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健
10月5日,大雨如注。汉滨区吉河镇板庙村村民赵鹏的家门口,迎来了一位执着的客人——退休干部石先生。他驱车20公里,只为当面向这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再次说一声谢谢。
紧紧握住赵鹏粗糙的双手,石先生情绪激动:“赵师傅,谢谢你,真的太感谢了!是你把我掉在你车上的1万块钱,分文不少地交给了派出所,让我避免了巨大的损失!”
面对石先生沉甸甸的谢意和带来的礼物,赵鹏这位朴实的汉子瞬间局促不安,脸颊微红,连连摆手:“这真的没啥!在车里捡到乘客的东西,归还失主是天经地义的事。您还专程冒着这么大的雨跑来,我这心里真是过意不去。”
“你是我们安康‘最美的哥’!就冲你这颗金子般的心,跑再远的路,我也心甘情愿!”石先生的话语,盖过了窗外的雨声。
时间回溯到10月1日晚上9点多。石先生在安康城区搭乘赵鹏的出租车回家。大雨滂沱,下车时,他一边撑伞,一边拿起放在后排的手包,却未曾留意,手包的拉链没有拉上——一摞1万元现金从包中滑出,悄然遗落在昏暗的座位角落。
直到回到家,石先生才发现钱丢了。“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怎么也想不起来钱丢在哪了。”焦急万分的他,打电话拜托朋友反复寻找,却一无所获。深夜11点50分,正当他不抱希望时,派出所民警的一通电话带来了曙光:“请问您是否乘坐过出租车?有没有丢失物品?”
原来,在石先生下车后,赵鹏并未发现异常,继续在雨夜中营运。由于雨势太大、乘客稀少,他将车停在路边稍作休息的时候,才猛然瞥见后排座位下那摞整齐的百元现金。
“当时心里‘咯噔’一下,丢这么多钱,失主该急成什么样啊!”赵鹏没有丝毫犹豫,首先向出租车公司报告了情况。他想到停车的地方离派出所很近,便立刻发动车子,将1万元现金原封不动地送了过去。“把钱交给警察,我心里就踏实了,他们肯定有办法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人。”赵鹏说。
作为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赵鹏日常开车的收入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在他的家中,虽然陈设都很简朴,但收拾得却十分整洁。
“他们家的经济状况一般,但他捡到万元现金后,却毫不犹豫交给派出所。其实赵鹏能这么做,在我们板庙村一点都不意外。这得益于我们村这些年扎实开展的新民风建设。”市财政局派驻板庙村第一书记赵芳菲,一语道出了背后的“秘密”。
据赵芳菲介绍,自市财政局结对帮扶板庙村以来,始终将“移风易俗、涵养乡风”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村里不仅连续评选表彰“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更通过微信群、广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途径,大力宣扬“诚、孝、俭、勤、和”的新风尚,让文明新风像种子一样播撒进每位村民的心田。
“我们就是要让‘诚信’成为一种习惯,让‘好人’成为明星。”赵芳菲自豪地说,“像赵鹏这样的先进典型,村里已经涌现了21位,还有76户家庭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
离开赵鹏家时,石先生再次紧紧握住赵鹏的手,不停地表达着谢意。此刻,窗外雨歇,云开雾散。那失而复得的1万元现金,见证了一场诚信的考验,而赵鹏那颗在雨夜中闪闪发光的心,与板庙村蔚然成风的新民风交相辉映,照亮了更多人的心灵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