疗改革的生动注脚。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作为破解山区群众看病难题的关键抓手,通过强基础、优服务、建机制,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更有温度、更有质感的健康守护,这既是我们的工作追求,更是筑牢区域健康基石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