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东 贺珍珍
近年来,汉阴县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位置,通过构建“1522”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
“服务很周到,我这腿脚又不好,电话随打随来,给我们量血压、检查身体,给我们说药怎么喝,很方便。”汉阴县漩涡镇三塘村村民黄金贵激动地说。黄金贵是汉阴县漩涡镇三塘村村民,70岁的她有10年高血压慢性病病史,需要规律服药、定期复诊检查,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黄金贵在家就可以享受村医上门慢病签约随访服务。
县、镇、村三级联合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责任医师团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增强群众健康管理质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随着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镇村的医疗条件和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改善提升。
如今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这样的变化在汉阴县乡镇卫生院看病的群众感受更为明显。“花费也小了,也节省了时间,对我们群众来说看病相当方便。”患者张世保说道。汉阴县漩涡镇的张世保最近肺部不适,到镇卫生院一拍片,不到15分钟,来自县城的专家诊断结果就传回来了。
2021年起,汉阴县推动医共体转型升级,整合3所县级公立医院、疾控中心及14所乡镇卫生院,建立县域医疗健康共同体总院,均衡布局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由总院牵头在全县建立远程医疗、影像、心电、病理、检验、资源共享五大中心,大力实行“县级诊断,基层诊疗”服务模式,推行医共体内检查结果互认,不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
“自2022年汉阴县‘1522’紧密性医共体建设以来,全县建立一个医共体总院,犹如把分散的手指头捏成拳头,让有限资源高度集约节约化,县级医院各专其长,避免盲目扩张,由竞争关系变为协作关系;镇级医院根据其功能定位实行梯次差异化发展,通过医共体内的需求对接、人才下沉、技术贯通、信息共享、目标考核五项机制,夯实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举措,实现了‘大病不出县、常见病在基层’的分级诊疗的新格局,全面推动基层服务能力的提升。”汉阴县医共体总院院长连荣涛介绍道。
汉阴县影像诊断中心的成立只是当地推进紧密型医共体的一个缩影。在漩涡镇卫生院联建血液透析中心,主治医生谢密正在查房,询问患者恢复状况,嘱咐饮食禁忌。谢密是汉阴县医院的肾病内分泌科的主治医生,通过科室共建、技术下沉机制,派驻到镇卫生院,每周要接诊透析患者50多人次。
家住漩涡镇的陈某某,全家4口人,丈夫、女儿长期在外务工,34岁的他和母亲均确诊为肾衰竭,2022年以前,只能在县人民医院透析治疗,每周至少2至3次翻山越岭到县城透析治疗,耗时又费力。“我和我妈妈两人都是常年透析,到县城往返路远,身体不好,经不起折腾,需要在县城租房住,一年得一万多元租房费用,现在在镇上做透析,省了很多钱,也很方便。”汉阴县漩涡镇田堰村患者陈某某说道。
2022年,由县医共体总院(县人民医院)牵头,通过科室共建、技术下沉的形式与漩涡镇卫生院联建血液透析中心并投入运行。
“派驻到漩涡卫生院以来,有效地解决了南部片区近20名患者血透远、血透难的问题;同时,在县医共体总院的帮扶下,还建立了中医康复科、疼痛、口腔科、妇科等科室,显著提升了就诊人次。”汉阴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主任谢密说道。截至目前,汉阴县提供远程诊疗服务8万多人次,镇村基层诊疗占比超过60%。
自汉阴县推进“1522”县域医共体建设模式以来,累计帮扶基层分院开展新技术20余项、建立特色科室10余个,提供远程诊疗服务8万余人次,县域内就诊率连续三年达到92%以上,镇村基层诊疗占比达到60.1%;全县医保基金从2019年的亏空3000余万元到实现连续2年结余1200余万元;全县卫生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基本实现了医院有发展、医生有激情、群众得实惠改革目标。
“下一步,汉阴县将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统筹提升医共体“紧密型、同质化、控费用、促分工、保健康”水平,全面构建公平可及、系统连续、优质高效的县域医疗健康服务新体系,不断增强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汉阴县卫健局局长姚兆明说。