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培 唐小明
隆冬时节,走进汉阴县涧池镇新华村,批量的光伏板高低错落地排列,连片的陆基高位养鱼池整齐划一地分布,一派“天上发电、水里养鱼、水面种菜、塘边栽果蔬”的生动景象,让冬日的月河川道生机勃发。
近年来,该镇抢抓长江“十年禁渔”战略机遇,突出“因村制宜、循环生态、综合利用”的特点,探索推进庭院经济、光伏发电、生态渔业有机结合,蹚出了一条“渔光互补”的富民新路。
涧池镇采取“三联”+主体的产业模式,在新华、军坝两村先后建成陆基高位养鱼池320个,养殖甲鱼、黄辣丁、匙吻鲟、鲫鱼、美蛙等10余个鱼类品种,并在鱼池周边栽种时令蔬菜和蜂糖李等果树近7000株,初步形成了地上有绿蔬、树上有瓜果、房前屋后和光伏下有鱼池的“渔光互补”立体式循环农业新格局。
“‘渔光互补’模式不仅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综合利用,也能让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增收、人居环境增色。”汉阴县渔业协会会长、新华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小松对此作了详尽介绍。在光伏下发展生态渔业,按照群众自愿、连线连建、整体推进的原则,采取自主经营、反租倒包、委托代管等多种形式,其中合作社经营部分的产业收益在保底增收的基础上,按照1:2:7 的比例进行分配,即收益的10%用于风险保证金、2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70%用于企业和农户分红,统筹兼顾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截至目前,涧池镇已建成“渔光互补”示范产业园60亩、智慧渔场2个,全镇生态水产养殖规模达5300亩,带动289户农户从中分红获利,助推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5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